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而毒蘑菇往往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采摘后易變色。 無毒蘑菇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而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稈上有菌輪,菌托稈細長或粗長,易折斷。將采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一般會是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而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后在空氣中易變色。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而有毒蘑菇會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在采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更科學(xué)有效的鑒別法是,取采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1:先說毒蘑菇一般生長在不干凈的地方,潮濕,陰暗的地方,就是讓你看看這個蘑菇 生長的地方就有種不想吃的想法。沒有毒的蘑菇長的的地方干凈清潔比如生長在樹上, 草地上例如松樹和櫟樹上。
2:看色法。有毒的蘑菇非常漂亮顏色鮮艷有種誘惑你的感覺,但是你要頂住誘惑不要 去采摘。染色大多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最主要的是紫的蘑菇是千萬不能吃的 大部分帶有毒,就像小說里面的鶴頂紅,而且他在你采摘后會變色,讓你又辨別不出來 原來是什么顏色,所以不要去嘗試吃這種蘑菇。
3:分泌物辨別法。有毒的蘑菇如果你才找過后分泌物非常的稠,顏色為赤褐色,在空氣 中容易變色。沒有毒的募股采摘后分泌物十分的清澈沒有雜色,或者有一些是白色。還是 簡單的一句話越是多變越是不要吃。
誤食毒蘑菇根據(jù)中毒作用機制和典型臨床表現(xiàn),誤食毒蘑菇后有七種表現(xiàn):
肝腎損壞型
癥狀:大多數(shù)低毒蘑菇食后兩小時內(nèi)就表現(xiàn)出癥狀,但毒鵝膏出現(xiàn)癥狀較遲,發(fā)病較慢,往往容易誤診。
潛伏期(6~12小時,偶爾30小時):無不適反應(yīng)。
胃腸炎型期(8~48小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易誤診。
假愈期(48~72小時):近似健康,無明顯癥狀。易中斷治療。
內(nèi)臟損害期(72~96小時):重現(xiàn)腹痛、帶血樣腹瀉,肝功能異常和黃疽,肝腫大,內(nèi)出血。
毒菌:毒鵝膏——包括與“白羅傘”和“黃羅傘”相似的5種,誤食死亡率極高,占毒菌中毒死亡病例的90%以上。
腸胃炎癥型
癥狀:進食毒菌后10分鐘~2(6)小時出現(xiàn)全身無力、惡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等癥狀,一般不發(fā)熱。吐瀉嚴重者會導(dǎo)致脫水,引起電解質(zhì)紊亂和循環(huán)衰竭。
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堿,毒性強烈,可損害肝、腎、心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即使是微量被吸收到體內(nèi)也是很危險。因毒蘑菇的種類不同,進食后一般經(jīng)1-2小時即出現(xiàn)中毒癥狀。如:劇烈嘔吐、腹瀉并伴有腹痛。痙攣、流口水;突然發(fā)笑、進入興奮狀態(tài),手指顫抖、有的出現(xiàn)幻覺。所以,沒有采蘑菇經(jīng)驗的大人和小孩,千萬不要隨便采野蘑菇吃,以防中毒的發(fā)生。
當(dāng)誤食了毒蘑菇后,應(yīng)及早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治療中毒病人時應(yīng)首先考慮幫助病人排除體內(nèi)毒物,防止毒素繼續(xù)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進行排毒對各中毒類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
1、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xiàn)場。
2、急救時最重要的是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