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9月1日實施的最新白砂糖國標GB/T 317-2018中,二氧化硫的指標較之之前的GB/T 317-2006有所放寬,從30mg/kg到100mg/kg。那么,白砂糖中為什么會有二氧化硫殘留呢?
這是因為白砂糖是由甘蔗生產加工出來的,甘蔗不是白色的,要經過脫色等加工才能白白嫩嫩。
脫色的過程有兩種辦法:
一種貴的是碳酸法:用碳酸法生產白砂糖時,經石灰與二氧化碳澄清后的清汁需加入二氧化硫進行硫漂,濃縮后的糖漿再經二氧化硫漂白。過程中雖兩次使用了二氧化硫,但由于其加入量少,一般碳酸法生產的白砂糖,二氧化硫含量較低。
一種便宜的是亞硫酸法:以二氧化硫為主要的澄清劑(脫色劑)。傳統(tǒng)的亞硫酸法工藝中,為了降低色值及粘度,粗糖漿還要經過硫漂,過度硫漂會使糖漿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升高,白砂糖中殘留微量二氧化硫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糖,其現(xiàn)行標準號為GB 13104-2014,該標準自2015年5月24日起開始實施,取代了原GB 13104-2005食糖衛(wèi)生標準。適用于以甘蔗、甜菜生產的原糖、白砂糖、綿白糖、赤砂糖、紅糖、方糖和冰糖等,其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操作方法可見GB/T 5009.55-2003。
一、感官指標
1.基本要求:晶粒均勻,晶?;蚱渌芤何短稹o異味,晶粒干燥松散、潔白、有光澤,無明顯黑點。
2.感觀要求:色澤:取樣放在燒杯中,觀察是否為白色光亮或微暗白色,水溶液清澈、透明。組織狀態(tài):倒于平皿中,觀察顆粒是否松散、干燥,有無結塊、雜質。 滋氣味:品嘗口感是否清甜,有無其它異味。
3.不合格限度:查看供方檢驗報告,檢驗凈含量、感官指標、雜質。全部數(shù)據(jù)達到指標,即判定為合格。
白砂糖須用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包裝袋包裝,大包裝應有牢固的外包裝袋(如編織袋等)。
白砂糖包裝計量
1、50kg包裝的白砂糖凈含量單件凈含量的負偏差不得超過250g,批量平均偏差應大于或者等于零。其他規(guī)格的包裝按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制定的《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規(guī)定》執(zhí)行。
2、每批糖出廠時,由生產廠附產品合格證、運輸與保管條件說明書各一份。
3、運糖工具和糖倉必須清潔、干凈,嚴禁白砂糖與有害、有毒、有異味和其他易污染物品混運、混貯,用船運載和倉貯時糖堆下面應有墊層,嚴防受潮。
4、糖包應堆放在距離墻壁、暖氣管或水泥柱1m以外,糖堆高度以確保安全為原則。根據(jù)先入倉先出倉的原則,依次調撥運出。
5、糖合內保持干燥和低溫。
白砂糖按技術要求的規(guī)定分為精制、優(yōu)級、一級和二級共四個級別,會有以下一些硬性要求。
感官要求
1.晶粒均勻,粒度在下列范圍內應不少于80%:
粗粒:0.800~2.50mm;大粒:0.630~1.60mm;中粒:0.450~1.25 mm;細粒:0.280~0.800mm;
2.晶?;蚱渌芤何短穑瑹o異味;
3.外觀應干燥松散,潔白,有光澤,每平方米表面積內長度大于0.2mm的黑點數(shù)量不多于15個。
(編者注:在2006年的標準中,其強調糖品外觀應“無明顯黑點”,2018年的標準顯然更為細化與明確。)
理化要求
食品安全要求
應符合GB 13104的規(guī)定
原料要求
編者注:該要求為新標準中首次增加,此處略去不表
定量包裝要求
和白砂糖相關的國標有3個,分別是產品的舊國標GB 317-2006《白砂糖》(2017年以后改為GB/T 317-2006)、GB 13104-2005《食糖衛(wèi)生標準》以及GB 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
按照過去的規(guī)定,舊推薦國標就在前言中特別指出,二氧化硫按等級分別制定等同、或者嚴于食品衛(wèi)生標準里的指標。GB 13104-2005是食糖的衛(wèi)生標準,其中規(guī)定,二氧化硫指標應小于等于30mg/kg。
然而,根據(jù)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二氧化硫屬于食品添加劑,而“有關產品的國家標準涉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guī)定內容的,應當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相一致”。因此,制糖行業(yè)默認,在白糖產品的新推薦國標中,有關二氧化硫的要求應與食品安全標準也就是GB 2760一致。2011年與2014年,國家先后發(fā)布了新舊兩個版本的GB 2760,但其中關于食糖里二氧化硫使用量始終沒有變化,都是100mg/kg。而這造成的客觀結果就是,白糖的產品推薦國標中,有關二氧化硫指標要求變寬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