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雨時期是野生蘑菇生長旺季,全國每年均有因食用毒蘑菇導致發(fā)病甚至死亡的報告。近期,我省武漢市、宜昌市、恩施州等地發(fā)生多起家庭自采誤食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那么如何預防毒蘑菇中毒呢?下面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會給您答案。
夏季是采摘蘑菇的高峰期,全國每年均有因食用毒蘑菇導致發(fā)病甚至死亡的報告。近期,我省武漢市、宜昌市、恩施州等地發(fā)生多起家庭自采誤食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那么如何預防毒蘑菇中毒呢?下面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會給您答案。
引起毒蘑菇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誤采、誤食和烹調(diào)方法不當所致。預防毒蘑菇中毒,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不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蘑菇;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
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征無明顯區(qū)別,即使是真菌專家,也難僅靠其外形特征就輕易分辨。鑒別是否毒蘑菇需進行動物試驗、化學分析、形態(tài)比較等多方面工作,民間流傳著一些能分辨出毒蘑菇的偏方,如“色彩鮮艷的蘑菇有毒,不可食用;色彩不鮮艷的無毒”、“與銀器、大蒜、生姜等同煮會變黑的種類有毒”、“掰開蘑菇有乳汁或變色的有毒”……專家表示,這些都無科學依據(jù)。
比如,部分色彩不艷、長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如灰色的灰花紋鵝膏、擬灰花紋鵝膏和白色的致命鵝膏就為劇毒種類;而雞油菌和一些顏色鮮艷的紅菇種類卻是美味的食用菌。而毒蘑菇和銀器、大蒜、生姜等接觸并不會產(chǎn)生反應。另外,如松乳菇、紅汁乳菇掰開后會流出乳汁,但卻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斷面會變成藍色,也是可食的。因此,以上說法都毫無科學依據(jù)。專家提醒勿輕易相信所謂“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
以上是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方法。為了健康,我們應撐握些有毒食品安全知識及食品安全知識,更多如何正確有效辨別毒蘑菇方法盡在佰佰安全網(wǎng)。
責任編輯:毛麗
2022.03.07 09:53:12
2022.03.07 09:51:52
2022.03.07 09:50:31
2022.03.07 09:49:18
2022.03.07 09:48:15
2021.09.15 21:09:02
02/25隔夜菜有何危害
08/22有機西瓜更好吃嗎
02/20如何識別真假銀耳?
03/23毒雞翅如何辨別?
07/30隔夜飯很常見,避免這些誤區(qū)很重要
03/18真牛奶和假牛奶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