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是什么?
豆豉是中國傳統(tǒng)特色發(fā)酵豆制品調(diào)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細(xì)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zhì),達(dá)到一定程度時(shí),加鹽、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fā)酵過程而制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咸豆豉、淡豆豉、干豆豉和水豆豉。
豆豉,古代稱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記載見于漢代劉熙《釋名·釋飲食》一書中,譽(yù)豆豉為“五味調(diào)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紀(jì)的《食經(jīng)》一書中還有“作豉法”的記載。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調(diào)味,而且用于入藥,對(duì)它極為看重?!稘h書》、《史記》、《齊民要術(shù)》、《本草綱目》,都有此記載,其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shí)期。
淡豆豉的功效有哪些?
淡豆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的發(fā)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
淡豆豉是一劑良藥,不論是風(fēng)寒還是風(fēng)熱均可用淡豆豉治療,它能夠解除感冒引起的心煩癥狀。治療風(fēng)熱感冒的銀翹散里面就用到了淡豆豉,有發(fā)熱、頭痛、咽痛、咳黃痰等癥狀者可用銀翹散治療。淡豆豉能不能經(jīng)常吃呢?淡豆豉雖說是一味良藥,有理中焦、健脾胃、解表的作用,但卻也不能沒事常常吃,長期吃可能會(huì)有一定的致癌性。
淡豆豉治煩躁滿悶,非特由于傷寒頭痛寒熱者可用,即由于瘴氣惡毒者亦可用也。蓋煩者陽盛,躁者陰逆,陽盛而不得下交,陰逆而不能上濟(jì),是以神不安于內(nèi),形不安于外,最是仲景形容之妙,曰反復(fù)顛倒,心中澳憹。惟其反復(fù)顛倒,心中懊憹,正可以見上以熱盛,不受陰之滋,下因陰逆,不受陽之降,治之不以他藥,止以豆豉梔子成湯,以梔子能泄熱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陰上逆矣。
自制豆豉的方法如下:
1、黃豆洗凈泡一夜。
2、將黃豆煮熟,煮豆的水不要倒,加鹽保存在冰箱里。
3、黃豆放在溫暖的地方發(fā)酵3天左右,發(fā)酵好的樣子是豆子之間有了粘粘的液體就可以了。
4、發(fā)酵好的黃豆加鹽、剁椒、辣椒面、花椒粉、姜末拌勻。
5、將煮豆的水倒入,點(diǎn)些白酒。
6、裝入保鮮盒中,放在冰箱冷藏7-10天左右就可以食用了。
豆豉怎么吃好吃呢?
第一、豆豉蒸五花肉
材料
五花肉300克、脫皮栗子150克、豆皮結(jié)150克、生姜10克、大蒜15克。
做法
1、五花肉洗凈切片;生姜、大蒜去皮切碎備用。
2、無花肉片中中依次加入料酒、生抽、腐乳汁、豆豉辣醬、蠔油、生姜大蒜碎、淀粉、色拉油拌勻,腌制20分鐘。
3、脫皮板栗和豆皮結(jié)中加入豆豉辣醬拌勻,放在籠屜底部,再將腌制好的五花肉片鋪上,入鍋蒸30分鐘即可。
第二、豆豉豆腐
材料
豆腐、油、蔥、豆豉辣醬、生抽、白糖、淀粉。
做法
1、豆腐沖洗干凈切大小合適的塊。
2、鍋中放少許油,油熱后放入豆腐,小火煎至底面金黃。
3、翻面,將另一面也煎至金黃盛出。
4、鍋中放油,油熱后放入蔥花炒香。
5、放入豆豉辣醬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