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交替屈臂。
二頭肌屈臂是標準的二頭肌啞鈴鍛煉法。交替屈臂就是兩臂交替著前后彎曲,一邊兩臂得到均勻鍛煉。
雙腳分開站立,平踩在地上。兩只手握著啞鈴,分別垂在身旁,掌心朝內(nèi)。
右手前臂彎曲至胸前,使啞鈴舉至與肩同高。手肘應(yīng)朝上。
放下右臂的同時舉起左臂,做相同的動作。身體不要向后仰來幫助舉起啞鈴。如果你需要身體輔助才能舉起啞鈴,則說明啞鈴太重了。
2、掄錘動作:掄錘動作是鍛煉二頭肌的另一種方式。
每只手拿一個啞鈴,掌心朝內(nèi)。兩手垂在身旁。彎曲手臂舉起啞鈴至與肩同高。前臂內(nèi)側(cè)應(yīng)朝內(nèi)。
3、坐式單啞鈴運動:坐式的手部運動適合在看電視時做。這叫單啞鈴運動因為你只需要用到一個啞鈴。
坐在椅子或長椅上。右手拿一個啞鈴,手臂垂下來,使手肘放在右大腿內(nèi)側(cè)。舉起啞鈴至肩的高度。保持5至10秒,然后慢慢放下。另一只手重復(fù)相同步驟。
在練習(xí)前進行5分鐘左右的拉伸運動,尤其要根據(jù)練習(xí)的部位和目的,進行重點拉伸。在啞鈴練習(xí)過程中,每完成一組動作,也要及時對相關(guān)的肌肉進行拉伸。拉伸運動之后還要進行適當?shù)倪m應(yīng)性運動。主要是針對接下來要鍛煉的肌肉群,先用小重皿或者徒手進行1-2組練習(xí),每組練習(xí)15-20次.讓局部肌肉充分進入運動狀態(tài)。
1、正壓腿
單腳站立,另一腳抬起放到與胯同高的位置,站立腳的腳尖盡且向正前方,抬起腳的腳尖向回勾,上身盡量直腰向前、向下壓。左右腿各進行2-3次,每次堅持30秒。
作用:拉伸大腿后部和腰部的肌肉、韌帶。
2、前壓腿
一腳掛在單杠或其他固定物上.膝蓋奄曲成90度,另一腳向前一步,膝蓋彎曲、上身下壓,前腿奄曲的程度可根據(jù)自己的悄況決定。雙手叉腰,性關(guān)節(jié)向前挺。左右腿各進行2一3次.每次堅持30秒。
1.平臥推舉:主要練胸大肌的厚度和胸溝。 動作:兩手持啞鈴仰臥凳上,啞鈴置于肩部,掌心朝上,上推啞鈴至臂伸直,稍停,然后緩慢還原。提示:上推和下降呈弧線,使胸大肌得到充分收縮和徹底伸展
2.上斜推舉:主要練上胸肌。動作:動作要領(lǐng)與平臥推舉相同,不同之處是將凳面調(diào)到30~40度傾角,斜躺在上面做。
3.平臥飛鳥:主要練胸部中間溝。 動作:仰臥凳上,兩手持啞鈴,掌心相對,兩臂自然伸直于胸部上方,兩臂微屈肘向兩側(cè)弧形下放啞鈴至最低點,胸肌充分伸展,胸肌用力收縮將兩臂弧形上舉還原。
4.仰臥直臂上拉:擴展胸腔,練胸大肌、前鋸肌的最佳動作。 動作:肩部仰臥橫凳上,兩腳著地,雙手握緊啞鈴一端于胸部上方,以肩為軸將啞鈴緩慢放至(下降)頭后方(感覺胸肌和胸廓伸展),放到極限時再提拉啞鈴還原。 注意:為防止損傷,下放過程速度不宜太快。
老年人適合舉啞鈴,適當?shù)牧α垮憻挘粌H可以延緩肌肉萎縮,保持其彈性,還可增加肌肉對各關(guān)節(jié)的保護,以緩解各類疼痛。
老人用啞鈴進行力量鍛煉,要遵循兩個原則:
首先要適度,根據(jù)身體狀況選擇啞鈴重量,可先選擇2—3公斤左右的啞鈴,適應(yīng)后可逐漸增加重量;其次,應(yīng)循序漸進,每天練30分鐘,每周至少兩次。
此外,鍛煉前要充分熱身,以減少損傷幾率。呼吸要緩慢而有節(jié)奏,不要憋氣,動作不要過分用力。運動后的放松也很重要,這有利于肌肉向長線條、流線型發(fā)展。剛做啞鈴操,肌肉和關(guān)節(jié)可能會有點疼痛,因此運動后要注意休息。
科學(xué)地使用啞鈴,確實可以收到很好的鍛煉效果。有材料說,當年施瓦辛格一身健美的肌肉,主要就是通過啞鈴鍛煉而得。但是確有不少人用啞鈴鍛煉后,既沒有增加力量,也沒有變得健美,常會就此心灰意冷,啞鈴也被束之高閣,甚至成為錘子的替代品。事實上,啞鈴健身大有學(xué)問。如果不加以貫徹,鍛煉效果往往會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