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先兆中暑癥狀
一般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就會出現一些給中暑的征兆,例如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fā)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蚵杂猩?。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2、夏季中暑初期癥狀
大量出汗、口渴、明顯疲色、四肢無力、頭昏眼花、胸悶、惡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fā)麻等,體溫正常或略高。
3、夏季輕度中暑癥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小時內恢復。
4、夏季重度中暑癥狀
也稱熱衰竭,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惡心、嘔吐;瞳孔擴大,大量出汗、皮膚濕冷、體溫升高到38℃以上、血壓下降、脈搏加快;腹部或肢體痙攣;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熱甚至意識喪失。
1、換一個涼爽、通風的環(huán)境
如果有輕微中暑的征兆,盡量避免繼續(xù)暴露在高溫環(huán)境中。盡快換到涼爽、通風的環(huán)境下,使身體的溫度降下來。
2、喝一些清涼飲品或鹽水
綠豆湯是夏季清熱解毒的利器,喝一碗綠豆湯,能稍微緩解中暑癥狀。喝一些鹽水也能起到降溫、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3、服用或涂抹解暑藥
中暑后可以在額頭,或者太陽穴涂抹一些清涼油,或是服用人丹、藿香正氣等中藥。
4、冰敷或酒精擦拭身體
將中暑者轉移之后是需要及時的做好降溫措施,物理降溫是最普遍的一種方法,將毛巾浸入到涼水甚至是冰水當中然后擰干貼在中暑者額頭,同時用涼水擦拭中暑者的腋下,胳肢窩以及腿窩處可以讓中暑者的溫度迅速降下來。
5、平躺后腳抬高15~30cm
中暑后身體平躺,脫掉身上多余的衣服,讓熱氣盡快散去。將腳抬高15~30cm,使得血液回流到已缺血的腦部。
1、苦瓜
苦瓜,又名涼瓜、癩瓜,因其味甘苦、性涼、外皮多皺而得名。苦瓜具有除熱邪、解勞乏、清心明目之功效。夏季人們習慣用苦瓜做成涼茶,用來清熱解暑、消渴去汗。促進飲食、消炎退熱: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
2、西紅柿
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有很好的防曬效果。西紅柿性偏寒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作用。但對于怕涼的人來說,做熟了吃是專業(yè)的選擇,生吃輕易出現不耐受的情況,導致腹瀉。
3、食醋
醋在烹調中必不可少,夏季菜中放醋更是有益。夏季細菌繁殖快,人易患腸道傳染病,此時,多吃些醋有殺菌的作用。此外,醋還能調節(jié)胃腸功能。醋能幫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欲。夏季吃涼菜時,適當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還能預防痢疾、腸炎等疾病的發(fā)生。
1、補充維生素
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在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維生素B含量較多。
2、多喝粥
另外,在夏天喝粥也是大有好處的。赤豆粥有補腎消水腫的功能,腎功能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蠶豆粥對于慢性水腫和腎炎有好處。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蓮子粥能健脾益氣,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有好處。
3、補充水和無機鹽
可食用含鉀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制品、海帶、蛋類等。 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
4、減少外出
老人外出挺好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這個時段,此時的太陽紫外線照射最強,酷暑總是讓人心生煩惱和憂愁,人一疲勞,抵抗能力降低,容易中暑。另外,老人應當穿著柔軟、寬松、透氣性好的衣褲,讓血液循環(huán)流暢。
1、坐木
夏日氣溫高,濕度大,木頭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太陽一曬,溫度升高,會向外散發(fā)出濕熱,使人身體不適。因此,夏天不要長時間坐在室外木質器物上。
2、夜晚露宿
盛夏時節(jié),人身上的汗腺不斷向外分泌汗液,以散發(fā)體內的熱量。睡著后,機體處于放松狀態(tài),抵抗力暫時下降,此時如果正值夜晚,氣溫下降,露水加身,就容易導致頭痛、腹痛、關節(jié)不適,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夜晚露宿還易被蚊蟲叮咬而染上疾病,如乙型腦炎等。因此,夏日最好不要露宿。
3、室內外溫差過大
空調能給人帶來舒適的環(huán)境,但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人對這種溫度變化會難以適應,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室內外溫差太大,不注意室內通風換氣,會使室內空氣混濁,以致各種病原微生物滋生,造成人的機體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最好在5℃~8℃之間,最大不能超過10℃。
照顧癱瘓老人需要什么物品,平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跟小編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