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米”自古以來便被中國人視作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在食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日廣州餐飲環(huán)節(jié)食品及相關產品抽檢結果顯示,44.44%的大米存在鎘含量超標。這類大米人家稱它毒大米。一些人疑惑:毒大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佰佰安全網小編給您解答下吧。
目前毒大米引發(fā)了民眾對國內食品安全的關注。大家對毒大米提出許多問題,其中一些人疑惑:毒大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佰佰安全網小編給您解答下吧。
一些地區(qū)土壤遭到鎘、鉛等重金屬污染,使生長其上的農作物鎘含量超標。除了源自重化工業(yè)的重金屬污染源外,農業(yè)投入品濫用、外源性污染、養(yǎng)殖業(yè)污染也逐漸成為造成農產品重金屬污染的“罪魁禍首”。
長期食用“鎘米”威脅居民身體健康,同時對我國的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也造成威脅。在飲食習慣上,專家建議不要長期食用一個地方出產的糧食,應該盡可能分散化,降低風險。從長遠來講,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應該從完善立法、加強研究、發(fā)展相關產業(yè)、實施更嚴格的環(huán)境政策等方面進行治理。
接下來看下如何識別有毒大米?
辨色:正常的米色澤潔白、晶瑩,而陳米或劣質米顏色泛黃且有黑斑,油米則看起來太過油浸、透明,且顏色通常不均勻,仔細觀察會發(fā)現米粒有一點淺黃。
捻摸:正常拋光的米,摸起來有玻璃珠般圓滑的感覺,陳米摸在手上很糙,油米則又膩又油,嚴重者用熱水浸泡后,水面可浮有油斑。
嗅味:正常大米有股清香,而劣質米一般都有異味,如陳化米有發(fā)霉的味道,拋光加工處理后的大米,氣味較難辨別,但用塑料袋包半小時后,沒有正常的米香味,可聞到明顯陳味,煮熟后的米飯黏性差。
此外,將少許大米倒入玻璃杯中,注入60℃的熱水,蓋上杯蓋5分鐘后,啟蓋聞有無異味,如見油膩感,有農藥味、礦物油味、霉味等,表明米已被嚴重污染,不可食用。
以上是毒大米產生的原因。要了解更多的有毒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安全知識,請繼續(xù)關注佰佰安全網吧。
責任編輯:毛麗
2022.12.02 22:19:31
2022.12.02 22:18:33
2022.12.02 22:17:28
2022.12.02 22:16:36
2022.12.02 22:15:41
2022.04.07 11:02:36
07/17如何安全避孕?
04/10網絡安全防范措施與應用
04/18物業(yè)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06/26學校安全教育的好處
01/23食用香精和食用香料的區(qū)別
02/15商場超市有哪些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