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謝士榮炸雞店的老板謝士榮,在明知罌粟殼不能添加于食品生產(chǎn)的情況下,仍從安徽老家購進罌粟殼作為調(diào)料,腌制炸雞后進行銷售。西城檢察院上午通報,謝士榮涉嫌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準逮捕。該案也是國家食藥總局于近期通報的全國35起非法銷售添加罌粟殼食品案件之一。
據(jù)檢方介紹,謝士榮在制作炸雞前,會先對雞肉進行腌制,即將調(diào)料包放入鹵水中煮沸,待鹵水晾涼后再放入雞肉進行腌制。謝士榮供述,2015年3月,他從安徽老家購買了罌粟殼,由于腌制雞肉用的鹵水大約1個月才會換一次,所以他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在調(diào)料包里加入四分之一大小的罌粟殼。使用罌粟殼腌制炸雞后,店里的顧客明顯多了,還有不少回頭客,銷售形勢大好。
炸雞店每天出售添加了罌粟殼成分的炸雞100斤左右,從2015年3月到10月,銷售數(shù)量在10噸左右,炸雞店每天純利300多元。
當檢察官詢問謝士榮是否知道罌粟殼的危害時,謝士榮回答說他知道食用加入罌粟殼的食品有成癮性,但少吃也許對人體健康沒多大影響。
經(jīng)鑒定,謝士榮炸雞店內(nèi)銷售的炸雞成品以及腌制的生雞、腌制料、炸雞用油均檢出罌粟堿、嗎啡、那可丁、可待因、蒂巴因成分。
成都新津縣的小王在當?shù)匾患也宛^吃了一碗面后,征兵體檢時尿檢嗎啡呈陽性,這引起了新津警方的注意,原來那家餐館在面條調(diào)料中加入了罌粟殼。日前,餐館負責人及罌粟殼的賣家已因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而獲罪,被判處6-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法律界人士表示,對于誤食者,由于其主觀不知情,無須為此承擔法律責任,也不會上吸毒者的“黑名單”。
面條里加了罌粟殼粉
小王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事情發(fā)生在2015年8月。當天上午9點,他在成都花橋鎮(zhèn)的一家餐館吃了一碗干拌面。中午12點左右,他接到通知,要去花橋派出所參加征兵的相關(guān)體檢。在吃下那碗面3個多小時后,體檢出問題了。
“體檢有一項檢查是尿檢,警察說我尿檢結(jié)果是嗎啡呈陽性?!毙⊥趸貞?,知道尿檢結(jié)果的他感到特別奇怪,自己從沒有吸過毒。當時民警詢問小王之前吃過什么東西,小王表示上午自己曾在餐館里吃過一碗面條。
第二天,小王再次來到派出所進行二次尿檢,此次檢測結(jié)果顯示嗎啡陰性,民警隨即展開了調(diào)查。
根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警方在該餐館的牛肉、雜醬等臊子里檢測出嗎啡呈陽性,還在餐館庫房中搜出嗎啡呈陽性的土黃色粉末。而在該餐館調(diào)料的供應商處,民警發(fā)現(xiàn)了大量疑似為罌粟殼的物品和一大瓶疑似罌粟果籽的物品。
經(jīng)檢測,從餐館和調(diào)料店里查扣的物品均檢測出罌粟堿、那可丁、蒂巴因等有毒有害物質(zhì)。餐館負責人對警方交代,他在面條的調(diào)料中非法加入了罌粟殼,而調(diào)料店老板則是罌粟殼的提供方,而且?guī)椭心コ煞邸?
目前,涉事餐館經(jīng)營者等4人因犯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6-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處3000-5000元不等的罰金。
小王稱,偵查結(jié)果出來后,警方就對其尿檢陽性的檢查結(jié)果進行消除處理,這件事沒有讓他上吸毒者的“黑名單”,也沒有影響他之后的征兵體檢。
專家:食用罌粟殼會成癮
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所長陸林告訴北青報記者,嗎啡是罌粟里含有的一種物質(zhì),只要吃了一定量帶有罌粟殼的食物后,很容易在尿檢時被檢測出陽性?!皢岱鹊某砂a性比較強,量大的話,吃幾次就能成癮?!?
從上述餐館和調(diào)料店里檢測出的罌粟堿、那可丁、蒂巴因等物質(zhì),陸林表示,吃入以上這些物質(zhì)后,會在3到5天內(nèi)從人體中代謝出來,“雖然可能身體上沒有對其產(chǎn)生依賴,但是心理上卻容易依賴?!倍@種依賴性表現(xiàn)在,吃完了某種加有罌粟殼的食品后,還想吃,“一旦成癮后很難擺脫,時間長了,體內(nèi)的新陳代謝、內(nèi)分泌等就會變得不正常。”
律師:誤食者無須承擔責任
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或罌粟粉,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一項關(guān)于“禁止生產(chǎn)經(jīng)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chǎn)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zhì)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zhì)的食品”的規(guī)定,涉嫌構(gòu)成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對于誤食者,韓驍稱,由于其主觀不知情,不存在故意,無須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1.從外觀上識別。罌粟殼外觀為棗核形,如鴿子蛋大小,一頭尖,另一頭呈6-14瓣冠狀物。其殼體上往往有人為切割的多道刀痕。
2.初次食用加了罌粟殼的火鍋和鹵制品后,一般有心跳加快、臉微紅、口感舒服,吃后不易入睡等感覺。食用者實際體感除了會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外,與火鍋中實際非法加入的罌粟殼含量也有很大關(guān)系。
罌粟殼禁不掉,從表面上看,原因一目了然。首先是打擊力度不夠,雖然把罌粟殼也列為毒品,但從未像打擊其他毒品一樣來打擊罌粟殼。
并且,各地處理手段很不相同,有的是以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添加罌粟殼的老板處以500元罰款,而有的則涉嫌犯罪,需要入刑。就連執(zhí)法人員都表示,針對罌粟殼的法律依據(jù)較多,基層處理時非常困惑,“不知道該依據(jù)哪條法規(guī)來處理”。
處理難,而商家又很容易買到,是罌粟殼泛濫的另一個原因。各大城市的食品批發(fā)市場,一般都會有隱蔽渠道售賣,不會公開擺在外面,有人需要又比較熟悉時,才拿出來。更方便的是,在某電商平臺,輸入關(guān)鍵字,也能直接找到售賣罌粟殼的賣家。
偶爾吃幾次添加了罌粟粉的食品對人體是不會造成太大傷害的,如果有消費者對某些食物欲罷不能,懷疑其中添加了罌粟粉,可以通過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來緩解。因為水能夠加快代謝,將有毒物質(zhì)排泄出去,而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纖維也可以阻礙有毒物質(zhì)的吸收。
責任編輯: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