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后飲食六大原則
適當進食補品
乳腺癌術后后,患者體質如果及其虛弱,可通過進食補品來給予益氣養(yǎng)血、理氣散結之品,鞏固療效,以利康復。很多食物也能夠大補,如山藥粉、菠菜、絲瓜、海帶、山楂、玫瑰花等,適當食用一些核桃、阿膠等滋補品有助于促進機體恢復。
合理忌口
乳腺癌術后應該做到合理忌口,像煎炒、發(fā)霉、葷腥、厚味、辛溫、陳腐、油膩等食物多應該忌食,因為這些都是助火生痰有礙脾運的食物。
針對性地選擇抗癌食品
部分食品兼具食療抗癌作用,可有針對性地選擇應用。民間用其配丁香、柿蒂治療食管癌、乳腺癌、肝癌等,實驗已證實其對致癌病毒引起的小鼠移植性腫瘤有抑制作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綠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藥。
多食用抗癌食物,如甲魚、黑木耳、蘑菇、海藻、大蒜、芥菜及蜂王漿等食物。
乳腺癌應補充高蛋白飲食,選容易消化、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的食物,如瘦肉、雞蛋、豆制品、蝦、魚等,蛋白質供能占總能量的15%~20%,或按每千克體重1。0~2。0克的標準給予(如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每天可攝入蛋白質70~140克)。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要注意避免糖攝入過多,食用過多糖容易引起高滲性傾倒綜合征(胃切除術后引起的進餐后的不適癥狀)。因此,糖類應適當控制,糖類供能應占總熱量的50%~60%,避免攝入甜食,應以淀粉類食物為主;
飲食多樣化,注意色,香,味,形,促進患者食欲;烹調食物應多采用蒸,煮,燉的方法,忌食難消化的食品,禁飲酒。
營養(yǎng)要充足
乳腺癌病人身體一般比較虛弱,化療期間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糖分的攝入,少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類的食物,特別要保證蛋白質的攝入,多食一些瘦豬肉、牛肉、雞肉或魚肉等;忌食油炸類食物,少吃腌漬食品,嚴禁食用刺激性強的調味品。飲食上講究多樣化,葷素搭配、酸堿平衡,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厭食的病人可適當吃一些山楂、蘿卜、金橘等健胃食品,增加病人食欲。
多吃富含抗癌成分的食物
研究表明以下幾類食物對乳腺癌病人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①卷心菜、大白菜、甘藍等含有抗癌物質吲哚-3-甲醇,可以阻止體內致癌物誘導腫瘤細胞的作用,抑制腫瘤的生長。
②大蒜、洋蔥等含有大蒜素,能夠阻斷亞硝胺的合成,同時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A等成分,可以起到抗癌作用。
多食用抗癌食物,如甲魚、黑木耳、蘑菇、海藻、大蒜、芥菜及蜂王漿等食物。
乳腺癌應補充高蛋白飲食,選容易消化、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的食物,如瘦肉、雞蛋、豆制品、蝦、魚等,蛋白質供能占總能量的15%~20%,或按每千克體重1。0~2。0克的標準給予(如一個體重70千克的人,每天可攝入蛋白質70~140克)。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要注意避免糖攝入過多,食用過多糖容易引起高滲性傾倒綜合征(胃切除術后引起的進餐后的不適癥狀)。因此,糖類應適當控制,糖類供能應占總熱量的50%~60%,避免攝入甜食,應以淀粉類食物為主;
飲食多樣化,注意色,香,味,形,促進患者食欲;烹調食物應多采用蒸,煮,燉的方法,忌食難消化的食品,禁飲酒。
忌食溫熱性食物
容易生熱助火,導致病情加重,所以乳腺癌術后的患者應該進食溫熱食物。這樣的食物有羊肉、荔枝、香萊、雀蛋、雀肉、茴香、生姜、狗肉、酒、雞肉、龍眼肉等。
忌食河鮮類食物
乳腺癌術后的患者不能食用河鮮類食物,因為乳腺癌患者食用此類食物后,會加速炎癥擴散,不利于控制病情。這樣的食物有墨魚、鱔魚、海鰻、海蝦、帶魚、烏賊魚等。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乳腺癌術后的患者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提高乳腺癌術后的復發(fā)率。辛辣刺激食物一般包括:辣醬、芥末、辣油、咖喱、辣椒、大蒜、榨菜等,食用后容易使炎癥進一步擴散,所以應該禁食。
忌吃燒烤、煎炸食物
對于乳腺癌術后的病人,人體的免疫力相對下降,消化功能也會隨之降低,所以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忌吃燒烤、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使人上火,妨礙消化,故不宜食之。 忌燒、烤、煎、炸食物。燒、烤、煎、炸食物食入后會使人上火,并妨礙消化,故不宜食之。
強調均衡營養(yǎng),注重扶正補虛
乳腺癌病人“內虛”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虛而致癌,因癌而致虛,虛中夾實,以虛為本。食療的目的是保證乳腺癌病人有足夠的營養(yǎng)補充,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病人的康復,應以扶正補虛為總原則。故《內經》說:“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在扶正補虛的總則指導下,對乳腺癌病人的食療應做到營養(yǎng)化、多樣化、均衡化。正如《內經》所云:“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笔еH,則有害無益。
熟悉性味歸屬,強調辨證施食
乳腺癌與其他疾病一樣,病人都有陰陽偏勝、寒熱虛實之不同。食物也有寒熱溫涼、辛甘苦酸咸四氣五味之別。熱證宜寒涼,寒證宜溫熱;五味入口,各有所歸,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苦入心,酸入肝。辛味溫散,如生姜、蔥白;甘味和緩,如山藥、芡實、飴糖;淡味滲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澀,如烏梅、山楂;咸味軟堅,如海藻、昆布、牡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