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炎(BV)是一種由陰道加特納菌和一些厭氧菌的混合感染,導致陰道內微生態(tài)平衡失調,引起的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有魚腥臭味及外陰瘙癢灼熱的綜合征。
1955年,國外首先從陰道病患者的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一種革蘭桿菌,認為是本病的病原菌,被命名為陰道嗜血桿菌。其后經電鏡觀察及 DNA-DNA 雜交研究,發(fā)現它并不屬于現今所知的細菌菌屬,1980年,人們對所分離出的陰道嗜血桿菌定名為陰道加特納菌,因為98%的陰道病患者都能分離出此菌。
細菌性陰道炎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分泌物典型特點為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有臭味,檢查見陰道黏膜充血,嚴重者有出血點,部分宮頸有血斑點,后穹隆有多白帶,陰道分泌物鏡檢可見細菌。
一般治療
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搔抓。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勤換內褲,用溫水洗滌,不可與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西醫(yī)藥物治療
1、滅滴靈250-500mg,每日2次,連服7日,服藥內2日禁酒,孕婦禁用。
2、磺甲硝咪唑1.0g,每日1次,連服10-15日。
3、四環(huán)素500mg,每日4次,連服7日。
4、氯林可霉素300mg,每日2次,連服7日。
5、氨芐青霉素0.5g,每日4次,共7天。
6、可用1%乳酸或醋酸溶液作陰道沖洗,以恢復正常生理環(huán)境,抑制細菌生長。
7、乳酸桿菌療法與乳酸桿菌制劑,國外使用乳酸桿菌療法,主要用于陰道沖洗和制成栓劑置于陰道內。
局部療法
可使用外用藥物治療,如甲硝唑栓,每晚1次,連用7日。
要想知道細菌性陰道炎怎么引起的,我們要從一些比較小的地方開始做起。首先我們去一些公共地方上廁所的話,這些廁所這些用具比如說坐便器、毛巾等等,這些都是都是被公眾使用的,很多人接觸過的話肯定就是會有很多細菌的產生。包括一些衛(wèi)生紙的使用也都是會對讓我們造成一些感染的。所以在這些地方上廁所的話我們肯定要加倍的小心。
其次就是在跟另一半進行性生活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衛(wèi)生,另一半的衛(wèi)生更加是要注意的。因為如果沒有做一些避孕措施的話,男女的性生殖器官是會相互接觸的,這樣就會很容易出現一些細菌感染的情況,所以呢我們最好還是要對雙方都負起責任來比較好。
最后就是自己對陰道的衛(wèi)生情況的清潔程度。一些女性對自己的衛(wèi)生可能會加倍的小心,但是呢這樣的話很多女性會選擇一些藥用清潔液來清洗自己的陰道,最后就會讓自己的陰道環(huán)境被破壞掉,所以呢我們最好就是保持適當的清潔環(huán)境就好了,很多時候過度清潔不一定是好事,什么東西都是適度就好了。當然了我們也不要服用過多的抗生素,這樣的話我們的體內環(huán)境也會被改變的,所以最好要控制自己服用抗生素的量。
常見并發(fā)癥與婦科宮頸炎、盆腔炎同時發(fā)生,也常與滴蟲性陰道炎同時發(fā)生。在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病可引起不良圍產期結局,如絨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產及剖宮產后或陰道產后子宮內膜感染等。主要危害有以下幾點:
盆腔炎
有盆腔炎的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最常分離出的菌群與BV的菌群一致,包括擬桿菌屬、消化鏈球菌數、陰道加特納菌等。
異常子宮出血和子宮內膜炎
異常子宮出血由子宮內膜炎所致,子宮異常出血由感染的子宮內膜對卵巢激素的異常反應或由子宮內膜受到感染或炎癥的直接破壞所致。
婦科術后感染
在手術終止妊娠的女性中,妊娠合并BV女性的盆腔炎發(fā)病率是未合并BV女性者的3.7倍。
宮頸癌
BV、宮頸上皮內瘤樣及生殖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有著相同的流行病學關系,BV的厭氧菌代謝產生了陰道分泌物中的氨及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氨。
細菌性陰道炎對于患者自身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會給母體的生殖健康造成麻煩外,細菌嚴重感染的患者還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在妊娠期間,這種危害自然增大,因為還會危及到胎兒——輕則引起胎動不安,重則導致早產、流產。
據報道,妊娠期罹患細菌性陰道病,發(fā)生產褥感染、新生兒感染、新生兒黃疸的百分比大大增加,分別為14.3%、9.5%、23.8%,比正常孕婦高出數倍,直接威脅著胎兒的發(fā)育和健康。此外,有學者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認為本病與未足月胎膜早破及其宮內感染有直接關系。很顯然,這種情況對優(yōu)生優(yōu)育是極其不利的。因此一定要積極治療。目前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大多以藥物治療為主,且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嚴重,而大量的抗生素藥物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哮喘、濕疹等。
影響生活質量
得了細菌性陰道炎,會伴有外陰瘙癢等癥狀,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會造成諸多的不便和影響,也會影響到夫妻生活。
影響胎兒發(fā)育
細菌性陰道炎對于患者自身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除了會給母體的生殖健康造成麻煩外,細菌嚴重感染的患者還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在妊娠期間,這種危害自然增大,因為還會危及到胎兒——輕則引起胎動不安,重則導致早產、流產。
據報道,妊娠期罹患細菌性陰道病,發(fā)生產褥感染、新生兒感染、新生兒黃疸的百分比大大增加,分別為14.3%、9.5%、23.8%,比正常孕婦高出數倍,直接威脅著胎兒的發(fā)育和健康。此外,有學者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認為本病與未足月胎膜早破及其宮內感染有直接關系。很顯然,這種情況對優(yōu)生優(yōu)育是極其不利的。因此一定要積極治療。目前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大多以藥物治療為主,且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嚴重,而大量的抗生素藥物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哮喘、濕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