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覺或休息時把腳放在高處以減少腫脹,可以把患肢抬高離床面或桌面高30公分,可以促進遠端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少局部的腫脹和疼痛。
2、用冰箱里的碎冰塊進行局部治療,扭傷后24小時內(nèi),要用自來水或冰塊敷在患處。
3、用軟包裝袋的口服飲料,放到冰箱的冷凍層10-20分鐘之后,就放到患處,這個可以隨肢體形狀,具有可塑性適合肢體的體外形狀,每半個小時更換一次比較方便。
4、用長繃帶把踝關(guān)節(jié)固定住,盡量減少傷處活動次數(shù),以加快愈合速度。
5、傷后24小時內(nèi)切忌按摩,應(yīng)反復冷敷3~5次,每隔2小時1次為佳。這是由于扭傷后24小時內(nèi)局部毛細血管尚處于破裂狀態(tài),冷敷會促進血管收縮。
6、可以使用一些噴霧劑幫助止血止痛。
7、受傷24小時內(nèi)冷敷減少出血,24小時后熱敷促進淤血吸收。所以,熱敷、按摩或者針灸等治療要適當延后。
冷敷。
在受傷的頭24-48小時,要迅速將腳及踝部浸泡在冷水里,或者是用毛巾包著冰塊,敷在腫脹的部位,每次約30分鐘,間隔3-4小時一次。此時用冷敷所起到的作用,一是可以減輕疼痛,二是如果有毛細血管破裂,可以促進血管收縮,盡量減少出血。
熱敷。
當48小時過后,就要改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腳,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紅外線等熱療儀器。因為急性期已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的目的是要活血化瘀,讓腫脹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順暢,同時促進組織滲出液的吸收,從而使炎癥逐漸消退。
局部按摩。
崴腳后的前兩天,也就是需要冷敷的時候,絕對不能進行按摩,這樣會加劇毛細血管的破裂,令出血量加大,傷情更為嚴重。需等到改用熱敷時,再行按摩。并且力度和幅度不宜過重過大,應(yīng)循序漸進。
1、崴腳了怎么消腫-冷敷
針對崴腳后出現(xiàn)的腫脹,應(yīng)該在崴腳發(fā)生后,迅速將腳浸泡在涼水中,涼水應(yīng)該覆蓋腳踝的位置,或者直接用毛巾包裹冰塊對腫脹部位進行冰毒,即可以減輕疼痛,還可以收縮腫脹部位的毛細血管,減輕因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現(xiàn)象。
2、崴腳了怎么消腫-熱敷
在冷敷之后,消腫現(xiàn)象沒有退去,可以試一下熱敷的方法。在崴腳之后的兩天后,可以用熱毛巾或者熱水袋對腫脹部位進行熱敷,它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腫脹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加快腫塊的消失。
3、崴腳了怎么消腫-按摩
崴腳之后的兩三天時間內(nèi),千萬不要按摩腳,最好也不要老是去觸摸腫脹部位,因為這樣會造成腫脹部位的毛細血管出現(xiàn)破裂,加重患處的傷害。但是在崴腳兩三天后,對腫脹部位進行熱敷后,可以對其進行適當?shù)陌茨?,促進腫脹部位的血液流通,達到消腫化瘀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手法一定要足夠輕,千萬不能按痛腫脹部位。
1.街心花園
有的花園為了便于老人鍛煉,鋪了石子路或石板路,高低不平,有的老人習慣白天逛花園,或習慣和老伴互相攙扶著走,因此,不要輕易改變習慣。我聽說,有的老人不經(jīng)常晚上出門,晚上出門都是和老伴互相攙扶,有一天晚上,他想出去接晚回家的老伴,結(jié)果把腳崴了。
2.便道
老年人喜歡從早市上大包小包地買菜,手里拎了很重的東西,走起路來風風火火的,就容易忽視腳下。便道上的樹坑水泥圍欄常常被樹根頂出地面,由此形成一個個地雷。還有,便道常常有一個緩坡,便于汽車開上來,但是有的緩坡常常被汽車壓壞,碎石頭沒有及時清理,也會崴腳。有的便道上時常有松動的地磚,尤其是雨后或者雪后,松動了,像蹺蹺板,有的老人鞋底防滑性能不太好,也很容易導致崴腳。
不要隨便推拿和按摩
腳踝關(guān)節(jié)是最容易扭傷的關(guān)節(jié),一旦扭傷,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痛",這時候要馬上停止運動,受傷的腳踝關(guān)節(jié)盡量不要走動,切記不要隨便推拿和按摩,避免足部有不當受力,影響復原或再次扭傷。
很多老人懂得冷敷,以減少傷處的腫脹,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冷敷之后,很快又改用熱敷或用熱水來促進傷口的愈合,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F(xiàn)代醫(yī)學認為,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受傷以后,一般建議前24小時應(yīng)當用冷敷而不是用加溫的辦法治療。"因為如果受傷處溫度高了,會使流到傷處的血液增加,使傷處腫痛加劇;如傷處有小血管破裂,則會增加出血量,使血腫吸收困難,延緩恢復過程。"
冷敷要講究方法,一般在受傷后,每一至兩小時使用冰袋冷敷20至30分鐘,冰袋與皮膚之間最好用毛巾、繃帶之類的東西隔開。不冷敷時,盡可能把腳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踝部腫脹。高幫鞋和繃帶能有效地幫助固定,減少局部用力和有效防止再次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