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顧名思義,是一種體內休息的肉,無功能作用的肉,一種贅生物。息肉棲息在某一器官內,久之使局部的組織被壓迫、擴張、形態(tài)改變,出現功能障礙,因為息肉棲息的部位不同,患者可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
這種無功能性的息肉,沒有神經和肌肉組織,只有黏膜上皮包含的組織液中間混生多少不等的毛細血管。肉眼觀察,息肉呈蒼白色或粉紅色,水腫發(fā)亮,可活動,觸之不痛,有時有出血現象。
抗Hp治療
發(fā)生于胃竇的增生性息肉與Hp感染有關,常伴有胃黏膜的活動性炎癥,根除Hp可以使部分息肉消退。
內鏡下息肉摘除術
有蒂息肉常采用高頻電凝圈套切除法。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主要適合消化道扁平隆起型息肉的切除。一般先用內鏡注射針沿病灶周圍黏膜下層注射1:10000的腎上腺素氯化鈉溶液2一10ml,使病灶明顯隆起,再直接用帶刺的圈套器套住隆起病灶后慢慢收緊圈套通電,用切割電流進行高頻電切。
外科切除術
適合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適合內鏡摘除者。息肉癌變若內鏡下摘除證實蒂部無癌細胞浸潤者均屬早期癌,無需外科治療。但蒂部有浸潤或不能確診癌浸潤深度則應作外科切除術。
胃息肉的癥狀
胃部疼痛不適:部分患者感覺胃部疼痛不適,但絕大多數胃息肉是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偶然發(fā)現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
消化道出血:臨床上只有很少一部份胃息肉的病人出現消化道出血,常常見于比較大的增生性或者腺瘤樣的息肉,這些癥狀也常常缺乏特異性。
失血、貧血:也有病人因息肉而長時期慢性失血,出現貧血、營養(yǎng)不良等癥狀。
惡心、嘔吐: 靠近幽門生長的較大的息肉還可以引起幽門的梗阻,表現為劇烈的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如果患上了胃息肉這種疾病的話,不一定是必須要手術治療,這個是得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癥狀來決定的,治療有很多種方法的。首先要檢查是惡性息肉還是良性息肉。如果是惡性息肉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了,一定要及時治療,千萬不要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否則就會導致病情惡化,還可能會有惡變的現象發(fā)生。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來選擇合適的方法。建議患者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檢查清楚身體狀況之后,再讓醫(yī)生來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不過不能拖延時間,應該要盡早治療。
治療胃息肉的方法有內鏡治療,也就是采取內鏡切除的方法,包括高頻電凝切除法、激光法、還可以選擇用微波灼除法、尼龍絲及橡皮圈結扎法、氬離子凝固術、冷凍法、酒精注射法等治療等。此外還有抗hp治療,已經是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進行治療。除了這些治療方法之外,對于息肉直徑大于兩厘米的患者,應該要進行手術治療。適合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除了直徑大于兩厘米的胃息肉,還有息肉正在進行性增大這樣的患者應該要做手術切除,還有一類情況是腺瘤性息肉同時還有異型增生,或者存在可疑癌變的患者,這幾類都需要做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