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毒素是什么
內毒素也叫酯多糖,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中的一種成分,位于細胞壁最外層,覆蓋在細胞壁的黏肽上,內毒素一般是細菌死亡溶解或人工破壞細菌細胞之后才能釋放出來,其毒性成份主要為類脂A。內毒素對人體是有危害的,但是其毒性是比較弱的,可以引起發(fā)熱、微循環(huán)障礙、內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同時把內毒素注射到機體內,還可以產生一定量的抗體,但是這種抗體抵抗內毒素作用比較弱。
內毒素去除
1、海藻類
海藻類的食物像海帶、紫菜等,對放射性物質有特別的親和力,其中的膠質能夠促進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隨同大便排出體外,從而減少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的積聚,降低放射性疾病的發(fā)生率。
2、豆類湯
豆類湯能夠幫助體內多種毒物的排泄,促進機體內的新陳代謝。另外,黃豆有植物雌激素,能清除體內致畸物質,對女性美容養(yǎng)顏很有幫助。
3、菌種植物
常吃菌類食物有利于保持身材,尤其是黑木耳和香菇的特殊成分,具有清潔血液和解毒的功能。另外,經常食用菌類可以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骨髓造血功能,還有滑腸和增智的功效。
4、生食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富含的酵素是天然的解毒劑。如胡蘿卜,可與重金屬汞結合,生成新物質排出體外;大蒜中的特殊物質可以使體內鉛濃度下降。韭菜富含揮發(fā)油、纖維素等成分,粗纖維有助于吸煙飲酒者排出毒物
內毒素血癥
內毒素血癥是由于血中細菌或病灶內細菌釋放出大量內毒素至血液,或輸入大量內毒素污染的液體而引起的一種病理生理表現(xiàn)。內毒素血癥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大類。內毒素血癥臨床癥狀主要決定于宿主對內毒素的抵抗力。癥狀和體征有:發(fā)熱,白細胞數(shù)變化,出血傾向,心力衰竭、腎功能減退、肝臟損傷、神經系統(tǒng)癥狀,以及休克等。一般內毒素血癥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大類,建議在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查明病因針對治療。
內毒素作用
1、發(fā)熱反應
內毒素作為外源性致熱原(即熱原質)作用于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等,使之釋放內源性致熱原,引起發(fā)熱。
2、糖代謝紊亂
先發(fā)生高血糖,轉而為低血糖,大量糖元消耗,可能與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有關。
3、血管舒縮機能紊亂
內毒素激活了血管活性物質(5-羥色胺、激肽釋放酶與激肽)的釋放。末梢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靜脈回流減少,心臟輸出量減低,導致低血壓并可發(fā)生休克。因重要器官(腎、心、肝、肺與腦)供血不足而缺氧,有機酸積聚而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4、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內毒素能活化凝血系統(tǒng)的Ⅻ因子,當凝血作用開始后,使纖維蛋白原轉變?yōu)槔w維蛋白,造成DIC;由于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原大量消耗,以及內毒素活化胞漿素原為胞漿素,分解纖維蛋白,進而產生出血傾向。
內毒素和外毒素的區(qū)別
1、存在部位
外毒素由活的細菌釋放至細菌體外;內毒素為細菌細胞壁結構成份,菌體崩解后釋出。
2、細菌種類
外毒素以革蘭氏陽性菌多見;內毒素以革蘭氏陰性菌多見。
3、化學組成
外毒素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分子量27,000~900,000);內毒素主要成分為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質復合物(毒性主要為類脂A)。
4、穩(wěn)定性
外毒素不穩(wěn)定,60℃以上能迅速破壞;內毒素耐熱,60℃耐受數(shù)小時。
5、毒性作用
外毒素毒性強,微量對實驗動物有致死作用(以ug計量)。各種外毒素有選擇作用,引起特殊病變,不引起宿主發(fā)熱反應。抑制蛋白質合成,有細胞毒性、神經毒性、紊亂水鹽代謝等;內毒素毒性稍弱,對實驗動物致死作用的量比外毒素為大。各種細菌內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發(fā)熱、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粒細胞減少血癥、施瓦茲曼現(xiàn)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