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真相必須告訴你,你在日常吃到的鵝肝,極大概率都是鴨肝,因為烹飪好的鵝肝,當就味覺來說,普通人根本沒有辨別能力。
世人對于美食,向來沒有抵抗力,特別是能在法式高級餐廳里盡情的享用一頓美味的鵝肝,那簡直是身份的象征。
鵝肝、魚子醬和松露,被歐洲人并列為“世界三大珍饈”。當然,這是歐洲人的審美標準,中國人對鵝肝,似乎不太上心,翻遍古代各種美食隨筆,不見有鵝肝的身影,為什么呢?答案是:中國的鵝肝和法國鵝肝,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法國鵝肝有特殊的生產(chǎn)流程。野生的鵝在“增肥”期間一般每天吃一公斤左右的食物,而養(yǎng)殖的鵝則不得不吃得更多:把一根二三十厘米長的管子插到它們的食道里,拿個漏斗往里灌,這就是強喂。
在“長肝”后期,它們每天會被灌進兩三公斤的食物。尤其是在電動泵的幫助下,灌進這么多食物甚至只需要幾秒鐘。最終,鵝肝急劇膨脹,造成脂肪肝,最大的可以達到野生鵝肝的十倍大小,重達600克—900克,而脂肪含量達到50%—65%,油脂分散在肝細胞內(nèi)極其細小的微滴內(nèi),由于喂養(yǎng)時間短,脂肪含量高,鵝肝的結(jié)締組織相對少,烹飪時再把這些結(jié)締組織去掉,光滑、豐潤、細膩的口感就是這么煉成的!
法國鵝肝含脂肪50%—65%,這與裝飾蛋糕的奶油差不多,也是它美味肥潤的原因,營養(yǎng)確實豐富。問題是,現(xiàn)代人普遍營養(yǎng)過剩,這么多脂肪,熱量非常多,在今天,它就不是健康食材了。
盡管在這些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量的65%—68%,而另外的約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酸,但不論是飽和脂肪酸還是不飽和脂肪酸,進入人體后,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熱量!
我們平時所說的不飽和脂肪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其實是因為飽和脂肪會升高膽固醇,而如果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食譜中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就不會升高。問題是,我們吃鵝肝時,鵝肝中有三分之一是飽和脂肪,并沒有被取代,吃下去了一樣增加膽固醇含量!65%的脂肪,1/3的飽和脂肪酸,這就是高熱量高膽固醇的垃圾食品!所以,再好吃的法國鵝肝,我們嘗嘗它的美味就好了,千萬不要多吃,更不要常吃,除非你也想和鵝一樣弄出一個脂肪肝!
高熱量、高膽固醇是鵝肝的缺點,但做為一種食物,有獨特而迷人的風味和口感,就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況且,鵝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具有維持正常生長和生殖機能的作用。能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干澀、疲勞;能維持健康的膚色,對皮膚的健美具有重要的意義。鵝肝中含維生素B2,這對補充機體重要的輔酶,完成機體對一些有毒成分的去毒有重要作用。
鵝肝中還具有一般肉類食品不含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反應,抗氧化,防衰老,并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產(chǎn)生。動物肝臟含鐵豐富,鐵質(zhì)是產(chǎn)生紅血球必需的元素,所以說鵝肝能補血,這也說得過去。
鵝肝的優(yōu)點和缺點就擺在這里了,如何取舍,你自己看著辦。當然,如果是偶爾吃一餐,上述好處和弊端可以統(tǒng)統(tǒng)不用考慮。
令人沮喪的是,我們吃到的鵝肝,大概率都是鴨肝,這也不是黑心的店老板在坑你,就算是在巴黎,你吃到的基本上也還是鴨肝。因為“鵝肝”這個詞,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的翻譯。現(xiàn)代漢語中所說的“鵝肝”,其實源于法語的“foie gras”,它可以翻譯成“肥肝”,甚至“脂肪肝”,但就是沒有“鵝(oie)”這個詞。
全球生產(chǎn)的肥肝中,鴨肝占到了總產(chǎn)量的95%。對于普通人來說,吃到真鵝肝的機率微乎其微。如何分辯鵝肝和鴨肝呢?答案是,很難!
其實,美味當前,管它是鵝肝還是鴨肝呢?先吃為快,不過千萬不能貪多!
責任編輯:紫菀
2022.11.30 11:51:40
2022.11.30 11:50:33
2022.11.30 11:49:16
2022.11.30 11:47:52
2022.11.30 11:45:17
2022.09.12 2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