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時一些人血液中的氧氣水平降低,這往往與血液中的血紅素缺乏有關,血紅素負責血液中的氧氣傳輸,那么登山如何預防缺氧?跟著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山間道路坎坷不平,穿行此間有益于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增強四肢的協(xié)調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沒有經過人為修飾的非臺階路段,可使人體肌纖維增粗、肌肉發(fā)達,增強肢體靈活度,那登山遇險時該如何自救呢?體質不好的人,在夏天出去游登山的時候,由于活動劇烈、體力消耗過大,尤其是未能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和鹽份時,容易發(fā)生熱昏厥。熱昏厥癥狀整個人感覺筋疲力盡,煩躁不安,頭痛、暈眩伴惡心。臉色蒼白,皮膚感覺濕冷。呼吸快而淺,脈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一個應急裝備箱和急救箱,可能會在你受傷時派上用場,所以務必隨身攜帶,如果遇到突發(fā)性事件還可以自救。繃帶、敷料、敷料包、消毒藥水,膠布、棉球、溫度計,還有治療感冒、發(fā)燒、胃痛等的常用藥也要備上一些。還有眼藥水、紅花油、止血貼、清涼油等物品,下面來看看登山如何預防缺氧吧?
科學家們將海拔3000米以上稱為高原。因為海拔達到這一高度時,其氣候特點(如低氧壓、缺氧、高輻射及高寒等)與平原明顯不同。人到了這樣的環(huán)境,體內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調節(jié),才能適應。因此,初進高原,甚至是常住高原的人從平原重返高原時,必須在多方面嚴防急性高原病的發(fā)生。
在進入高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如發(fā)現(xiàn)心、肺、腦、肝、腎的病變,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病人,不能盲目進入高原。如果只患有一般疾病,必須預先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隨身攜帶氧氣等。
一般健壯者都適應低氧環(huán)境,凡是心肺肝腎等有疾病的高血壓Ⅱ期,嚴重貧血者都不宜進入高原地區(qū)。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實行階梯上開,便逐步適應,登山速度至為重要。國內報道了3日內進平原抵海拔4200米處急性高原病發(fā)率為83.5%。而由2261m經階梯適應在7-15天內抵4200m處時,發(fā)病率僅為52.7%(p<0.001),藥物患者能暫時減少不適應癥狀,但并不能提高,甚至還會延緩機體對于低氧的適應能力,在登山過程中醫(yī)務人員應加強巡視,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
初入高原者應減少體力勞動,以視適應程度逐步增加勞動量,高原的勞動環(huán)境大多處于4000米以下,勞動能力影響比平原要降低30%-50%,應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初入高原時應多食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易消化食品,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供等等糖和增加肺部彌散能力,以便提高機體進入高原的適應能力,絕對禁止飲酒,高山病人入睡時應最好采取半臥位,減少右心靜脈回流和肺毛細血管充血。高原地區(qū)晝夜溫差大要注意保溫,高原地區(qū)氣候干燥,加強粘膜及皮膚的護理,防止皮膚干裂。
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調平穩(wěn),并配合呼吸,同時要視坡度的急緩而調整,使運動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應逐漸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應控制,以適應高山氣壓低,空氣稀薄的環(huán)境。行程不宜太緊迫,睡眠、飲食要充足正常,經常性地作短時間的休息,休息時以柔軟操及深呼吸來加強循環(huán)功能及高度適應,平常應多作體能訓練以加攝氧功能。
以上是佰佰安全網(wǎng)小編介紹的登山如何預防缺氧的內容,一旦出現(xiàn)缺氧的情況要及時治療,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的登山自救的知識,那就繼續(xù)瀏覽本網(wǎng)登山安全小知識庫中的內容吧。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19.04.22 05:34:47
2019.04.22 05:05:29
2019.03.08 12:18:04
2019.03.07 12:37:47
2019.03.06 15:14:55
2019.03.05 12: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