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可謂是一項極限挑戰(zhàn)的運動。面對很多我們無從知曉的危險我們應當盡量在出發(fā)前有個預估,盡量避免危險。但如果真的在登山中遇到危險了怎么辦?小編來講講吧!
登山是一項極其危險的運動,有時與死亡只有一線之隔。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個人操作的失誤都會造成意外。于是我們在盡量避開危險的境況下,并學會遇險自救方法,加強自身技術的訓練,提高在惡劣環(huán)境中的存活能力。本文佰佰安全網(wǎng)來講講有關登山遇險時該如何自救的運動安全小知識。
1。迷路
迷路是原始地帶的徒步活動中幾乎所有危險的導火索。正常情況下,只要不迷路,出危險的可能很小。然而一旦迷路,各種危險都會隨之而來。
造成迷路的原因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因為體力消耗,跟不上隊伍,領隊又比較不負責任,那么迷路就出現(xiàn)了。
2、自我制動失敗
當自我制動失敗,當?shù)巧秸叩涠鴽]有自我制動的保護,或在冰河旅行中繩索串連的隊伍中的一員跌入縫隙時,登山者須進行自救,即用冰鎬來制止下滑。自救是未系繩索的登山者用以制止下滑的唯一機會。因此,它也是必須學會的第一重要的攀雪技巧。登山者以及同隊隊員的性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自救技術。每一個登山者都必須熟練、可靠地掌握各種姿態(tài)下的自救??梢栽谟鷣碛浮⒂鷣碛驳难┑赜邪踩穆潼c區(qū)上進行練習,來確定每個人的極限情況。
3、客觀風險
客觀風險是指發(fā)源于客觀環(huán)境中的風險,例如落石、落冰、惡劣天氣等。然而,“客觀”的概念并不是絕對的,登山者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客觀風險的實際程度。比如:
雪崩
容易發(fā)生雪崩的地區(qū),稱雪崩區(qū)。雪崩發(fā)生時,積雪沿著一條被稱為雪崩槽的通道滑落,留有明顯痕跡;同時在雪崩槽下部出現(xiàn)雪崩堆積物。
冰崩
冰崩在懸冰川末端及其兩側(cè)、冰塔、冰崖等地形上,由于重力、風力、消融和冰川流動等原因而引起的冰體崩落、坍塌的現(xiàn)象,稱為冰崩。
冰崩多發(fā)生在高溫的季節(jié)和每天的溫度最高的時間里。冰崩區(qū)的特點及其識別,冰崩的預防和救護,都與雪崩相類似。
滾石
滾石經(jīng)風化破碎的石塊,在重力、風力等作用下,從山上滾落下來,稱為滾石。這種危險,在沒有植被覆蓋的高山上,尤易發(fā)生。
發(fā)生過滾石的地區(qū)稱為滾石區(qū)。滾石區(qū)的顯示特征也是在其下部有大量堆積物,堆積物上部一般也有滾石通過的痕跡。
1、如何在迷路后脫離危險?
首先要從活動前的準備開始,這里我再次強調(diào)手持gps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山民,根本沒有在原始地帶認路的技能,一旦獨自一人失去向?qū)?,沒有定位裝置,肯定是死路一條。一臺germin公司的小牛系列專業(yè)gps導航機是絕對必備的。
當你確定迷路,并和其他隊員失去聯(lián)系后。首先要冷靜下來,在原地坐下。讓自己的心跳下降到80以內(nèi),然后拿出gps,確認自己在整個行程中的位置。然后你要計算出,已經(jīng)走過的距離長還是沒有走完的距離長。選擇距離短的那個作為你的前進方向。然后你你要看一下時間,還有多久天黑,然后估計自己是否能在天黑前達到下一個宿營點。如果不行,那么再看看自己能否趕回上一個宿營點。兩者都不行的時候,你要努力回憶,在你離開上一個宿營點以后,是否有路過明顯的平地或者高地,估計自己是否能在天黑前趕到。如果可以,或者相差2小時之內(nèi),那么迅速向后走,盡快趕到宿營點。因為宿營點野獸出沒的幾率比較小。地質(zhì)結(jié)構上也比較安全。
如果向后也來不及,那么你要沿著gps的指向,向前走,沿途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補充水的地點。并在你第一個路過的相對開闊的平地或者高地停下。扎營休息。記住,一定不要偏離gps上的路線太遠,這樣當你的隊友發(fā)現(xiàn)你失蹤以后,會比較容易的找到你。
2、突遇暴雨時,千萬不能慌張,盡量彎腰,靠著有巖壁的一邊走,將重心放低,以免被大風刮倒。如果伴隨有打雷,則要避開大樹;
3、自我制動失敗如何脫險?
1、一手抓住冰鎬頭部,拇指在鎬尾上,其它手指在鎬鋒上自救抓握法;另一手握住冰鎬柄尖頭以上的位置。兩手均握緊。
2、鎬鋒在肩部上方位置壓入山坡,冰鎬柄成對角線斜過胸前方,貼著另一側(cè)髖部握緊。冰鎬柄較短時以同樣的姿勢握住,雖然冰鎬柄尖頭到不了另側(cè)髖部。
3、兩腿挺直,分開,腳趾摳入雪中(如果穿釘鞋,使腳趾離開雪面直到最后幾乎停?。?。
4、胸和肩緊壓鎬柄,脊柱弓起,稍離雪面。背部弓起至關重要:它把登山者的重量置于鎬鋒和腳趾(或膝蓋)上,即摳入雪中實現(xiàn)控制的那些點上,形成弓形的最佳方式是集中精力拽住鎬柄的末端,鎬柄較短會更困難。這種拉力形成弓形并使重量移向鎬鋒那邊的肩膀。注意:那些不愿使胸和臉沒入雪中的人可能會使背部弓起過高。
5、緊握冰鎬。緊握冰鎬頭部會使鎬鋒挨著肩部和頸部。另一只手必須靠近鎬柄的末端以防止鎬柄尖頭為軸心轉(zhuǎn)入大腿,造成重傷。尤其在松軟的雪上,挺直分開的兩腿以及摳入雪中的腳趾可增加阻力,加大穩(wěn)定性,在硬雪或冰上并穿著釘鞋時,兩腳必須抬離山坡直到速度減慢,這樣鞋釘就不會止住登山者并把他向后拋去。雙膝可幫助下滑者保持穩(wěn)定但在硬雪或冰上卻無法讓他停住,尤其是當他正好穿著光滑的防風褲時。
1、若有傷口,應緊急包扎,及時壓迫止血。
2、在周圍環(huán)境不危及生命條件下,一般不要輕易隨便搬動傷員。
3、暫不要給傷病員喝任何飲料和進食。
4、對呼吸困難、窒息和心跳停止的傷病員,從速置頭于后仰位、托起下頜,同時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復蘇操作,原地搶救。
5、脊柱損傷患者急救搬運過程中,必須注意保持傷員頭頸部和軀干的伸直位,決不可使脊柱屈曲和扭轉(zhuǎn)。尤其是頸椎傷,更應小心搬運,并加以固定。不可抬起頭部、軀干或坐起。
6、搬運工具最好用平板擔架或門板,不宜輕易翻動傷員。
7、設法聯(lián)系有關部門,報告現(xiàn)場在什么地方、病傷員有多少、傷情如何、都做過什么處理等。不要單獨留下傷病員無人照管。
登山時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
凡攀爬超越1000米的山,即需縝密方案。(包羅旅程、食宿、天色、腳力、所帶配備、估計工夫等,切忌不成貪多,存有幸運心思,不然極有能夠被困在半山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要有至少兩套方案,并思索到最壞不成抵抗要素,如:暴雨、酷曬、大雪、動物等)。
登山需結(jié)伴而行,至少三人以上。要否則一圈圈的臺階,會擊潰你的心理、心思防地。
登山要及早不趕晚,不然趕路到午時能夠會碰到暴曬;又或經(jīng)由一上午的陽光,山中水汽凝聚,而高山又以天氣變化無常著稱,輕易鄙人午下雨。而早上天起較為不變,適合登山。
在登山的前一天要歇息好,不克不及大擺“龍門陣”(聊天),洗個澡,由于山上能夠沒有洗澡的當?shù)亍?/span>
動身前不成進食過多,不然腸胃出情況在山上一時半會兒是處理不了的。動身前要訂好酒店,以便住宿。且會使旅途更有目的性和工夫認識。
看天氣預告
有人能夠會選擇先坐車到山頂在走下來的方案,經(jīng)歷通知我們“上山輕易,下山難”,下山時小腿肌肉和膝關節(jié)兩側(cè)接受的負荷是上山時的數(shù)倍,且遠沒有上山,越走越?jīng)鏊絹碓接谐删透械挠X得。
最終,提示一點。選擇登山伴侶,不管男女,最好選擇精壯、健壯、自力且有必然團隊認識的相互熟知的伴侶。要否則過胖過瘦,或體弱多病對如登山隊都是一個襲擊,很有能夠會前功盡棄或使工夫遷延兩到三倍。注:最好不要測驗全女人團隊登山。
雨天爬山需注意
l.登山時要有領隊帶領,還要大家一起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線,并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干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fā)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云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fā)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6.用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于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jié)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fā)生意外。
避免客觀險情措施
在具體路段的選擇上,要盡量避開雪崩區(qū)。如非經(jīng)過雪崩區(qū)不可,則要做好充分準備。
經(jīng)過的時間一定要避開雪崩的多發(fā)期。因為通過者不利于觀察,可以選擇在有利的地形上輪流設置瞭望哨,以便及時的做防備工作或及時的報警。
每人系上雪崩飄帶,人與人之間距離縮短,組間距離拉長,后面的人踏準開路者的足跡(防止切斷雪層而觸發(fā)雪崩),輕聲快速通過,遭遇雪崩時,不要驚慌失措,首先盡快甩脫背包,將冰鎬插入坡面并盡力握牢,以求身體不被裹挾滾墜。
如果控制失效而被裹走,在滑動時應盡力用雙手向上扒動,以使身軀浮在沖擊物上邊。一俟停止?jié)L動,未被埋沒的人要盡快以主繩和雪崩飄帶為線索,用雪崩探條尋找和搶救被埋沒者。被雪埋沒的人要在嘴的附近造成空隙,以延緩窒息時間。
通過滾石區(qū)的預防措施,與雪崩、冰崩類似。一旦遭遇滾石,切忌驚慌亂跑,應沉著鎮(zhèn)靜,面向上方,注視滾石的動向,俟?jié)L石靠近時再迅速躲閃,或利用附近可以遮身的基巖、陡坎、巨大石塊等地形地物,躲避滾石襲擊。如系體積很小、散碎性的滾石,也可將背包舉到頭上防護。
結(jié)語:看到這里,小編希望大家通過上文的閱讀可以對戶外登山有一些新的認識,同時對于登山的危險及戶外登山技巧也能夠多一些了解,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認識到戶外運動的多樣性,并從此培養(yǎng)起堅持鍛煉的好習慣。
責任編輯: 陳淼琪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wǎng)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