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喝醉過的朋友都不知道自己的酒量有多大,你想知道你的酒量有多大嗎?近日有專家提出了一個酒量計算公式,大家可以試一下。佰佰安全網(wǎng)借此為大家分享一下飲酒安全常識,看看什么時候喝酒最傷身,什么食物利于解酒。
過多飲酒會傷害身體健康,但怎樣才算過度飲酒呢?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酒量是多少。有專家推薦了一個酒量計算公式,我們可以自測一下。另外,大家如果想做到飲酒的同時不傷害身體,最好了解一些健康飲酒生活常識,并結(jié)合自己的酒量,及時吃一些解酒食物,才樣才能減少飲酒對身體的傷害。
喝酒前先算一算你的酒量
每天喝多少酒比較合適呢?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協(xié)作研究指出,正常情況下,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yīng)不超過20克,而中國現(xiàn)行的安全飲用標準是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女性攝入量應(yīng)該更少一些。賈繼東推薦了一個攝入量計算公式,即“飲酒量×酒精濃度×0.8=酒精攝入量”,大家飲酒時,最好參考一下,以防過度飲酒傷身。
例如:常見的啤酒為原麥汁11度,其酒精含量為3.7度。如此算來,啤酒一天飲用量不要超過兩聽(相當于500ml玻璃瓶的一瓶)。
親朋好友聚會時,各種酒是助興的佳飲,歡樂氣氛也會讓人不自覺地喝多,進而傷“身”,造成肝臟損傷;還會傷“神”,影響腦細胞代謝,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疾病。那么你知道酒后幾點最難受嗎?不同時間點酒精對人體都有哪些影響呢?喝酒時應(yīng)該注意哪些飲食禁忌呢?
喝酒最傷身時刻表
英國《每日郵報》最新載文,刊出了多位專家總結(jié)出的不同時間點酒精對人體的影響。
晚上8點:飲酒后最易興奮。
晚上10點:酒后口無遮攔。
晚上11點:最不適宜喝威士忌。
午夜12點:女性醉酒更快。
凌晨2點:酒后大吃燒烤很危險。
凌晨4點:影響睡眠。
上午7點:酒后脫水導(dǎo)致頭痛。
上午9點:油炸食物加重宿醉癥狀。
上午11點:一天中感覺最難受。
下午1點:身體開始恢復(fù)。
常喝酒害苦五大器官
1.心臟。過量飲酒會導(dǎo)致心臟肌肉力量虛弱
2.大腦。酒精會對大腦的多個部位造成損傷,出現(xiàn)抑郁、記憶力喪失。
3.肝臟。過量飲酒嚴重還會導(dǎo)致酒精性肝硬化,甚至酒精性肝炎。
4.胰腺。飲酒過度會擾亂胰腺的功能,,引發(fā)胰腺炎。
解酒護腸胃的5種下酒菜
1.肘子、豬蹄、肉皮凍等含膠原蛋白多的食物。它們會在胃腸中形成保護膜,大大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還能保護肝臟。
2.海帶、木耳、大白菜等膳食纖維高的菜。它們可減少酒精的吸收,從而保護肝臟。涼拌海帶絲、洋蔥拌木耳、涼拌蘆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粗糧薯類。它們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會減緩腸胃對酒精的吸收。炒土豆絲、雜糧外婆菜等都不錯哦。
4.富含蛋白質(zhì)的菜肴,如肉蛋及大豆制品等。吃這些食品等于服了保肝藥。喝的酒越多、度數(shù)越高,越要吃蛋白質(zhì)豐富的菜。如家常豆腐、水煮花生米等。
5.除了食材的選擇,下酒菜的調(diào)味也有講究。做菜時放些糖,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加點醋,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使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更易吸收。下酒菜應(yīng)選一兩款糖醋菜,如糖醋魚、糖醋里脊、糖醋藕片等。
喝酒千萬別吃六種食物
臘腸咸肉。其中的亞硝胺易溶于酒精,會增加患食管癌、胃癌等的風險,在喝酒時一定要注意這點飲食禁忌。
烤肉烤串??救鈺p失營養(yǎng)成分,產(chǎn)生更易被人體吸收的致癌物。
涼粉涼皮。明礬會使酒精在血液中停留更久,從而增加危害。
生魚刺身。這些生冷海鮮也是喝酒的大忌。
碳酸飲料:從消化系統(tǒng)的角度來說,邊喝碳酸飲料邊喝酒反而會加速醉酒。
濃茶:茶堿可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反而會加劇頭疼。
七種食物最解酒
1.蜂蜜水:酒前或酒后喝杯蜂蜜水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和吸收。
2.香蕉:含有豐富的鉀和果糖,有助于人體更快清理酒精。
3.煲湯:其中的鹽和鉀有助于補充體內(nèi)電解質(zhì),緩解酒后脫水。
4.柿子:名曰“天然醒酒藥”古時就被用來防醉和消除宿醉。
5.雞蛋:富含半胱氨酸,具有解毒作用。
6.生姜:可刺激和恢復(fù)消化系統(tǒng),緩解便秘。
7.番茄汁:補充糖分,減輕醉酒后頭痛等不適感。
佰佰提醒,以上酒量計算公式只是作參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對飲酒還是盡可能做到淺嘗輒止,了解飲酒的相關(guān)安全常識,才能達到既品嘗了美酒,又不傷健康的平衡狀態(tài)。更多健康飲酒生活常識盡在本安全網(wǎng)站。
健康飲酒專題鏈接:酒不可貪杯,適量飲酒才能享受健康生活
責任編輯:胡玲玲
2022.04.02 14:26:47
2022.02.26 21:52:57
2021.06.11 13:28:35
2021.06.11 12:45:57
2021.06.03 12:31:17
2021.05.25 1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