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海淘的出現(xiàn)給更多人減少了海淘語言障礙、轉運流程的繁瑣,但海淘面臨的諸如貨不對板、物流速度慢、難以退換貨等售后問題也隨之而來,而且,因為溝通不便、過程復雜,很多消費者都認為海淘維權難,那么,海淘遭遇維權難怎么辦呢?
有過海淘經驗的人都知道,苦苦等待商品“漂洋過海”的日子是多么難熬,但更讓人郁悶的是,等到最后卻是丟件的結果。近日市民唐女士向《IT時報》反映,自己在美國亞馬遜網站大促時海淘了兩塊手表,歷經一個多月終于收到貨,打開一看卻是個空箱子,里面的手表不翼而飛。唐女士隨即通過國家郵政局申訴網站進行申訴。但是,快遞公司要求唐女士先在國家郵政局申訴網站上撤下自己的投訴,之后才能賠償,還讓唐女士表明這起事件只是個誤會。唐女士并沒有接受快遞公司的條件,事情就這樣陷入了僵局。唐女士不僅丟失了手表,浪費了時間,最后還維權難,那么,海淘遭遇維權難怎么辦呢?
對于“海淘”中存在的維權難問題,法律專家認為,雖然“海淘”屬于買賣雙方私事,但跨境消費的特殊性決定了消費者僅憑個人之力難以有效維權,需要政府和監(jiān)管部門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護。
那么,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能發(fā)揮作用嗎?律師邱寶昌說,網購相關法律條款在新《消費者保護法》第14條、《侵權責任法》第36條、工商總局《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都有所涉及,但目前沒有統(tǒng)一成文的法律規(guī)范。他認為,中國亟須電子商務、網絡交易方面的立法,而全國人大正在推進這一工作。
綦曉芳也指出,我國現(xiàn)行《消費者保護法》很難保障“海淘”消費者的權益,而海外電商的購物保障僅面向本土消費者,同樣不能惠及中國“海淘族”。
她認為,“海淘”維權不僅涉及國內法,還更多地涉及國際私法和國際公約。因此,中國應該盡快加入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關于產品責任法律適用的公約》、聯(lián)合國《保護消費者準則》等相關國際公約,同時及時修訂國內立法,適當提高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賠償標準,讓“海淘族”得到國內外雙重保護。
此外,政府應與國際消費者聯(lián)盟、國際標準化組織消費者政策委員會等有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加強合作,共同打擊不法電子商業(yè)行為,降低中國“海淘族”的維權難度。相關部門還應強化跨境網購市場監(jiān)管,營造良好市場環(huán)境。
也有專家提出,可以通過建立在線糾紛解決機制,處理“海淘”糾紛。這一機制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通過視頻協(xié)商等方式克服時間、空間、語言等障礙,以及通過中間人調處,避開漫長的訴訟程序,有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
工商總局正在推動建立全國12315互聯(lián)網平臺,一方面為國內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的訴求反映渠道,一方面為對接國外相關機構平臺做好準備。
以上購物維權小知識由佰佰安全網為您整理,希望海淘越來越規(guī)范,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的更加全面。
稍后我們要介紹的內容是化妝品常見問題與維權方法,歡迎關注。
責任編輯:鄒蘭
2020.08.26 14:43:21
2019.06.06 17:10:15
2019.06.06 17:10:07
2019.06.06 17:09:59
2019.06.06 17:00:41
2019.06.06 17: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