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博士奶瓶 新生兒奶瓶 嬰兒防脹氣奶瓶 玻璃奶瓶150ml(0-3月齡)音樂兔
“新生兒發(fā)生破傷風的原因有哪些?”,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新生的寶寶是很容易發(fā)生意外的狀況的,因為他們才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很陌生和好奇,而且他們大多數(shù)都比較活潑,但卻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比如破傷風。那么新生兒發(fā)生破傷風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兒破傷風是什么原因引起
破傷風梭菌菌體
細長,長4~8um ,寬0.3~ 0.5um ,周身鞭毛,芽胞呈圓形,位于菌體頂端,直徑比菌體寬大,似鼓槌狀,是本菌形態(tài)上的特征。繁殖體為革蘭氏陽性,帶上芽胞的菌體易轉為革蘭氏陰性。破傷風梭菌為專性厭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7℃ph7.0~7.5,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普通瓊脂平板上培養(yǎng)24~48小時后,可形成直徑1mm 以上不規(guī)則的菌落,中心緊密,周邊疏松,似羽毛狀菌落,易在培養(yǎng)基表面遷徙擴散。在血液瓊脂平板上有明顯溶血環(huán),在皰肉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肉湯渾濁,肉渣部分被消化,微變黑,產生氣體,生成甲基硫醇(有腐敗臭味)及硫化氫。一般不發(fā)酵糖類,能液化明膠,產生硫化氫,形成吲哚,不能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對蛋白質有微弱消化作用。本菌繁殖體抵抗力與其他細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強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數(shù)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鐘。對青霉素敏感,磺胺類有抑菌作用。
破傷風梭菌芽胞分布
于自然界中可由傷口侵入人體,發(fā)芽繁殖而致病,但破傷風梭菌是厭氧菌,在一般傷口中不能生長,傷口的厭氧環(huán)境是破傷風梭菌感染的重要條件。窄而深的傷口(如剌傷),有泥土或異物污染,或大面積創(chuàng)傷、燒傷、壞死組織多,局部組織缺血或同時有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厭氧環(huán)境,局部氧化還原電勢降低。有利于破傷風桿菌生長。破傷風梭菌能產生強烈的外毒素,即破傷風痙攣毒素破傷風。
毒痙攣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
(tetanospasmin)或稱神經毒素(neurotoxin)。破傷風毒痙攣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為蛋白質,由十余種氨基酸組成不耐熱,可被腸道蛋白酶破壞,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體內的痙攣毒素是單一和一條多肽鏈,分子量15萬。破傷風毒素的毒性非常強烈,僅次于肉毒毒素。破傷風梭菌沒有侵襲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組織中生長繁殖,一般不入血流。當局部產生破傷風痙攣毒素后,引起全身橫紋肌痙攣。毒素在局部產生后,通過運動終板吸收,沿神經纖維間隙至脊髓前角神經細胞,上達腦干,也可經淋巴吸收,通過血流到達中樞神經。毒素能與神經組織中的神經節(jié)工苷脂結合,封閉了脊髓抑制性突觸末端,阻止釋放抑制沖動的傳遞介質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從而破壞上下神經原之間的正常抑制性沖動的傳遞,導致超反射反應(興奮性異常增高)和橫紋肌痙攣。破傷風多見于戰(zhàn)傷。平時除創(chuàng)傷感染外,分娩時斷臍不潔,手術器械滅菌不嚴,均可引起發(fā)病。新生兒破傷風(俗稱臍風)尤為常見。破傷風潛伏期不定,短的1~2天,長的達2個月,平均7~14天。潛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發(fā)病早期有發(fā)熱、頭痛、不適、肌肉酸痛等前驅癥狀,局部肌肉抽搐,出現(xiàn)張口困難,咀嚼肌痙攣,患者牙關緊閉,呈苦笑面容。繼而頸部、軀干和四肢肌肉發(fā)生強直收縮,身體呈角弓反張,面部紫鉗、呼吸困難,最后可因窒息而死。病死率約50%,新生兒和老年人尤高。
新生兒主要是通過臍部感染本病,大多數(shù)是由于舊法接生所致;也有的雖是新法接生,但由于接生包消毒不好,或由于未執(zhí)行嚴格的無菌操作,或由于生后臍部感染,也可發(fā)病。由于本菌屬厭氧菌,常與需氧菌共存,故有破傷風桿菌感染的臍部,也常有普通需氧菌的感染,檢查臍部常有嚴重感染的表現(xiàn)。
從以上小編介紹的知識可以了解新生兒發(fā)生破傷風的一些原因,新生兒破傷風的突出特點是肌肉強直和痙攣,大多數(shù)病人死于呼吸衰竭,因此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原則是針對上述特點采取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死亡,解除或減輕痛苦。
責任編輯:陳淼琪
2023.02.13 23:54:41
2023.02.13 23:53:12
2023.02.13 23:51:33
2023.02.13 23:50:30
2023.02.13 23:49:31
2022.01.08 10:28:47
07/16老年患上老人幻想癥怎么辦?
07/28新生兒什么時候接種卡介苗?
07/16青春期性教育知識
06/12線蟲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06/01軟腐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05/11黑脛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