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行前的檢查莫忽視
最好在雨季來臨之前,到專門店里車輛來一個全面的檢查,比如:輪胎、剎車等部件,有些年頭較長的車ABS系統(tǒng)可能會出現(xiàn)衰減或是失效的情況,還有輪胎如果磨損過度也是非常危險的,這些都是事前需要您檢查更換的。
而且,每次開車之前,也要進行必要檢查,尤其是下雨等惡劣天氣下,一定要確保車輛狀況良好。
2,雨天行車穩(wěn)字當頭
在大雨天行車盡量低速行駛,如果需要停車,最好提前100米左右就開始減速、輕點剎車,給后面的車輛留出足夠的應對時間。
在行車中盡量與前車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跟車太近,更不要頻繁超車。尤其在超越大型車輛時,大車濺起的水花會讓小車司機在幾秒鐘內(nèi)看不清車外的情況,這樣就很容易發(fā)生意外。
一、保持安全車距
與前車保持安全車距,留出充分的反應時間和制動距離。冬季冰雪路面安全車距應保持在其他季節(jié)干燥路面安全距離的兩至三倍。
二、正確使用制動
在冰雪路面行車,使用制動一定要謹慎。可采取點制動降低速度,盡量避免緊急制動。可利用發(fā)動機的牽阻作用幫助減速和制動,必要時可以靈活運用手制動。防止制動造成車輛側滑或甩尾。
三、正確轉(zhuǎn)向
在冰雪路面上轉(zhuǎn)向時,提前降低車速,緩慢轉(zhuǎn)動方向盤,勻速通過,避免突然打冷舵,否則容易造成車體失控,影響其他車輛通行,甚至發(fā)生事故。
四、低溫和嚴寒氣象條件下起步
起步前,應對車輛進行預熱升溫,待發(fā)動機溫度達到50攝氏度以上時再起步。露天停放的車輛,潤滑油粘度大,起步后應低速行駛一段距離,待發(fā)動機溫度升高時,再逐漸提高車速。起步時,應緩加油門,慢慢提速,用力過大容易造成驅(qū)動輪與路面打滑。中途停車時,應選擇干燥、朝陽、避風的地點停放,并采取必要的防凍措施。若停車時間較長又不放水時,應適時啟動發(fā)動機,使發(fā)動機保持一定的溫度,防止冷卻系的水結冰,凍壞氣缸體或冷卻系機件。
1、出門前,應當將擋風玻璃、車頭燈和尾燈擦拭干凈,檢查車輛燈光、制動等安全設施是否齊全有效。另外,在車內(nèi)一定要攜帶三角警示牌或其它警示標志,遇到突發(fā)故障停車檢修時,要在車前后50米處擺放警示牌,提醒其他車輛注意。
2、不要用遠光燈。霧天行駛,一定要使用防霧燈,要遵守燈光使用規(guī)定:打開前后防霧燈、尾燈、示寬燈和近光燈,利用燈光來提高能見度,看清前方車輛及行人與路況,也讓別人容易看到自己。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霧天行車不要使用遠光燈,這是由于遠光光軸偏上,射出的光線會被霧氣反射,在車前形成白茫茫一片,開車的人反而什么都看不見了。
3、霧中行車時,一定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限速行駛,千萬不可開快車。霧越大,可視距離越短,車速就必須越低。專家建議當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時,時速不得超過60公里;能見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時,時速不得超過40公里;能見度在30米以內(nèi)時,時速應控制在20公里以下。
駕駛員在夜間行車時,一是視線不如白天的開闊,二是常遇危險、緊急情況。為此,駕駛員必須準備隨時停車。在這種情況下,為避免危險,要注意適當增加跟車距離,以防止前后車相碰撞事故。 夜間行車最主要還是車速問題。由于夜間行車,視線不良,車燈的照射距離大約是20-40米。如果車輛以80千米/小時的車速行駛,當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情況時,一般人從視覺感知到踩制動器的平均反應時間為1秒,加上車輛從80千米/小時的車速減速到0米/秒時所用剎車距離,這樣必要的反應距離就在80米左右,遠遠超出汽車燈光的可視范圍。因此,駕駛員要嚴格控制車速,適當加大跟車距離,隨時準備停車,以防止追尾事故的發(fā)生。
另外在夜間行車還應注意切勿隨意超車。夜間超車應該謹慎,給對方一定的直線距離,避免在彎道中超車,超車前應接近前車后以變換燈光的方式來提醒前車減速讓道,待對方做出讓行動作時再加速。超車時用好燈光的提示作用,如果在高速路上行車,超車時必須要用好燈光的提示作用。在道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先用遠、近光燈變光告知前面車輛,待前車讓路后,再向左邊打轉(zhuǎn)向燈,超越后再給被超越車輛留一定的安全距離后再向右打轉(zhuǎn)向燈,駛回原車道,絕對不能強行超車,以免發(fā)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