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腸痙攣是指由于腸壁平滑肌陣發(fā)性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fā)性腹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常見癥狀,各位家長可以從嬰兒哭吵的程度和強度來判斷是否存在腸痙攣哦。
嬰兒腸痙攣的特點是疼痛較輕或模糊,常間歇性反復發(fā)作,位置不固定或定位不明顯,但以肚臍周圍居多。一般而言,寶寶患有腸痙攣會哭鬧和煩躁,但不會影響體重增加和正常發(fā)育。如果父母擔心,最好請醫(yī)生做一下檢查,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腸痙攣是一種病癥,而不是診斷結果,假如寶寶忽然不可理喻的迸發(fā)出無法撫慰的哭叫,并配合一下癥狀,就是腸痙攣了:
1、哭叫一天持續(xù)至少3小時,每周至少有3天,持續(xù)至少3周。
2、在出生后3周內呈現。
3、很少持續(xù)3個月以上。
4、發(fā)作在安康的寶寶身上。
嬰兒腸痙攣的特點是疼痛較輕或模糊,常間歇性反復發(fā)作,位置不固定或定位不明顯,但以肚臍周圍居多。一般而言,寶寶患有腸痙攣會哭鬧和煩躁,但不會影響體重增加和正常發(fā)育。如果父母擔心,最好請醫(yī)生做一下檢查,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嬰兒腸痙攣的原因
了解完了嬰兒腸痙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后,家長們又不禁要問:為啥我的孩子會得腸痙攣啊?其實,導致嬰兒腸痙攣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以下幾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嬰兒腸痙攣的原因。
1、寶寶腸道里的氣體產生過多,腸道氣體的來源:吞下的氣體、中和胃酸產生、從血中彌散而來以及細菌發(fā)酵產生;
2、腸道動力增高;
3、胃腸道激素的影響;
4、飲食因素,母乳喂養(yǎng)兒發(fā)生腸痙攣常常與母親飲用奶有關,食物過敏可能是腸痙攣發(fā)生的原因。
小兒剛出生的時候或者因為不正當得睡眠或者大人的揉動很容易出現腸胃痙攣,這個病又被稱為是痙攣性腸絞痛,它是小兒急性腹痛中癥狀種最常見的一種機能性腹痛。對于平時健康的孩子,假如突然發(fā)生了陣發(fā)性或者間歇性腹痛,而在這個期間,又不能找到其他的異常的體征,那么和可能就是這個病。患者出現的腹痛,有可能持續(xù)數分鐘甚至出現數十分鐘不等,經常會反復發(fā)作。
這個病典型的病癥特點就是腹痛,而且疼痛部位通常是以臍周為主,這說明出現痙攣的部位有可能在小腸。如果大腸出現痙攣,那么感受到的疼痛處是在右下腹;如果是遠端的大腸出現,那么人的左下腹也會發(fā)生疼痛
出現這個病的主要原因其實多數是飲食不當,比如攝入大量冷食品或者暴飲暴食,對于小孩子可能是因為喂乳過多導致腸內積氣,但是也不排除是氣候變化著涼導致了出現腸痙攣;再就是腸寄生蟲釋放的毒素的刺激導致。
嬰兒腸痙攣發(fā)作的時候,表現為持續(xù)性的、難以安撫的哭鬧,同時伴有嘔吐、臉色潮紅、腹脹而緊張、翻滾、雙腿向上蜷起等現象,這些癥狀通過肛門排氣或排便能夠得到緩解,如果是小嬰兒的話,可能反復發(fā)作并呈自限過程。雖然腸痙攣時嬰兒會過度的吵鬧,父母也會不安,但是寶寶是能夠健康的生長發(fā)育的。
嬰兒腸痙攣怎么辦:
1、熱敷保暖
可以局部用熱水袋熱敷,同時注意保暖,因為嬰兒受涼也會使腸痙攣加重,注意尤其是肚臍不能受涼。當寶寶腸痙攣發(fā)作時,可以拿熱水袋敷在肚臍周圍,這個辦法很有效哦。
2、用藥
可以讓寶寶口服顛茄藥物等專門用來解痙攣的藥物,也可以讓寶寶服用少量的鎮(zhèn)靜劑,這樣也能得到緩解。不過,不論是服用什么藥,都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且有的寶寶不適合用藥的話,就不能使用。
腸痙攣是由于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fā)性腹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在小嬰兒,可從哭吵的程度和強度來了解是否存在腸痙攣。
嬰兒腸痙攣一般護理
1、喂母乳的媽媽少吃一些引起脹氣的食物,例如:牛奶,蘋果,甜瓜。
2、平常要多給寶寶順時針按摩肚子,在寶寶哭鬧的時候也可輕輕的幫他按摩。
3、哭鬧的時候可以用熱水袋熱敷,不過要注意溫度不要太高,也可以雙手摩擦后按在寶寶肚子上熱敷。
4、盡量不要讓寶寶哭,因為哭的時候會吸入空氣引起脹氣。
5、沒有特別需要不要給寶寶吃安撫奶嘴。
6、吃完奶一定要多拍拍后背讓寶寶吐出吃進去的空氣。
7、定時喂奶,2個月的寶寶大概3小時吃一次奶,3個月以上的寶寶4小時一次,中間寶寶鬧吃就喂水,有規(guī)律的進食對腸道功能的恢復有好處。
小兒腸痙攣的治療一般是以對癥治療為主,最重要的是緩解患兒的疼痛,防止出現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一)寒痛導致的小兒腸痙攣的療法:
1、分推腕陰陽,100-300遍;推三關,退六腑,各100-200遍;補脾胃經各100-200遍。揉板門20-50遍。
2、分推腹陰陽,雙手手指沿肋弓角邊緣至臍向兩旁分推至腋中線100遍。
3、順時針揉神闕穴,100-300遍 ;揉點中脘、天樞,各100-300遍;掌摩法,順時針摩腹300-600遍,使有溫熱感。摩揉過程中,有些患兒會頻頻矢氣,較小的患兒可能會排出大便,隨后癥狀顯著減輕。
4、搓大腿外側胃經路線8-10遍;點梁丘穴,0.5分鐘。
5、小魚際搓腰骶部,搓熱為宜;點脾俞、胃俞、大腸俞、次髎,各0.5分鐘。
可根據腸痙攣的評分結果決定治療。評分參照哭吵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哭吵的伴隨癥狀、父母對孩子哭吵的看法。如果哭吵與腸痙攣有關,但哭吵不劇用第一、第二級治療方案;如果是嚴重腸痙攣者,采用第三級治療。
一、第一級治療給孩子以撫慰,搖動孩子,減低環(huán)境噪音,用熱水袋捂嬰兒腹部;對家長給予支持和關心;可服用中藥或二甲基硅油。一些中藥具有解痙作用,服用中藥(洋甘菊、馬鞭草、甘草、茴香、香峰草及薄荷組成的粉末)7天后,腸痙攣改善,但夜醒次數未見減少。二甲基硅油是一種非吸收性藥物,通過改變氣泡表面張力,使氣泡融合或彌散,促進氣體排出,對人體無副作用。試圖用它來減少腸道氣體。但有關它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用二甲基硅油與安慰劑做自身交叉對照研究,1/4-2/3患兒癥狀有改善,但與安慰劑相比,無明顯差異。其他減少腸道氣體的藥物如活性碳、α-半乳糖苷酶能吸附氣體或幫助消化高纖維素食物,減少發(fā)酵產氣,但目前對腸痙攣的療效尚不肯定。
腸痙攣又稱痙攣性腸絞痛,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為常見的機能性腹痛。臨床表現為平時健康的小兒,如果突然發(fā)生陣發(fā)性、間歇性的腹痛,而在間歇期間,又找不到異常的體征,則是本病的主要特點。腸痙攣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飲食適宜:
1、宜吃含有益生菌高的食物,酸奶含有乳酸成分,能夠消滅腸道內的益生菌群,從而有利于腸道菌群的恢復,促進腸痙攣的緩解。50g直接食用。
2、宜吃酸性的食物,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有利于腸道功能的恢復,適宜本病患兒食用。100g擠壓成汁喂養(yǎng)。
3、宜吃發(fā)酵型的食物,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具有促進胃腸道蠕動,同時具有補充機體所需蛋白質的作用,有利于腸道功能的恢復。20-50g弄爛以后給孩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