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yǎng)生講究與時令、氣候同步。尤其是老人,必須順從春夏秋冬四季陰陽消長的規(guī)律,適應一年寒熱溫涼的氣候變化,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調整飲食。那么老人為什么要注意食物的季節(jié)性呢?老人四季該如何進補呢?
食補是需要看季節(jié)性的,并不是任何一種季節(jié)性都可以進行食補的,特別老年人。說到老年人食補大家所了解的有多少呢?懂得怎么做對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才是最佳的呢?合理的飲食不但可以保健,還可以益壽延年,尤其是對老年人。那么,老人為什么要注意食物的季節(jié)性呢?本文佰佰安全網來講解相關的老人飲食安全知識。
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氣候的變化,會給人體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機體的營養(yǎng)結構要隨季節(jié)的變化予以協(xié)調,注意各個季節(jié)的科學飲食及食補方式,合理安排飲食。春季宜食清淡;夏季宜食甘涼;秋季燥熱,宜食生津食品;冬季寒冷,宜食。飲食上順應四時,可保養(yǎng)體內陰陽氣血,使正氣在內,邪不可干。對于老年人來說,由于生理功能的降低,對四季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弱,科學安排四季飲食,就更為重要。
老年人春季進補
春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活動漸趨活躍的季節(jié),如能適當進補,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很有好處的。春季進補食物原則,其補性均應較為平和,不能一味使用辛辣溫熱的補品,以免加重內熱。
老年人夏天進補
老年人夏季的進補原則是要健脾養(yǎng)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同時又要解暑散熱,生津止渴,避免暑毒。進補之物宜少量、清淡、可口。
老年人秋天進補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jié),人體也由活躍轉向沉靜。由于夏季消耗較多,寒冬即將到來,因此秋季應重視補充營養(yǎng),但老人進補不宜過度,尤其不要過食肥甘厚味。秋季老人進補的基本原則應是:宜潤不宜燥,可多吃具有滋陰補腎、潤肺、生津、提神、益氣等功效食滋補品。待身體逐漸適應秋涼后的氣候時,再選食一些動物性補品。
老年人冬天進補
冬季是人體進補的黃金季節(jié)。不少老年人入冬后食欲有所增加。營養(yǎng)物質不僅易于被消化吸收,且不易通過尿液和汗液排泄散失,因此進補后易于蘊藏而使其發(fā)揮功效。
因此,冬季的進補原則為壯陽御寒,補中益氣。應注意,針對冬令食欲較旺盛,吸收功能較好的特點,要加強高熱、高營養(yǎng)、味濃色重、補益力強的食物的進補,如羊肉、狗肉、牛肉、雞肉等動物性補品的選食。
另外,要根據(jù)自身情況,確診虛證所在,辨證論治,有針對性地加以滋補,并堅持整個冬天都進行進補。
春季
早春時節(jié)仍比較寒冷,營養(yǎng)結構應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外,還應適當吃些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蛋、魚、蝦、牛肉、雞肉、豆制品等優(yōu)質蛋白質也必不可少。
老年人容易“春困”,不妨吃一些土豆、胡蘿卜、瘦肉、豆制品等富含各類維生素的食物,可增強糖代謝,改善腦組織的能量供應狀況,消除疲勞感。草莓作為“春季第一果”,不應被人們忘記。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顯示,草莓富含鐵元素、果糖、蘋果酸、檸檬酸等物質,可輔助治療春季易發(fā)的嗓子疼、咳嗽等疾病。
夏季
在炎熱的夏季,人體的消耗很大,老人的營養(yǎng)代謝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此時人體對蛋白質、水、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王宜認為,夏季盛產各類水果和蔬菜,老人可通過多吃果蔬來調整飲食和生理機能。一般來說,有清熱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苦瓜、莧菜、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西瓜等。專家特別推薦西瓜和番茄,既可生津止渴,又有滋養(yǎng)作用。
還可適當吃一些涼拌菜,比如小蔥拌豆腐、蔬菜沙拉等,但要注意衛(wèi)生,切菜時生熟分開,以防病從口入。做涼菜時少加點醋,可增加食欲,還能殺滅細菌、保護維生素C。
秋季
老年人飲食結構由于秋天氣候干燥,燥盛則消耗津液,應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甘蔗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秋季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飲食搭配上,可常吃冰糖銀耳秋梨水、黃芪黨參鴨子湯等。秋季飲食也要“多姿多彩”,特別是一些深色蔬菜,如紫甘藍、菠菜等,其中的抗氧化功能還有助對抗衰老、提升免疫力。
冬季
寒冷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熱源營養(yǎng)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會導致熱量散失過多。專家建議,老人在冬季要保證必需營養(yǎng)素的攝入,提高耐寒能力,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但脂肪攝入不宜過多。像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都適宜老人在冬季食用。
一、春天由寒轉暖,氣溫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由此導致的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膚病都是春季常見病。因此,春季首先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比如,常吃小白菜、油菜、青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以及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胡蘿卜素,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于保護上呼吸道黏膜與肺部的上皮細胞,同時增強黏膜抵御外界異物的能力。
二、老年人夏季極易傷津耗氣,氣隨津脫,從而導致氣津兩虛。其陽氣虛表現(xiàn)為身汗肢冷,疲乏懶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淡脈弱;陰血虛表現(xiàn)為五心煩熱,午后潮熱,心悸不眠,頭暈目眩,脈細苔少等。
為此,食補方面,可選食瘦豬肉、牛肉、雞肉、鵪鶉肉、鴨肉、鵝肉、牛奶、甲魚、龍眼肉、蜂乳、甘蔗、梨、大棗、綠豆、西瓜等。老人夏季還特別適宜粥補,如蓮子粥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澀腸、養(yǎng)心安神、益氣抗衰之功效,適用于腎虛不固、體弱心悸、大便溏薄、虛煩失眠、夜間多尿等癥。山楂粥健脾消滯,化食散瘀,可治老年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心絞痛及腹痛、積食、便瀉等癥。木耳粥可潤肺生津、益氣止血、補虛強心,適用于肺氣虛弱、體虛多汗、咽喉干癢、大便燥結、慢性便血及痔瘡出血等。苡仁粥健脾和胃、利水消腫、清熱排膿,適應于老年性浮腫、脾虛腹瀉、風濕痹痛、白帶過多等。此外,百合粥、黃芪粥、葡萄粥、番茄粥、紅棗粥、牛肉粥等,都各具特色,老年人可根據(jù)各自的具體情況,選而食之。
三、秋季,氣溫漸降,氣候變得干燥,人體也由夏濕過渡到秋燥,許多老年人因秋燥而出現(xiàn)口干、咽干、唇焦、干咳、胸痛、氣喘等癥狀。
因此,老年人可多食米粥來益胃生津,并要盡可能少食蔥、姜、蒜、韭等辛味之品,防止耗傷陰血津液而加重口唇干燥的感覺。秋季各種瓜果豐收之時,多食水果對健康大有益處,還可預防“秋燥”的產生,但秋季氣候漸冷,瓜果也不宜多食,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老人在秋天還應多吃一些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西蘭花等,具有顯著的抗癌、防癌功效。
對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宜多吃一些梨或蘿卜、銀耳、百合,有清肺化痰的作用,少食辛辣之物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也可在秋季每日喝一杯蜜茶,有助于潤肺止咳,達到秋季防病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深秋到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期,而老人味覺減退,口味往往偏重,一旦鹽、油、糖攝入量偏高,就有可能“助紂為虐”,增加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風險。因此老人要在烹飪上適當控制“重口味”。
四、冬天是蔬菜的淡季,數(shù)量和品類都不多。尤其在我國北方,往往一個冬天過去了,居民紛紛被口瘡、口腔潰瘍、牙齦出血、便秘等困擾,而這些表現(xiàn)與維生素攝入不足有關。如今的冬季菜市場上,各類蔬菜應有盡有,專家建議,老人飲食更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除了大白菜、蘿卜、蘋果,還要多吃綠色蔬菜和梨、橘子等水果。冬季是各種薯類上市的季節(jié),如紅薯、紫薯、馬鈴薯等,富含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還能起到清內熱、去瘟毒的作用。
若本身原已有病,選用進補之物要適當,最好遵照醫(yī)囑,不可盲目進補。比如凡血脂過高、動脈硬化,有冠心病、膽囊炎、痛風等疾病者,絕不可應用高蛋白、高脂肪、多糖分的藥物和食品,如甲魚、阿膠、桂圓等。因為進食這類食品,反而會助長病情發(fā)展,使血脂增高、血黏度增稠、血中尿酸增多、血壓升高,結果越補越糟。
總結:老人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過剩是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不管哪個季節(jié),老人都要吃得廣、吃得雜,才能達到健康飲食、科學進補的效果。
責任編輯: 武偉偉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