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財產品指的是短期投資獲利,時間周期短,回報率高的一類理財產品,適合短期內資金無使用計劃的投資者,包括計劃購車購房的客戶,股市有閑置資金的人群操作。
短期理財產品周期按“天”細分常見的有,30天,60天,14天,21天,28天等不同周期。他的特點是流動性好,安全性較好,收益高。
短期理財產品有哪些特點
一是流動性好。
短期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短,便于投資者靈活安排資金。很多投資者仍然在觀望股市、樓市,如有更好的投資機會,短期理財產品更便于客戶投資。
二是安全性較好。
短期理財投資范圍為國內市場具有良好收益性與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工具、債券類產品和準債券類產品。這些投資方向都比較穩(wěn)健,甚至有些產品銀行承諾保證收益。
一、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作為一種最穩(wěn)健的互聯(lián)網(wǎng)理財方式,永遠不會過時。目前余額寶的收益停留在4%左右,雖然收益是有點低,但它的流動性很強,當天可贖回的優(yōu)勢還是讓其他互聯(lián)網(wǎng)理財產品難以比擬。
二、短期“寶寶類”理財產品
我們要投資還是離不了消費。所以利用閑錢進行靈活投資也是好選擇,寶寶類如余額寶,和月定投的最大不同,就是沒有強制性,也沒有金額的最低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理財,是常規(guī)理財方式的很好補充。
三、月定投類理財產品
月定投類理財產品能夠幫助投資者有效利用零散資金,達到小額增值的作用。對于有大量零散資金的投資者,可以嘗試。畢竟比存入銀行要劃算的多。
四、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
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收益率低,安全性逐漸弱化,于是不少投資人將目光投到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上。
銀行短期理財是否可靠,小編只想告訴大家,沒有絕對的可靠與否。理財本身就是一種投資,你可以參考一下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承受能力,然后選擇一個理財。大家也可以到愛投資了解一下,一定要合理安排風險哦。
從整體來看,中國銀行理財產品都是比較靠譜的,因為中國銀行本身是一家百年歷史的銀行,不僅是大型國有商業(yè)銀行,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簡單粗暴一點來說,中國銀行推出理財產品,本身也是為了獲利,所以如果理財產品不靠譜的話,不僅影響了中國銀行自身的形象,也損害了自身的利益。
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收益高、見效快、有利于資金的流動。但投資者在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時不能只單純地相信預期收益率,一定要了解所購產品的投資方向、投資風險,并做好風險評估。此外,目前市場在售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大多都存在資金投向、投資比例不明確的風險。
1.建信養(yǎng)老飛月寶
建信養(yǎng)老飛月寶是建信養(yǎng)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一款理財產品,投資管理人是天弘基金和建信養(yǎng)老金,這個產品是屬于正規(guī)序列的產品,類似于我們熟悉的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不過由于養(yǎng)老保障管理產品的投資范圍更廣,所以收益能更高一些。
目前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7140%,是個30天短期理財產品,1000元起購,屬于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當然雖然風險不高,但本產品不承諾保本,在極端市場情況下存在資金損失風險。
2.國壽超月寶
“國壽超月寶”是一款定期開放式理財產品,在支付寶和螞蟻財富兩大平臺正式上線,這是養(yǎng)老險公司與螞蟻金服集團在前期合作的良好基礎上。本產品一經上線即獲得強烈的市場反應,首日募集超過3億元。國壽超月寶收益高達4.7210%。國壽超月寶定期為60天,1000元起購買。
短期理財基金是2012年興起的一種創(chuàng)新基金產品,特指針對短期理財市場的創(chuàng)新債券基金。,采取固定預期年化收益策略,傾向于做絕對預期年化收益。短期理財型基金的剩余期限較短,控制在150天以內。
短期理財基金與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比較具有明顯的低門檻特征,銀行理財產品購買一般有5萬的申購限額,低于5萬一般購買不到。而短期理財基金則是1000元就可以購買。這一點是吸引小金額的普通投資者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
短期理財基金根據(jù)每天公布的“萬份收益”(“萬份收益”為一萬份基金當天的收益)結合客戶持有份額每天復利計算,收益以紅利再投資的形式顯示在“未結轉收益”項目下。如投資者持有份額為99800份,未結轉收益為200份,當天的“萬份收益”為1.500,則投資者當天的收益為(99800+200)*1.500/10000=15份,以此類推,每天復利計算。
俗話說:不存在沒有風險的投資,因此即使是短期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
短期理財產品有哪些風險
第一,預期收益“偷換”實際收益
例如,某商業(yè)銀行一年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達到15%左右,某城商行的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近22%。但預期收益并不等于到期收益,去年某國有銀行的一款人民幣信托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15%,而到期收益率僅為1.53%,兩者相差13.47%;某商業(yè)銀行的一款證券投資產品,預期收益率為35%,而到期收益率為-5.81%,兩者相差40.81%。
第二,用戶風險自擔
超額收益歸銀行比如某城商行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國債、央票、短期票據(jù)等,自己仔細閱讀說明書后發(fā)現(xiàn),其中明確規(guī)定,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55%,在扣除銷售管理費率0.2%及相關交易費用后,客戶可以獲得的最高年化收益率為3.25%。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3.55%的部分,將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用,并于到期日從理財收益中一并提取。這樣的話,浮動收益的產品無論產生多少負收益都要由用戶自己來承擔,若產生超額收益卻要歸銀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