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性
急性細菌性腮腺炎(化膿性腮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常見病因為腮腺分泌機能減退者(如機體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學免疫力降低者、手術禁食者等)、腮腺導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結炎、鄰近組織炎癥波及。
病毒性腮腺炎:常見腮腺炎病毒,還可見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見。
2.免疫性
如干燥綜合征、米庫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3.堵塞
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繼而引起細菌感染,多見涎腺結石、黏液栓及較少見的腫瘤,多見良性腫瘤。
4.病因未明
慢性非特異性腮腺炎、復發(fā)性兒童腮腺炎、變性型涎腺腫大癥等,極少由某些藥物引起。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多見于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胃腸道大手術等原因造成大量體液喪失、膿毒血癥、長期高熱、脫水等。這些原因造成全身及腮腺局部抵抗力極度低下,口腔內致病菌逆行感染至腮腺而發(fā)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發(fā)生上述情況的機會逐漸減少,即使發(fā)生也能及時得到糾正,因此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的發(fā)病現在比較少見。一般慢性腮腺炎急性發(fā)作可發(fā)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如兒童復發(fā)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舍格倫綜合征繼發(fā)腮腺感染的急性發(fā)作時,腮腺也可發(fā)生急性化膿性感染,但各自病因、表現、治療及預后均不一樣。
臨床表現:
(1)單側亦可為雙側同時或先后發(fā)生急性腮腺腫大、脹痛或持續(xù)性跳痛,張口受限,全身發(fā)熱不適等病癥。
(2)局部病變表現為以耳垂為中心的腮腺腫大,皮膚發(fā)紅,皮溫增高,明顯壓痛,由于腮腺包膜致密,故捫之較硬。
病毒性腮腺炎和上火形成的扁桃體炎主要危害的是小孩。由于小孩對病癥的描述不是很準確。加上病毒性腮腺炎和上火形成的扁桃體炎在發(fā)病時間上又重合。在癥狀上由于病毒性腮腺炎和上火形成的扁桃體炎比較相近。如果在發(fā)生流行性病毒腮腺炎時,大家在防疫專家的一再宣傳下,最害怕的是自己的孩子感染流行性病毒腮腺炎。如果你的孩子所在學校又發(fā)生了流行性病毒腮腺炎病例。就最容易將上火形成的扁桃體炎當成病毒性腮腺炎。造成自己給醫(yī)生錯誤的描述,產生醫(yī)生的誤診。
而錯誤的診斷會產生錯誤的治療,如果把上火形成的扁桃體炎按照病毒性腮腺炎治療,一樣可以讓病毒性腮腺炎癥狀消失,可是,它會給孩子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其苦實在難以言說。為了讓其他孩子不再發(fā)生這樣的悲劇,下面就這兩種病的癥狀進行一些描述,給各位家長提個醒。
1.化膿性腮腺炎
(1)針對病因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2)選用有效抗菌藥物,經驗性應用大劑量青霉素或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類等抗革蘭陽性球菌的抗生素,并從腮腺導管口取膿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根據藥敏調整敏感抗生素。
(3)其他保守治療,炎癥早期可用熱敷、理療、外敷等方法。碳酸氫鈉溶液、口泰等漱口劑有助于炎癥的控制。
(4)內科保守治療無效、發(fā)展至化膿時需切開引流。
2.流行性腮腺炎
(1)隔離、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潔,避免酸性食物,保證液體攝入量。
(2)對癥治療為主,抗生素無效。可試用利巴韋林。有報告用干擾素者似有療效。
(3)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尚無肯定效果,對重癥或并發(fā)腦膜腦炎、心肌炎等時可考慮短期使用。
1.感染性
急性細菌性腮腺炎(化膿性腮腺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常見病因為腮腺分泌機能減退者(如機體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學免疫力降低者、手術禁食者等)、腮腺導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結炎、鄰近組織炎癥波及。
病毒性腮腺炎:常見腮腺炎病毒,還可見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見。
2.免疫性
如干燥綜合征、米庫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3.堵塞
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繼而引起細菌感染,多見涎腺結石、黏液栓及較少見的腫瘤,多見良性腫瘤。
4.病因未明
慢性非特異性腮腺炎、復發(fā)性兒童腮腺炎、變性型涎腺腫大癥等,極少由某些藥物引起。
1.睪丸炎
發(fā)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百分之十四到百分之三十五。一般13~14歲以后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常見于腮腫后一周左右,突發(fā)高熱、寒戰(zhàn)、睪丸腫痛、伴劇烈觸痛,重者陰囊皮膚顯著水腫,鞘膜腔內有黃色積液,病變大多侵犯一側,急性癥狀約3~5日,全程10日左右。病后約1/3~1/2的病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睪丸萎縮。由于病變常為單側,即使雙側也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導致不育癥。
2.卵巢炎
發(fā)生率約占成年女性患者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癥狀較輕,不影響受孕。主要表現為驟起畏寒、發(fā)熱,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月經周期失調,嚴重者可觸及腫大的卵巢,伴有壓痛。不影響生育力。
3.胰腺炎
發(fā)生率約百分之五,兒童少見。常發(fā)生于腮腺腫脹后1周左右,以中上腹劇痛和觸痛、肌緊張為主要癥狀。伴嘔吐,發(fā)熱,腹脹便秘,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胰腺。胰腺炎癥狀多在一周消失。血清淀粉酶活力升高不能作為診斷的唯一依據,血清脂肪酶值超過1.5(正常值0.2~0.7),提示近期有胰腺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