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治療
本病如無并發(fā)癥,預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nèi)痊愈。主要為對癥治療。
(1)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2)對癥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3)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jīng)常更換。
(4)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2.合并治療
(1)密切監(jiān)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jiān)測血壓、血氣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維持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及對重要臟器的保護。
(3)有顱內(nèi)壓增高者給予相應處理。
(4)出現(xiàn)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中藥預防方:金銀花6g,大青葉6g,綿茵陳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兩次服用,連續(xù)5~7天。本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化濕之功能,適用于易感人群預防。
以上為3~6歲劑量,3歲以內(nèi)嬰幼兒可減量服用,6歲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治療方法:
1、對付皮膚皰疹:苦參、野菊花、紫草、地膚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涼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鐘。
2、對付口咽部皰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處,或口腔炎噴劑噴患處,每日2次。
3、對付口疼牙齦腫:可用板藍根10克,黃芩、白蘚皮各6克,雙花3克,竹葉、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一、解熱鎮(zhèn)痛藥
手足口是病毒感染,這類病毒感染都有自限性,就是說即使不用抗病毒藥也可以在一段時間后自愈。當然如果患兒長時間高燒,病情嚴重的,醫(yī)生會給開抗病毒藥,如小兒發(fā)燒至38℃以上,兒童可選擇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進行退燒。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液用于兒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fā)熱。家長們可以密切注意下,若孩子出現(xiàn)發(fā)燒癥狀后,及時讓寶寶服用,以緩解病情。
二、西瓜霜噴劑
因為很多患兒都會出現(xiàn)口腔潰瘍的情況,因為口腔潰瘍繼而影響食欲,也不利于身體的恢復。所以,提前給寶寶準備西瓜霜噴劑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西瓜霜噴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風熱上攻、肺胃熱盛所致的乳蛾、喉痹、口糜,癥見咽喉腫瘤、喉核腫大、口舌生瘡、牙齦腫痛或出血等。是家庭常備藥品。
如果輕微的臨床癥狀可以服用 利巴韋林和板藍根,一般沒有感染的情況下不需要服用抗生素消炎藥,阿奇霉素是治療細菌感染或者支原體感染的。手足口病是不需要服用的。積極抗病毒藥物治療即可,如果并發(fā)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可以服用,所以說阿奇霉素可以治療手足口病的,但是輕微癥狀是沒有必要用的。
該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會留下后遺癥,但它也不是終身免疫,即以后還可以感染發(fā)病。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癥處理:
一、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二、嘔吐難以進食者給予輸液。當口腔因有糜爛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后漱口。
三、口腔潰瘍。給予青梅散、金霉素魚肝油或錫類散外涂,疼痛劇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爛面早日愈合,并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