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駕車是指,飲酒后8小時之內,或者醉酒后24小時之內駕駛車輛。統(tǒng)計表明,駕駛員酒后駕車,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5倍,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酒后開車、醉酒駕車引起的。酒駕對社會危害如此之大,為什么還會屢禁不止呢?下面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跟您聊聊關于酒駕的那些事兒。
調查表明,40%的酒后駕車者“過高地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沒有意識到酒后駕車能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往往會造成追悔莫及的交通事故。那么什么是酒駕?酒駕的判定標準又是什么呢?
很多朋友說酒后駕車是常有的事,現(xiàn)在人在江湖,社會應酬喝酒是在所難免的。那么什么是酒駕?酒駕的判定標準又是什么呢?下面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為您分享一些關于酒駕的安全常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什么是酒駕?
酒后駕車是指,飲酒后8小時之內,或者醉酒后24小時之內駕駛車輛。統(tǒng)計表明,駕駛員酒后駕車,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5倍,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酒后開車、醉酒駕車引起的。駕駛員死亡檔案中有59%與酒后駕車有關。觸目驚醒的數(shù)字告訴我們,酒后駕車嚴重的危害著交通安全,害人害己害社會。
酒駕的判定標準是什么?
根據(jù)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局發(fā)布的《車輛駕駛醉酒駕車的測試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19522—2004)中規(guī)定,該規(guī)定指出,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酒后駕車是指,飲酒后8小時之內,或者醉酒后24小時之內駕駛車輛。統(tǒng)計表明,駕駛員酒后駕車,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5倍,3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酒后開車、醉酒駕車引起的。駕駛員死亡檔案中有59%與酒后駕車有關。那么酒駕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有是什么呢?下面本安全網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為您解析。
嚴厲整治“酒駕”行為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尤其是“醉駕”入刑以來,公安機關查處力度空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成為社交赴宴的流行提示用語。但仍值得警覺和重視的是,在公安機關高壓禁酒駕態(tài)勢下,酒駕案件仍然居高不下,涉酒交通事故時有發(fā)生。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芫岂{呢?酒駕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有是什么呢?下面本安全網小編為您解析。
酒駕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
1、酒精的作用
由于酒精的作用而引發(fā)的乏困、操作不穩(wěn),反應遲頓,超速行駛等現(xiàn)象是引發(fā)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駕駛車輛既是體力勞動又是腦力勞動,行車中各種各樣的客觀情況都會反映到駕駛員大腦中來,司機出車前飲酒或酗酒,對安全行車關系甚大。駕駛員飲酒后出車,由于大腦在酒精的刺激下,易產生開快車即超速行駛,而且是在駕駛員不知不覺下進行的,由于酒后駕車造成大腦反應遲頓,車輛已經超速行駛,但在駕駛員腦中還是會產生車速過慢的念頭,再加由于飲酒而產生的疲勞,乏困等現(xiàn)象,不能使駕駛員保持高度的思想集中,對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根本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反應,十有八九會出問題。俗話說:“馬達一響集中思想”,就是對駕駛員開車的精力高度集中的概括。
2、交通意識淡溥,安全意識差
交通意識淡溥,安全意識差,也是造成酒后駕車引發(fā)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 每起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都離不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輕視意識。從酒后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中看,100%的駕駛員都交通安全意識差,在駕駛車輛過程中已經預見自己的實際行為可能發(fā)生的危害后果,但都存一種僥幸心理,輕信可以避免而導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如果每位駕駛員都能增強交通安全意識,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酒后駕車、不開快車、不違反《交通安全法》,那么每起交通事故的發(fā)生都是有可能避免的。
3、抓源頭管理工作不到位,宣傳教育工作滯后,未形成一種態(tài)勢
近幾年來,交警部門雖然也抓了一些交通管理的源頭化管理工作,但是流于一種形式,力度不大,政府部門也很少關注,未形成一種社會現(xiàn)象。如:駕駛人員日常管理教育,車屬單位、出租公司、個體運輸戶、外來駕駛員車輛的管理工作未能統(tǒng)一形成格局,呈分頭性管理體系,弊端較大,漏洞多,流于一種形式,效果不佳,造成駕駛員平時處于無人管理的境地,宣教工作成為跟形勢走的樣子工程。
不能酒駕的原因:
1、飲酒后駕車,因酒精麻痹作用,行動笨拙,反應遲鈍,操作能力降低,往往不能很好地操縱車輛。
2、飲酒后注意力分散,判斷能力降低。酒后的人對光、聲的反應的時間延長,從而無法正確判斷安全間距與行車速度,不能準確接收和處理路面上的交通信息。
3、飲酒后會使人的視野減小,視像不穩(wěn),色覺功能下降,導致不能發(fā)現(xiàn)和領會交通信號、交通標志標線,對處于視野邊緣的危險隱患難以發(fā)現(xiàn)。
4、喝酒的人,大都覺得少喝點,或者自我感覺“良好”就沒事,其實不然。喝酒后,在酒精刺激下,感情易沖動,膽量增大,過高估計自己,具有冒險傾向,對周圍人的勸告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從心的事情。
5、酒后易犯困、疲勞和打盹,甚至進入睡眠狀態(tài)。
近年來公路通車里程日益增大,私家車迅猛增長,交通事故亦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其中由于酒后駕駛釀成的事故更是比比皆是!酒駕對社會危害如此之大,為什么還會屢禁不止呢?下面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為您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供您參考。
隨著經濟建設的迅猛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之道路交通運輸體制的轉變及汽車價格的不斷下調,汽車保有量及其私有化不斷提高,非職業(yè)駕駛員越來越多,新駕駛員已成為駕駛員隊伍的一股有生力量。駕駛員酒后駕車現(xiàn)象是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酒后駕車造成的交通肇事案件在所有肇事案件中占相當比例,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酒駕對社會危害如此之大,為什么還會屢禁不止呢?下面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為您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供您參考。
酒后駕駛行為屢禁不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從社會環(huán)境角度分析。一是傳統(tǒng)“酒文化”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喝酒已經成為中國人常見的生活及社交方式??梢哉f,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起著調節(jié)人際關系、滿足人們情感需要的重要作用。社會上的交際應酬,走親訪友,同學相聚,都少不了飲酒,也為酒駕提供了生存土壤。二是家庭認識的偏頗。同樣是酒后駕駛,有的造成事故,致多個家庭家破人亡,本人也鋃鐺入獄,有的在親友的全力支持下,卻將重大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可見家庭因素很關鍵。三是生活方式的變化。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追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一些年輕群體,他們?yōu)榱藢で缶裆系拇碳づc充實,白天上班,晚上成群結隊去喝酒,然后夜間又駕車回家,這就無疑增加了酒后駕車肇事的幾率。
2、從公安機關自身角度分析。由于警力不足,交警部門查處酒后駕駛違法行為只能在重點時期、重點時段、重點路段開展,無法做到全天候、全區(qū)域覆蓋,整治一段好一段,整治一結束,很快出現(xiàn)反彈。在查處方式上,不能“隨機應變”。不少酒駕者現(xiàn)在逐漸向城郊、農村集鎮(zhèn)延伸,區(qū)域不斷擴大,“農村化”趨勢日益明顯,而交警部門查處方式不夠靈活,導致空擋出現(xiàn)。在查處時間上,不能“貓鼠同步”。晚上酒后駕駛的人數(shù)劇增,發(fā)生事故的頻率也大幅增加,并且向“凌晨化”趨勢發(fā)展。特別夜間到凌晨這一段時間是酒駕行為的高發(fā)時段,但恰恰這個時間段內,沒有充足的警力對路面進行常態(tài)化管理。在勤務安排上,不能“疏而不漏”。由于受人力、物力、技術手段等方面制約,多是單警種作戰(zhàn),隨機性很強,無法全區(qū)域覆蓋、全天候打擊,導致禁而不止、打而不絕。
3、從駕駛人個體心理角度分析。一是僥幸心理。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以前飲酒駕車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事故,也未被交警處罰過,“只少喝了一點,不會出事”,“我開車技術好,開車慢一點,就不會出事的”。還有一些居住邊遠農村、鄉(xiāng)鎮(zhèn)的駕駛人認為“天高皇帝遠”,長年無證駕駛也未被發(fā)現(xiàn),也沒有發(fā)生過交通事故。而恰恰是這樣的僥幸心理,使美酒佳肴變成了“最后的晚餐”。二是特權心理。一些社會地位較高、關系網較廣的人,認為自己在交警有熟人,就算被抓住,也能“擺平”,沒什么了不起;還有一些駕駛員錯誤認為,自己開的是領導或者是大老板的車,民警一般不會攔車檢查,即使查到了也能安然無恙,因此有恃無恐。三是從眾心理。盡管有的駕駛人有酒后不駕車的初衷,但見到有朋友酒后駕車,如果自己循規(guī)蹈矩又怕人笑話,認為自己沒有“男子漢氣概”,于是便隨大流。四是冒險心理。有的駕駛人飯桌上為面子豪飲比拼,不拼個你死我活誓不罷休。不僅如此,酒后還要露一手,以顯示自己駕駛技術高超。被查驗時又手忙腳亂、無所適從,被處罰時后悔莫及、悔之晚矣。五是自信心理。從駕齡結構可以反映出這種心理特征。2年以下駕駛人絕大多數(shù)不敢酒后駕車;2-15年駕駛人認為自己技術能夠應付酒后駕駛所帶來的危險,導致酒駕行為高發(fā);而15年以上駕駛人,家庭社會責任感、遵章守法意識強烈,酒駕行為相對較少。六是逃避心理。交警在明處,自己在暗處,一旦被發(fā)現(xiàn),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逃了之。
4、從社會監(jiān)管角度分析。目前存在的現(xiàn)狀是:一是“獨腳舞”。一些地方政府對酒后駕駛違法行為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簡單地認為是公安機關的工作,尚未從全局的高度統(tǒng)籌協(xié)調;紀檢、監(jiān)察等部門未將其納入職責范圍,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職能作用;新聞媒體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不及時,隨意性較大,缺乏持久性;一些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交通安全監(jiān)管不到位、措施不健全,仍然是公安機關一家在“單打獨斗”。二是“腸梗阻”。辦理醉駕案件涉及辦案單位、法制部門、鑒定機構、檢察機關、法院等多個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至關重要,一個環(huán)節(jié)協(xié)調不好,就會發(fā)生梗阻現(xiàn)象,案件就會出現(xiàn)“辦不下、訴不出、判不了、判太輕”的問題。另外,有的公安機關和醫(yī)院協(xié)調機制不健全,抽血時間長、速度慢等問題也常有發(fā)生。三是“治標不治本”。杜絕酒駕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是“治標”,長久教育,才是“治本”。目前,開展的宣傳教育,僅限于幾幅橫幅、幾條標語、幾個口號、幾個數(shù)字,沒有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教材,無法引起社會共鳴。駕駛人頭腦中沒有形成“一駕車就拒絕飲酒”的觀念。酒后不開車不是為了安全,而是怕被交警處罰,思想認識不高、法律意識不強,也與我們宣傳教育不深入、機制不健全、方法不靈活有一定關系。
5、從執(zhí)法外部環(huán)境角度分析?!白眈{入刑”后,對于公安執(zhí)法,不僅僅是處罰力度的加大,執(zhí)法程序、執(zhí)法環(huán)境、執(zhí)法難度等也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給禁酒駕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主要表現(xiàn)為“三難”:一是發(fā)現(xiàn)難。酒后駕駛行為多發(fā)生在夜間,而飲酒駕車主要集中在小型轎車、摩托車等車型,遇有交警設卡,能夠隨時掉頭逃離,且一般行駛路程較短,隱蔽性大,不易被發(fā)現(xiàn)。二是查處難?!白眈{”入刑后,醉駕者將被處以刑罰,特別是公職人員將面臨被開除的嚴重后果,勢必導致一些醉酒駕駛人逃避處理和打擊的意向更為強烈、方法更為多樣、手段更為極端、程度更為嚴重。三是取證難。偵辦醉酒駕駛等危險駕駛罪,必須同時取得酒精檢測的證據(jù)和當事人駕駛車輛的證據(jù),缺一不可。而這兩份證據(jù)的取得,都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必須在查處現(xiàn)場當場提取,離不開當事人的配合。在實際執(zhí)法過程中,當事人拒不配合的比比皆是。再加上一線交警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攝像器材,現(xiàn)場證據(jù)不能及時固定,導致案件處理不暢。
喝酒時酒精的刺激使人興奮,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喝多,當酒精在人體血液內達到一定濃度時,人對外界的反應能力及控制能力就會下降,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也隨之下降。對于酒后駕車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發(fā)生撞車的幾率越大。那么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避免酒駕呢?下面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為您解析。
隨著經濟建設的迅猛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xiàn)如今買車已經不是什么難事兒(搖號除外),隨著非職業(yè)駕駛員越來越多,駕駛員酒后駕車現(xiàn)象是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嚴厲整治“酒駕”行為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尤其是“醉駕”入刑以來,公安機關查處力度空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么為什么人在酒后駕車時容易發(fā)生事故呢?我們該如何避免酒后駕車呢?下面本安全網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為您分享一些相關的常識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酒駕常見的三種心理
一是自以為酒量高。半斤不臉紅,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駕者都有超乎尋常的“自信”,覺得自己就是喝了酒,也能把車開到目的地;就是渴了酒,在遇上突發(fā)的事情時,也能從容應對和處理。他們顯然已經忘記了酒精會使人神經麻痹、遲鈍的亙古不變的真理。等出了車禍,悔之晚矣。
二是自以為經驗老到,車技高超。同樣是山東省的一項數(shù)據(jù)表明:1年以下駕齡的很少酒后駕車,大量的酒駕行為出現(xiàn)在駕齡在5到20年的司機身上。豈不知,酒精入體之后,它并不認得你有幾年駕齡。而事故卻恰好會因為駕齡高、自持高,從而重視度低、防范心理差而多發(fā)。
三是僥幸心理作祟。有些司機酒駕,總以為“不會那么巧被交警撞上”,或者在節(jié)日之前,覺得“交警也要過節(jié)”,認為過節(jié)相關檢查就會少,于是借著酒勁兒開車上路。這種心理其實忽略了一個最起碼的前提:檢查酒駕、罰款甚至追究刑事責任,其實并不是目的,禁止酒駕的目的是保護他人和駕駛員本人的生命安全,維護交通秩序、社會秩序。有交警檢查,司機要做到不酒駕,就算沒有交警查,不酒駕也應該是一個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和尊重生命的主動意識。
酒駕事故多發(fā)原因:
1、飲酒后會使人的視野減小,視像不穩(wěn),色覺功能下降,導致不能發(fā)現(xiàn)和領會交通信號、交通標志標線,對處于視野邊緣的危險隱患難以發(fā)現(xiàn)。
2、酒后易犯困、疲勞和打盹,甚至進入睡眠狀態(tài)。
3、飲酒后駕車,因酒精麻痹作用,行動笨拙,反應遲鈍,操作能力降低,往往不能很好地操縱車輛。
4、喝酒的人,大都覺得少喝點,或者自我感覺“良好”就沒事,其實不然。喝酒后,在酒精刺激下,感情易沖動,膽量增大,過高估計自己,具有冒險傾向,對周圍人的勸告不予理睬,往往做出力不從心的事情。
5、飲酒后注意力分散,判斷能力降低。酒后的人對光、聲的反應的時間延長,從而無法正確判斷安全間距與行車速度,不能準確接收和處理路面上的交通信息。
如何有效避免酒駕:
1、免收酒后過夜停車費:餐飲娛樂場所免收酒后客人的車輛過夜停車費,支持客人在酒后主動放棄駕駛。
2、為醉酒者友情叫車:為醉酒者(不論是朋友還是陌生人)叫輛出租車。
3、安裝車載防酒后駕駛系統(tǒng):在車上安裝能自動識別喝酒高峰時間段,能防止駕駛人檢測作弊的防酒后駕駛系統(tǒng),若超過國家標準汽車則無法啟動。
4、配備“車德”卡:在每輛車上配一張“車德”卡,每次被查到酒駕就在“車德卡”上做一個記號,實現(xiàn)社會共同監(jiān)督。
5、國家法律提供支援:國家提供酒后駕車相關限制管理法律條文,交通管理部門應借鑒國外方式對有酒駕記錄人員實施強制安裝防酒后駕駛系統(tǒng)。
6、履行社會服務令:除國家規(guī)定的處罰外,酒后駕車者還要到醫(yī)院做義工。
7、提供“酒后代駕”服務:餐飲娛樂場所為客人開設“酒后代駕”服務,或由gov-ern-ment開通“酒后代駕”服務專線。
8、在酒標酒單上印制警示令:將“酒后不駕車”的宣傳語、漫畫等印在酒瓶的商標上及餐飲娛樂場所的酒水單上。
9、避免僥幸心理:消除人們“少喝酒不影響開車”的認識誤區(qū),剖析酒精對駕車者的影響和危害,警示人們放棄僥幸心理。
10、錄制親情提示音:錄下孩子童聲“爸爸,喝酒別開車,我和媽媽在家等你”作為手機定時提醒錄音,從晚上7時開始,每小時提醒1次。
飲酒后駕車,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腳觸覺較平時降低,往往無法正??刂朴烷T、剎車及方向盤,很容易因此發(fā)生交通事故。目前,嚴厲整治“酒駕”行為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尤其是“醉駕”入刑以來,公安機關查處力度空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么酒駕的標準是什么呢?目前我國法律對酒駕司機是如何處罰的呢?
調查表明,40%的酒后駕車者“過高地相信自己的駕駛技術”,沒有意識到酒后駕車能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往往會造成追悔莫及的交通事故。那么酒駕的標準是什么呢?目前我國法律對酒駕司機是如何處罰的呢?
飲酒駕駛和醉酒駕駛的判定標準
按照規(guī)定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80mg/100mL屬于飲酒駕駛。而血液中含量高于80mg/100mL就屬于醉酒駕駛。
酒后駕駛主要通過酒精測試儀測試(如我國警用的卡利安ZJ-2001A),被檢測者對準儀器吹氣口連續(xù)吹3秒(確保測出的酒精濃度和血液中濃度一致),這時發(fā)出酒精測試儀會發(fā)出“叮?!眱陕暎瑑陕暫蟠龣C燈(READY)和不合格燈(WARN)同時閃爍,同時顯示測試數(shù)據(jù)。
飲多少酒會達到處罰標準
專家估算,1杯啤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會達到20mg/100mL左右,而達到醉酒駕駛80mg/100mL只需要三兩低度數(shù)白酒或兩瓶啤酒。
人體血液酒精濃度達到80mg/100mL,不同酒類量化分別是:70°白酒約40g;60°白酒約60g;50°白酒約80g;40°白酒約120g;日本清酒約400g;紅酒約480g;啤酒約2瓶或4罐。
酒駕的處罰措施
針對頻頻發(fā)生的酒駕交通事故,2013年1月1日執(zhí)行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加大了酒駕處罰力度。
? 飲酒駕駛:
1.飲酒駕駛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責,并吊銷駕駛證,終身禁駕。
2.飲酒駕駛罰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暫扣駕駛證6個月;再次酒駕拘留10日和罰款2000元,吊銷駕駛證。
3.飲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拘留15日,罰款5000元,吊銷駕駛證,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 醉酒駕駛:
1.醉酒駕駛一律吊銷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5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2.而如果是醉酒駕駛營運車輛的,除了吊銷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0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后,也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
明星酒駕甚至醉駕屢被曝光,肇事傷人者有之,殞命車底者亦有之。其中的不少明星還頗受公眾喜愛。明星可以有個性,但不能違法耍酒性。作為公眾人物,其對社會公共道德和律法的態(tài)度言行,或許更能超越藝術本身,更具示范意義。下面本安全網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來為您盤點下那些酒駕的大腕們。
為嚴厲打擊酒后駕駛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有效遏制酒后駕駛引發(fā)交通事故。自從醉酒駕駛機動車被列為刑事犯罪正式開始實施,酒后駕駛機動車行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酒駕現(xiàn)象卻屢有發(fā)生,很多駕駛人依然我行我素,無視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其實相對于普通百姓,明星酒后駕車造成的事故不止一件兩件,下面本安全網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來為您盤點下那些酒駕的大腕們。
王志文
2012年10月26日零時許,長寧警方在虹許路靠近老外街進行酒后駕車例行檢查時,查獲一名酒后駕車男子,經核查,該男子為知名演員王志文。據(jù)多名網友稱,王志文駕駛的是路虎發(fā)現(xiàn)者,當時他滿臉通紅,一副醉態(tài)。上海警方公布王志文血液監(jiān)測結果,證實王志文于當日凌晨在上海虹許路附近酒后駕車。
高曉松
2011年5月9日10時50分,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在東城區(qū)駕車與前車追尾,造成四車連撞,4人輕傷。因涉嫌酒后駕車,高曉松已被警方帶走。據(jù)目擊者稱,“他(高曉松)一下車,走路都直打晃,估計是喝多了?!毖胍晥蟮栏邥运?,因酒駕拘役四個月,并處罰金三千元!
吳京
2006年12月13日凌晨,打星吳京在北京朝陽區(qū)三里屯附近醉酒駕駛,被交警截查。經酒精測試后,發(fā)現(xiàn)其酒精含量達130毫克。朝陽交通支隊對吳京作出了行政拘留10天、暫扣駕駛證5個月、罰款1800元、扣12分的處罰決定。
周杰
2009年6月2日凌晨,周杰駕車在北京高碑店北路與一輛出租車相撞發(fā)生交通事故。周杰本人在事發(fā)12小時后才到相關部門接受酒精測試,其經紀公司也未立即就事件發(fā)表任何態(tài)度。網友對周杰的“逃跑”行為表示強烈不滿,并沿襲“范跑跑”網絡命名,為周杰新起名“周逃逃”。
梁家輝
著名演員梁家輝多次因為酒后駕車進過監(jiān)獄。2002年11月,梁家輝在紅海底隧道醉駕被捕。2003年1月,梁家輝因此被判罰12000元及停牌18個月。2005年10月29日傍晚6時許,梁家輝駕車因剎車不及,撞上前面一輛行駛緩慢的旅游巴士車尾,旅巴司機受傷。警員測試后證實其體內酒精含量超標2.5倍,于是將其拘捕。梁家輝后以5000港元保釋外出,一個月后被警方正式檢控酒后駕駛罪名,被判監(jiān)禁2個月,但獲準緩刑3年,并被罰款1萬港元及停牌3年。
吳宗憲
2006年9月7日清晨,臺北警方懷疑吳宗憲酒后駕車將其攔下,但吳宗憲態(tài)度強硬,跟警方周旋一小時后,車內同行的友人紛紛倉皇下車。吳宗憲堅持不接受警方酒測,最后在友人協(xié)調下,才下車到派出所接受訊問。最后,警方只對他開出一張三萬多元的罰單了事,事實上,吳宗憲除了酒駕之外,也沒有攜帶駕照和行駛證,只憑著那一張大名鼎鼎的臉就開車上路,而警方也沒有在這個部分開出罰單。名人一旦在這方面也享受起特殊優(yōu)待,那真是害人又害己了。
湯盈盈
33歲的無線電視藝員湯盈盈多年前因參選華裔小姐而晉身娛樂圈,雖然不是TVB的一線演員,但她在《妙手仁心》、《封神榜》等諸多港劇中都有露臉,不過角色大多是嫵媚、勢力的小女人形象。2008年11月底,湯盈盈在駕車外出時發(fā)生交通意外,撞向前方的摩托車車尾,令車上一對男女受輕傷,事后湯盈盈的呼氣酒精測試超標3倍,被警方立案起訴。湯盈盈承認不小心駕駛及醉酒駕駛兩罪,更被踢爆10年前也有同類交通案底。
林曉培
當年以歌曲《煩》躥紅歌壇的臺灣歌手林曉培,2007年6月在臺北酒后駕車,撞死女鄰居,現(xiàn)場慘不忍睹。當日她和朋友去夜店聚會,喝了酒還開車回家,在凌晨五點的街頭不慎撞上一位騎摩托車的41歲女護士,造成該人頭顱破裂,送醫(yī)院后不治身亡。
案發(fā)之后,林曉培一度因為宿醉,到早上還無法完成筆錄。雖然酒醒過來后,林曉培情緒激動,紅腫著雙眼向死者家屬連聲說對不起,但仍舊無法挽回一條活生生的人命。最后林曉培賠償死者家屬兩百萬,被判緩刑兩年。事后她久久不能走出心理陰影,在演唱時會作出瘋狂的舉動。
有的時候駕駛員明明沒有飲酒,卻被判定為酒駕,甚是冤枉。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近日,發(fā)生在濟南的一起“蛋黃派引發(fā)的酒駕”的案例,很好地拉直了這個問號。那么,除了蛋黃派之外,市民身邊還“潛伏”著哪些“被酒駕”的陷阱呢?
現(xiàn)如今,嚴厲整治“酒駕”行為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尤其是“醉駕”入刑以來,公安機關查處力度空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是最近,福州有一位司機被查出酒駕,司機大喊原因,經過再三確定,原來真相是司機果然沒喝酒,他不過是吃了幾顆荔枝而已。一時間,都有哪些食品或藥品存在酒駕風險又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它們是否真的含有酒精,如果誤食真的算作酒駕?意外誤食如何解決?下面本安全網專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編就以實驗的形式為您證實那些被傳躺著都能酒駕的食品是否屬實。
實驗儀器:嚴謹?shù)膶嶒灝斎恍枰粋€精確的儀器,我們的酒精檢測儀型號為CA2000,符合GA307警用檢測儀項目檢測,屬于合格產品。
樣品來源:我們從網絡中以及周圍同事中匯總一些被懷疑含有酒精,并且誤食可能會造成酒駕的食品和藥品名稱,連同一定會引起酒駕的紅白啤以及無醇4種酒類,確定后從正規(guī)的超市以及藥店購買樣品。
樣品種類:提拉米蘇,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氣水,豆腐乳,菠蘿啤,漱口水,止咳糖漿,醪糟米酒,共計8個品種。
體驗人員:為了實驗公平且數(shù)據(jù)具有參考性,我們從公司選取了3男3女共計6名體驗者同時參與實驗。
實驗規(guī)則:6名體驗者在3天的時間里分別嘗試8種樣品,且6人劑量完全相同,在相同的間隔處通過酒精檢測儀監(jiān)測酒精數(shù)值。
監(jiān)測時間:每人分別體驗完的同時和此后的2分鐘,5分鐘,和8分鐘進行含量測試。如在8分鐘過后仍普遍沒有消散,我們將會延長監(jiān)測時間。
附加項目:為了將個別司機的僥幸心理扼殺在搖籃中,我們最后將對無醇啤酒,啤酒,紅酒,以及白酒進行酒精測試。
展示形式:我們用表格形式展示各個樣品的測試數(shù)據(jù),按照相關規(guī)定,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的為酒駕,達到或超過80mg/100ml為醉駕。
一般警察在檢測酒駕的時候先以呼氣中的酒精含量作為判斷標準(標準同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值),如果超標后再做血液酒精測試。因此我們此次試驗也就以呼氣中的酒精含量值作為對比值。并不代表呼氣中的酒精含量超標就代表酒駕。
我們將表格內達到醉駕的數(shù)值進行標紅并且加粗,達到酒駕的數(shù)據(jù)只標紅但不加粗。不違規(guī)數(shù)據(jù)只用黑色數(shù)字展示,不做多余標注。
樣品一:蛋黃派
從產品包裝中的配料表里我們輕松的找到了--食用酒精:的字樣,看來提拉米蘇以及蛋黃派一類的糕點制品中,為了防腐保鮮等原因大多會添加一定量的酒精,這點我們下面的測試中也得到了驗證。
從實驗結果可以明顯看到,當體驗者連續(xù)吃下兩個提拉米蘇糕點之后,酒精含量可以高達103mg/100ml,遠超酒后以及醉駕的20mg/100ml和80mg/100ml數(shù)據(jù)點,可見瞬時測出的酒精含量讓人吃驚,看來之前所說吃蛋黃派一類的食品會酒駕并非空穴來風。不過在2分鐘的測試后,數(shù)據(jù)普遍降至20-30mg/100ml之間,5分鐘以后全部脫離了酒駕危險并且部分參與者的數(shù)值已經為零。隨后一位同事又測試了一下提拉米蘇,大概的情況和蛋黃派基本相同。
結論:提拉米蘇,蛋黃派等糕點類食品的確存在酒精,不僅配料表中有所標注,從測試結果來看也確實存在,不過這類食品中的酒精由于劑量很小,只在口腔中和胃里的殘留,并沒有進入血液里,因此過幾分鐘就可以消散,因此大家不必恐慌。
樣品二:酒心巧克力
單從這個名字就可以肯定,這種食物一定含有酒精,每位體驗者連續(xù)吃下2塊酒心巧克力,讓我們看看數(shù)值有沒有變化。
顯然,酒心巧克力的酒精含量要比蛋糕大得多,六位體驗者吃完后吹出的數(shù)值都超過了100mg/100ml,遠超醉駕水平。不過在2分鐘過后數(shù)據(jù)基本將至30mg/100ml以下,8分鐘后降至10mg/100ml,并且個別體驗者已經無法測到酒精殘留,而在10分鐘之后我們再測試大家都沒測試出酒精含量。
結論:雖然酒精含量比糕點產品多一些,只要不一次食用太多,都可以在8分鐘以內回歸安全區(qū)域,因此食用酒心巧克力后駕車也不用過度恐慌。
樣品三:豆腐乳
豆腐乳是很多人愛吃的食物,我們從它的配料表上同樣看見了食用酒精的字樣,以此來看食用豆腐乳也很有可能吹出酒駕。
每位體驗者吃下1/4塊豆腐乳后進行測試,吹出的數(shù)據(jù)都在100以上,最高一位甚至高達184mg/100ml。不過同樣是2分鐘后,所有數(shù)據(jù)都降至40mg/100ml以下,并且在8分鐘時基本消失。
結論:豆腐乳與之前幾樣食品的情況類似,雖然吃完后測試的數(shù)量有些驚人,但是很快可以散去,因此不必擔心。
樣品四:醪糟米酒
醪糟又叫做米酒,很多人愛喝,更多的時候大家愿意把他當做一種食物,而并非一種酒。其實醪糟既然叫做米酒,說明他肯定是有酒精的,那么喝完是否像飲酒那么嚴重呢。
我們將一瓶900ml的米酒分為六份,每人大約150ml左右(一次性紙杯大半杯),喝完之后測試數(shù)據(jù)都在150mg/100ml以上,甚至部分體驗者數(shù)據(jù)直逼200mg/100ml。2分鐘過后雖然數(shù)據(jù)均有一半的減少,但是仍然維持在100mg/100ml上下。不過在隨后的幾分鐘里數(shù)值下降非常迅速,8分鐘后基本數(shù)值都會歸零。
結論:雖然不同于啤酒白酒,但是米酒終歸是酒,從檢測瞬間高達近200mg/100ml的數(shù)值來看確實有些危險,雖然從測試的10分鐘內酒精讀數(shù)基本減少,但我們仍然建議開車的朋友盡量避免飲用這類飲品。
樣品五:菠蘿啤
菠蘿啤是一種碳酸飲料,雖然帶一個“啤”字難免讓人與啤酒聯(lián)系起來,但是從包裝上不含酒精的聲明來看它應該是很安全的,結果如何呢?
體驗者每人喝下一聽后測試,均測出了酒精含量,雖然數(shù)值普遍低于10mg/100ml,屬于安全范圍,并且在兩分鐘后全部降為0,但是與包裝上的聲明嚴重不符是否存在飲用過多造成酒駕的后果,我們不得而知。
結論:雖然包裝上明確說明不含酒精,但是仍然檢測出少量酒精存在,并且不排除大量飲用后數(shù)值會攀升的可能,因此建議車主在開車前避免飲用此飲料。
樣品六:止咳糖漿
止咳糖漿是治療咳嗽的藥品,在遇到此類不適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服用,但是止咳糖漿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從測試結果上也得到了驗證。
雖然含有一定量的酒精,但是服用后測試的數(shù)值只有30mg/100ml左右,與之前的食品相比并不算高,并且在隨后的幾分鐘內逐漸消失,因此止咳糖漿并沒有什么風險。
結論:作為藥物的止咳糖漿含有酒精并不可怕,數(shù)值不高并且?guī)追昼娋蜁?,可以放心服用?
樣品七: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是治療中暑的良藥,進入夏季不少人都會服用。很早就聽說藿香正氣水中含有大量酒精,因此最終的數(shù)據(jù)如何我們很期待。
剛剛打開小瓶包裝就聞到一股摻雜酒精的濃烈味道,一小瓶喝下后測試以上的數(shù)據(jù)讓我們有些吃驚,普遍數(shù)據(jù)在200mg/100ml以上,超出醉酒駕車數(shù)值的兩倍還要多,確實很可怕。在此后的幾分鐘時間里數(shù)據(jù)急劇下降,剛過兩分鐘不少數(shù)值就降至50mg/100ml以下,10分鐘左右時數(shù)據(jù)基本歸零。
結論:藿香正氣水的數(shù)據(jù)很可怕,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不用過度擔心,大家可以用清水漱口加快揮發(fā)速度。另外如今藥店有一種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氣含片銷售,不僅無酒精,而飲用攜帶也方便,即使吃下去也不會檢測出酒精,如果您比較容易中暑且需要經常開車,不妨選擇試試這個產品。
樣品八:漱口水
漱口水不少人都用,為了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漱口水里也含有大量酒精,即便是漱口也會有殘留。
每人嘗試一小口,酒精味道確實很濃,含住半分鐘吐出后馬上測試,數(shù)值紛紛突破200mg/100ml,最高甚至高達269mg/100ml。不過漱口水只是漱口,并未飲用,因此數(shù)值全是口腔殘留,但由于濃度很高揮發(fā)需要一定時間,基本10分鐘后才會安全。
結論:如果我們建議用完漱口水后再用清水漱口也許會影響漱口水的功效,那就建議使用漱口水后20分鐘再駕車才比較保險,也避免比較尷尬的事情發(fā)生。
小結:
通過實驗可以證實,之前流傳于網絡的那些導致酒駕的食物或藥品確實存在,并且大多在食品或藥品包裝上有食用酒精的配料顯示,因此大家在開車前應當避免食用這些食品。但是通過實驗同樣證實,雖然每個人體質不同會造成酒精揮發(fā)時間有所差別,但是一般含有少量酒精的食品會在進食后10分鐘以內揮發(fā)掉所含酒精。因為我們實驗的食品藥品中含有的酒精僅僅是在口腔或胃中的殘留,并非進入血液,而交警最終判斷是否酒駕是以血液中酒精含量為依據(jù),因此即便是被查出酒駕也可以向交警說明,等待15分鐘再進行測試就沒有問題了,因此大家不必擔心。
沒“喝酒”就不是酒駕。雖然開車者確實不曾喝酒,但食用含酒精的食物也可能導致酒駕。如:醫(yī)用漱口水和口腔清新劑中含有酒精,使用后應用清水漱口,待酒精成分揮發(fā)后方可駕車;酒釀丸子、豆腐乳、酒心巧克力、醉蝦、藿香正氣水等含酒精輔料的食物、藥物也都可能成為酒駕的“元兇”。
五一小長假,很多市民選擇自駕出行。尤其假期親友聚會往往以酒助興,但駕駛員對酒后駕車危害的認識仍有一些誤區(qū)容易被忽視。江蘇無錫警方從酒駕案例中梳理出三個易被忽視的誤區(qū),提醒駕駛員注意。
誤區(qū)一:酒量大,喝一點沒啥。無錫交警介紹,有些人認為自己酒量很大,消化得快,一斤酒量喝個半斤八兩再開車也不會有問題。但實際上,并非酒量大的人血液里的酒精含量就比酒量小的人少。大量飲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會跟著上升,酒量大的人即使感覺不到醉,也有可能早已達到酒駕或醉駕程度。而相對的,酒量小的人可能只喝了一點酒,實際上反應已經遲鈍了,雖然還達不到酒駕或醉駕檢測標準,開車駕駛也十分危險。
誤區(qū)二:喝了酒睡一覺就能開車。警方介紹,血液里酒精的代謝需要一定過程,酒精濃度數(shù)值的高低與酒后時間長短有關,但由于個人體質不一樣,酒精代謝的速度也不一樣。中午過量飲酒后睡一覺再開車,或是晚上“喝高了”第二天早上開車,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沒事了”,因血液中仍然含有大量酒精,仍然有可能構成酒駕或醉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隔餐醉”或是“隔夜醉”。
誤區(qū)三:沒“喝酒”就不是酒駕。雖然開車者確實不曾喝酒,但食用含酒精的食物也可能導致酒駕。如:醫(yī)用漱口水和口腔清新劑中含有酒精,使用后應用清水漱口,待酒精成分揮發(fā)后方可駕車;酒釀丸子、豆腐乳、酒心巧克力、醉蝦、藿香正氣水等含酒精輔料的食物、藥物也都可能成為酒駕的“元兇”。警方提示,此類情況駕駛員也應盡量避免立刻駕駛,如以“吹氣”方式被查出酒駕,應要求檢測血液酒精含量,最終以血檢為準。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大家不能總說不做,否則后果相當嚴重,你懂得!更多駕駛安全常識請關注佰佰安全網!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