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是屬于所有人的生存環(huán)境,成年人的世界遵循著許多不成為的規(guī)則,人人都按公序良俗辦事,但孩子的世界比較簡單,情緒來了很難管住。
公共場合是個公開環(huán)境,不同于家里的私密環(huán)境,孩子在沒有形成完善的秩序觀時,很容易把二者混而一談,家里的不恰當(dāng)行為,就會不由自主在公開場合也表現(xiàn)出來,比如大聲說話甚至歇斯底里地喊叫,在地上打滾耍賴皮,小一點的孩子甚至愛脫褲子。這些都是家長在日常教育中沒有注重公共環(huán)境教育所致。
家庭教育中要形成獎懲機制,讓孩子明白撒潑就會被懲罰。
孩子通常自制能力比較差,出門前,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將要帶他去哪兒,都要做些什么事情,會見什么人,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所。也可以大概和孩子說說什么事情是不被允許的,什么地方不能去,讓孩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也可以提醒他們可能會遇到讓你很興奮的東西,那時我們不能大喊大叫,可以約定用擊掌、做鬼臉等方式來表達和宣泄情緒。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選擇合適的出行場所,避免孩子產(chǎn)生害怕情緒
比如,孩子太小的時候,不適合去圖書館、畫展;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即使一個人也會發(fā)出嗯嗯啊啊的各種聲音,這是一種非意識控制的生理現(xiàn)象。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當(dāng)家長只顧大人間的交談,把孩子晾在一邊時,他會感到無聊,他們可能會通過吵鬧來引起家長的注意,也可能自己發(fā)明一些吵吵鬧鬧的游戲。如果你帶孩子去到公共場合,更多時間是在跟其他的大人溝通,沒有時間和孩子溝通,這時家長可以提前帶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當(dāng)孩子無聊時就拿出來讓他們玩,或者利用手邊現(xiàn)成的道具,讓他們玩一些安靜游戲。比如在餐廳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疊紙巾玩。
日常教育中要反復(fù)告知孩子公共場合的基本規(guī)則。
1. 公共場合要保持安靜和秩序,不能影響別人的正常活動。如:看電影時踢前面大人的椅子,就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影響別人看電影。
2. 公共場合要愛護公共財物。公共財物是大家共有的,每個都需要愛護他們,如果你把它弄壞了,別人就沒法用了。
3. 公共場合不能亂動他人的私人物品,沒有主人的允許,不能動他的東西。
4. 在餐廳吃飯要講究餐桌禮儀,不用手抓菜,不能把自己喜歡的菜放到自己面前,不愛吃的飯菜不能再放回盤子。對于小一點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往往是通過哭鬧亂叫等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比如:餓了、渴了、尿了、困了,都會用哭鬧來引起大人的注意力,這時家長就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責(zé)任編輯:陳梅
2023.01.30 23:51:41
2023.01.30 23:50:35
2023.01.30 23:49:30
2023.01.30 23:48:22
2023.01.30 23:47:24
2023.01.30 23: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