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推拿手法有哪些”,很多人都關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推拿手法有哪些?小兒腹瀉是由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急生腸道傳染病,其中約50%-60%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瀉,6個月-3歲以內嬰幼兒發(fā)病率最高。輪狀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感染高峰期為秋冬季。
105例病例均來自門診。其中男性55例,女性50例;年齡4月--3歲,1歲以內占70%。
主要為腹瀉,每天4至10余次。其中伴有嘔吐者53例,伴有發(fā)熱者30例,伴有腹痛者20例;病程60天以上者9例,30—59天者15例,10—29天者30例,9天以內者51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兒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小兒泄瀉的診斷依據(jù)及證候分類標準,并采用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的輪狀病毒檢測試劑盒(ELISA法),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對腹瀉患者大便進行檢測,結果均為陽性。
根據(jù)患兒全身情況、大便顏色、質地、氣味及舌苔、指紋(3歲以內)不同,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將本病分為以下三型。
1)寒濕瀉:大便色綠、質稀薄、腥臭味;舌質淡紅、苔薄白、指紋色淡紅或淡青(或隱或現(xiàn)),53例。
2)濕熱瀉:大便色黃、質稀薄、急迫暴注、臭味重;舌質紅、苔黃膩、指紋色紅或紫,40例。
3)傷食瀉:腹脹、腹痛、瀉前哭鬧、瀉后痛減;大便黃白相間、質地不均勻如蛋花樣、呈酸腐臭味;舌質淡紅、苔厚濁或黃膩、指紋色青紫,12例。
基本穴:脾經、大腸、七節(jié)骨、龜尾、摩腹、捏脊。
辨證加減:
1)風寒瀉,加:推三關、揉外勞宮、足三里。
2)濕熱瀉,加:清肝經、退六腑。
3)傷食瀉,加:推四橫紋、分腹陰陽、揉板門。
4)嘔吐者,加:橫紋推向板門、運內八卦。
5)發(fā)熱者,加:清天河水、揉合谷、拿肩井。
6)腹痛者,加:拿肚角、揉足三里。
看到了這些無疼痛的治療方法,免除了打針吃藥,寶寶可以免受很多苦頭,爸爸媽媽也可以少煩心不少,如果爸爸媽媽有興趣,可以咨詢相關醫(yī)生,自己也可以學一下。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編為您介紹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推拿手法有哪些的內容,本網兒童安全教育知識庫中還有很多關于兒童安全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注本網的內容,以便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責任編輯:張小付
2022.02.26 21:36:52
2022.02.26 21:35:32
2022.02.26 21:33:49
2022.02.26 21:32:37
2022.02.26 21:31:31
2021.12.29 14:51:27
02/28兒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確使用方法效果好
04/06兒童情緒控制能力差,正確引導很重要
07/07國家有哪些關愛留守兒童的政策?
01/29虐待兒童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的恐怖
07/09社會該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07/13兒童遭遇性騷擾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