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的兒童脾氣都很大,不管大事或者小事家長都不能去說。尤其是稍微大點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長看孩子的臉色去做事,無論做什么都不滿意,也不知道怎么控制好自己的心情,導致全家人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隨著生活節(jié)奏不斷變快,兒童從小就接觸到攀比以及競爭的壓力,從而導致情緒方面很容易發(fā)生波動,只要稍微碰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發(fā)脾氣,還會變得喜怒無常。如果兒童一直無法控制,這種情緒就會伴隨著孩子成長,對之后的生活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1、積極引導法
引導幼兒從消極情緒向積極情緒轉化,教給幼兒用樂觀的心態(tài)看問題。例如:籠子里的小鳥飛走了,幼兒非常難過,媽媽告訴他小鳥也想自己的媽媽了,它飛出去跟媽媽在一起,會很幸福,這樣幼兒也為小鳥感到高興,不再難過了。事物都是有兩面的,家長一定要引導幼兒積極樂觀的面對問題,往好的一面努力。一個樂觀的孩子情緒一般都不會出現什么問題的。
2、宣泄法
引導幼兒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緒。幼兒處理消極情緒的能力還很弱,如果大人們不加以引導,使消極情緒郁積在孩子的心中得不到宣泄,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當然我們也不能讓孩子隨便宣泄自己的情緒,我們要把握好一個度,我們要作科學的積極的引導,教給幼兒以正確的方式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給幼兒宣泄的時間和空間,用心傾聽,給予幼兒關愛、理解和疏導。
3、游戲轉移法
當幼兒產生負面的情緒時,我們鼓勵幼兒進行游戲,做他感興趣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在游戲中提高幼兒認知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產生積極的情緒,并且消除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
4、暫時回避法
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成人對兒童某些行為和情緒的關注,會提高這些行為和情緒再次發(fā)生的頻率。因此,對幼兒的某些消極情緒,采取回避的方式更能減少它的發(fā)生。比如:當幼兒因某些不合理要求達不到滿足而產生消極情緒時,可以假裝沒看見,不予理會,因為此時你越理會越會就會幼兒覺得這種方法是有效的,成為他日后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1、孩子總是不開心
如果孩子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話,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火冒三丈,發(fā)脾氣,更有甚者可能還會打人,這樣會影響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
2、孩子總是會把責任怪到自己身上
有些孩子的內心世界比較脆弱,一旦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丟了,或者爸爸媽媽經常在自己面前吵架的話,孩子可能容易產生內疚心理,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錯了。
3、孩子會妒忌別人
有些孩子的占有欲過強,不喜歡交際,也不喜歡與他人合作,攀比心理嚴重,一看到別人有的東西而自己沒有,就會嫉妒別人。
4、孩子缺乏安全感
大部分爸爸媽媽一般都寵溺孩子,如果太過溺愛孩子,或者是經常嚇唬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那么孩子就會經常感到很害怕。
5、孩子總是會很難過
一些孩子心里感覺到委屈,有時候卻會憋在心里,不隨意和他人說,有時候失去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身邊的人也沒有人安慰她,時間長了,如果孩子控制情緒能力差,那么他就可能一直都覺得很悲傷,感覺自己很難過。
1、說話時,帶著憤怒
有些孩子說話的時候都充滿憤怒,經常在他們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媽媽,我討厭你”、“我要打死你”……如果不好好引導,孩子將來的性格暴躁,難免會經歷禍從口出的事情。
2、說話時,慌里慌張
一些孩子,如果父母問他點兒事情,那回答的可以說顛三倒四、語無倫次??偸墙o人慌里慌張的感覺。而這種說話表現,隱藏在背后是慌張的個性,上學以后就容易出現丟三落四、粗心大意的問題。
3、說話時,臉紅害羞
這種害羞的孩子,在說話時總是吞吞吐吐,不敢表達。而且可能會因為不好意思跟別人說話,就躲起來。(我小的時候就是如此)成年以后,容易出現社交恐懼,不利于社會關系的建立。
4、說話時,不敢主動提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在幼兒園的監(jiān)控中,總能看到,一些孩子不敢主動舉手,不敢提問題。這其實是因為不能克服內心的恐懼,家長要引導他們敢于提問。
1、避免過度溺愛孩子
孩子偶爾出現情緒失控的表現是正常的,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還不完善。但是如果孩子經常這樣家長就要注意,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對孩子過于溺愛。如果平時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孩子做事就會只憑自己的喜好,在情緒上是完全不受控制的,會經常因為得不到滿足而出現情緒失控。所以家長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過分要求要適當拒絕。
2、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家長平時不能壓抑自己的情緒,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很暴躁,經常在孩子面前出現不良的情緒。這樣孩子就會模仿家長的做法,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要發(fā)脾氣。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要冷靜和孩子分析解決問題,避免責罵的方式。
3、合理宣泄情緒
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孩子也一樣,偶爾都會出現不良的情緒,都有想發(fā)脾氣的沖動,家長不能過分壓抑孩子的情緒,要幫助他們找到合理宣泄的方法,比如運動、大喊大叫、涂鴉、吃美食、去游樂場等等。把孩子不良的情緒宣泄出去,這樣才更有利于控制情緒的控制。
4、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
家長要從小讓孩子明白生活上的一些規(guī)則,比如按時起床睡覺、按時吃飯、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yè),而且要堅持長期執(zhí)行,不可以縱容孩子,這樣孩子也就能夠學會約束自己,避免發(fā)生不良的情緒。
責任編輯: 李超群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