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行玩耍受到外傷,家長如何緊急處理?”,很多人都關(guān)心這個問題,接下來就跟隨佰佰安全網(wǎng)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暑假孩子各種活動多,家長又不能時時盯著,孩子容易發(fā)生各種外傷。不小心磕了碰了,一點兒小外傷不值得去醫(yī)院,那么一段時期,孩子出行玩耍受到外傷,家長如何緊急處理呢?
孩子玩耍發(fā)生外傷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今年6歲的小洪(化名)是典型的活潑好動小學生,暑假剛開始不久,在和其他小朋友們玩游戲時不小心摔傷,導致骨折。專家提醒,大部分兒童骨折不需手術(shù)治療,但小朋友受傷時往往會哭鬧,家長要及時采取措施,在送醫(yī)前做好必要的處理,比如用木板或筷子固定,包扎傷口止血等,以免加重外傷。
除了骨折,孩子發(fā)生其他外傷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外傷的輕重,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
1. 揪出 所有受傷部位。有時孩子摔傷、擦傷并不止一處,除了較為顯眼的地方,最好自頭到腳按順序再檢查一次,即頭(腦)、胸(心、肺、肝、脾、大血管)、脊柱(脊髓)、腹部(胃腸、膀胱)、腰部(腎)、上肢(上臂、前臂、手、指)、下肢(大腿、小腿、腳)。一般來說, 上重下輕 ,頭胸部外傷最好及時送醫(yī),僅僅皮膚擦傷可先家中消毒處理。
2. 查看傷口深淺。檢查傷口時要由外向里,輕重程度按皮膚擦傷、軟組織損傷、肌肉撕裂傷、血管和神經(jīng)斷裂、骨折、內(nèi)臟損傷區(qū)分,越往后越嚴重。另外,有家長認為見血才算嚴重,其實不然。外傷可分為閉合性損傷和開放性損傷,韌帶扭傷、腦震蕩等不見血的 內(nèi)傷 也不容忽視。
3. 尋找外傷原因,按情況決定是否送醫(yī)。簡單查看傷口后,家長最好通過環(huán)境和孩子大致了解致傷原因,屬于機械傷(刺傷等)、化學外傷(酸、堿、毒氣)、生物外傷(毒蛇、昆蟲咬刺),還是物理外傷(高溫、燒傷、凍傷、電擊、放射線)。找出原因后,家長無法處理的要及時送院,并告知急診醫(yī)生致傷原因,方便盡快施救。
總之,家長為孩子處理外傷時,要根據(jù)受傷的輕重程度來處理,而不是胡亂的處理,小心把受傷的部位造成更嚴重后果。假如你想了解更多如何預防兒童玩耍摔倒的知識,本網(wǎng)站還有很多相關(guān)的知識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哦!
責任編輯:陳淼琪
2021.01.21 23:22:09
2021.01.21 23:04:17
2021.01.19 22:27:24
2021.01.19 22:22:29
2020.12.21 13:23:06
2020.12.21 12: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