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分為三型,分別為單純型、肺炎型、中毒型。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金剛烷胺等才能治療,或者打流感疫苗,快克感冒藥里就有金剛烷胺,說感冒時吃抗病毒的感冒藥也可以預防流感的呢。
臨床表現(xiàn)
1.潛伏期
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數(shù)為2~4天。
2.表現(xiàn)
(1)單純型流感 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40℃,多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jié)酸痛、極度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外眥輕度充血。如無并發(fā)癥呈自限性過程,多于發(fā)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輕癥流感與普通感冒相似,癥狀輕,2~3天可恢復。
(2)肺炎型流感 實質上就是并發(fā)了流感病毒性肺炎,多見于老年人、兒童、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主要表現(xiàn)為高熱持續(xù)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或膿性痰、呼吸急促、發(fā)紺,肺部可聞及濕啰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yǎng)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梢蚝粑h(huán)衰竭而死亡。
根據(jù)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病原學相關檢查: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核酸和抗體檢測。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于早期診斷;抗體檢測可以用于回顧性調查,但對病例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1.病毒核酸檢測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檢測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區(qū)分病毒類型和亞型,一般能在4-6小時內獲得結果。
2.病毒分離培養(yǎng)
從呼吸道標本中分離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節(jié),流感樣病例快速抗原診斷和免疫熒光法檢測陰性的患者建議也作病毒分離。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癥狀。一般秋冬季節(jié)是其高發(fā)期,所引起的并發(fā)癥和死亡現(xiàn)象非常嚴重。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fā)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fā)生大范圍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種。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并發(fā)肺炎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
流行性感冒的特點是:突然發(fā)病、發(fā)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過程短但能多次反復。
(一)傳染原:病人是主要傳染源,自潛伏期末即可傳染,病初2~3日傳染性最強,體溫正常后很少帶毒,排毒時間可長達病后7天。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并隨咳嗽、噴嚏排出體外。由于部分免疫,感染后可不發(fā)病,成為隱性感染。帶毒時間雖短,但在人群中易引起傳播,迄今尚未證實有長期帶毒者。
(二)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過說話、咳嗽或噴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氣中,并保持30分鐘,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傳播速度取決于人群的擁擠程度。通過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觸,也可起傳播作用。
(三)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與年齡、性別、職業(yè)等都無關??贵w于感染后1周出現(xiàn),2~3周達高峰,1~2個月后開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最低水平,抗體存在于血液和鼻分泌物中,但鼻分泌物的抗體僅為血液中的5%左右。流感病毒三個型別之間無交叉免疫,感染后免疫維持時間不長,據(jù)現(xiàn)場觀察,感染5個月后雖血中有抗體存在,但仍能再資助感染同一型病毒。呼吸道產生分泌型抗體,能阻止病毒的侵入,但當局部粘膜上皮細胞脫落后,即失去其保護作用,故局部抗體比血液中抗體更為重要。
流感病毒所致,該病毒不耐熱,100℃1分鐘或56℃30分鐘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fā)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fā)生大范圍流行。
只要是病毒性流感最好對患者進行隔離。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間對公共場所加強通風和空氣消毒,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沽鞲胁《舅幬镏委熤挥性缙冢ㄆ鸩?span>3天內)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療效,加強支持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休息、多飲水、注意營養(yǎng),飲食要易于消化,特別是兒童和老年患者更應重視,密切觀察和監(jiān)測并發(fā)癥,抗生素僅在明確或有充分證據(jù)提示繼發(fā)細菌感染時應用。合理應用對癥治療藥物。早期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大多數(shù)能有效改善癥狀。病程已晚或無條件應用抗病毒藥物時,可對癥治療,應用解熱藥、緩解鼻黏膜充血藥物、止咳祛痰藥物等。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藥物以及其他水楊酸制劑,因為此類藥物與流感的肝臟和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相關。
對于住院的流感患者,護理人員應做到以下幾點:
1.發(fā)熱期應囑臥床休息,多飲開水,定期監(jiān)測體溫,給予服用銀翹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中成藥類或抗病毒藥類;
2.對全身酸痛或頭痛明顯者,可協(xié)助病人采取舒適的體位,必要時給予服用解熱鎮(zhèn)痛劑類藥物;
3.伴有肺部炎癥或心肺功能不全者應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呼吸困難或發(fā)紺者應取半臥位,給予吸氧,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強支持治療,注意維護心血管功能,中毒癥狀明顯可采用有效的抗生素藥物或激素治療;
4對病人可按呼吸道隔離至熱退后48小時,室內要加強通風,對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時消毒,對食具、用具及衣服可采用煮沸或日光暴曬等方法消毒。
一般單純性流感可不住院,可按照以下幾方面進行家庭護理:①將病人安置在單人房間,以防止飛沫傳播;②要求房間通風良好,并定時用食醋熏蒸消毒空氣,照料病人時應戴口罩,對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物(如咳出的痰等)應進行消毒;③對有高熱者應指導家屬運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和正確使用退熱藥物;④給予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清淡飲食,應鼓勵病人多飲水以減輕中毒癥狀和縮短病程;⑤如有高熱不退、咳嗽、膿痰、呼吸困難等應及時送醫(yī)院。
1.一般對癥治療
臥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進食后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癥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2.治療原則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要堅持預防隔離與藥物治療并重、対因治療與對癥治療并重的原則。基本原則包括及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藥物,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加強支持治療,預防和治療并發(fā)癥,以及合理應用對癥治療藥物等。
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在發(fā)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盡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雖然有資料表明發(fā)病48小時后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數(shù)研究證明早期治療療效更為肯定。
(1)應用指征
1)推薦使用 ①凡實驗室病原學確認或高度懷疑流感、且有發(fā)生并發(fā)癥高危因素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不論基礎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狀態(tài)以及流感病情嚴重程度,都應當在發(fā)病48小時內給予治療。②實驗室確認或高度懷疑流感以及需要住院的成人和兒童患者,不論基礎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狀態(tài),如果發(fā)病48小時后標本流感病毒檢測陽性,亦推薦應用抗病毒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