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不及逃出房屋的情況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堅固的寫字臺下、炕沿下、床板下等。住樓房的人應盡快從大房間躲避到廁所、廚房等小房間處;當來不及逃離大房間時,應躲在內(nèi)墻墻角下、家具與門框附近等處,并保護頭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樓房的外墻角,以防外墻震裂倒塌而跌出墻外。不可躲在陽臺上、窗戶旁與擁在樓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樓以防摔傷。
主震過后要立即撤出房間,以防余震造成的傷害。住高層樓房的人不可乘電梯逃離。為防地震造成停電和火災,可沿樓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應保護頭部,以防止被瓦礫等物砸傷,并迅速往廣場、操場、公園等空曠安全處疏散,要躲開狹窄街道、高樓、影壁、女兒墻、煙囪、橋梁、高壓線、變壓器、河堤,水壩等危險地段。大地震后還有多次余震,因此不能立即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內(nèi);倒塌的建筑物如發(fā)主火災應迅速撲滅,以救出被困人員。
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后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
地震發(fā)生的短暫瞬間,人們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如室內(nèi)避震條件好的,可選擇室內(nèi)避震,但要牢記不可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人在電梯內(nèi)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發(fā)生火情。
二、選擇生命三角區(qū)。
避震選擇位置至關(guān)重要。房屋內(nèi)的金屬管道不易被撕裂,地震大幅度晃動也不易被甩出去,因此應盡量躲在廚房、衛(wèi)生間這樣的小房間內(nèi),但記住要遠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不要鉆到柜子或箱子內(nèi),一旦鉆進去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也不利于被營救。
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nèi)。
對于跑不出去的人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zhuǎn)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jié)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傊饡r可根據(jù)建筑物布局和室內(nèi)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fā)生火情。當躲在廚房、衛(wèi)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wèi)生間處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墻為薄板墻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鉆進柜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鉆進去后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于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因此,當發(fā)生地震的時候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fā)生火情。當躲在廚房、衛(wèi)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wèi)生間處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墻為薄板墻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鉆進柜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鉆進去后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于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發(fā)生地震的時候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zhuǎn)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jié)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jīng)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shù)較大。
避災的地點應選擇在高層建筑物、高聳構(gòu)筑物的垮塌范圍距離之外。同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應避開地震斷裂帶,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易發(fā)生地段。
2)應選擇地勢較為平坦空曠且地勢略高,易于排水,適宜搭建帳篷的地形。
3)應選擇有毒氣體儲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儲放地、高壓輸變電線路等設施對人身安全可能產(chǎn)生影響的范圍之外。
4)如果選擇室內(nèi)公共場所的場、館、所作為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或作為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配套設施用房的,應達到當?shù)乜拐鹪O防要求,并在地震發(fā)生后依照GB 18208.2-2001進行建筑物的安全鑒定,鑒定合格后方可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