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樓里面的同學應該擇機、有序的逃離到大操場上。
當學校里發(fā)生地震的時候,不能慌亂外逃、更不能跳樓。應該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面,雙手牢牢握住桌腿背部朝上,如果課桌不夠多,可選擇躲在墻角處,因為墻角是最不容易倒塌的,而且在倒塌時會形成一個小的三角空間,一般生存的幾率要大的多。等地震平穩(wěn)后,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切忌無組織的亂跑、亂擠;如果教室是樓房,應迅速遠離外墻及其門窗,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若果所處教室的樓層比較高,在發(fā)生地震時,一定不能使用電梯逃生。
在逃離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一切行動聽從老師的指揮;同學之間要互相照顧;大年級的同學要照顧年小體弱的同學;要關心、照顧殘疾同學。
在教室里發(fā)生地震了,一定不能慌亂的向外跑,更不能跳樓。正確的做法是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面,雙手牢牢握住桌腿背部朝上;如果課桌不夠多,可選擇躲在墻角處,因為墻角是最不容易倒塌的,而且在倒塌時會形成一個小的三角空間,一般生存的幾率要大的多;也可以選擇幾個同學將課桌并在一起,這樣可承受壓力就會增大,震后的活動空間也會大大增加。如果教室是樓房,應迅速遠離外墻及其門窗,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
在躲避的時候,由于房倒屋塌,空氣中漂浮著大量灰塵,因此,首先要防止呼吸道被塵埃堵塞,用衣物捂住鼻孔、嘴,進行呼吸。等待地震過去后,在老師帶領下,通過安全通道有組織地疏散至安全地帶;如果所處教室的樓層比較高,在發(fā)生地震時,一定不能使用電梯逃生。
教學樓里面的同學應該擇機、有序的逃離到大操場上。
當學校里發(fā)生地震的時候,不能慌亂外逃、更不能跳樓。應該迅速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面,雙手牢牢握住桌腿背部朝上,如果課桌不夠多,可選擇躲在墻角處,因為墻角是最不容易倒塌的,而且在倒塌時會形成一個小的三角空間,一般生存的幾率要大的多;也可以選擇幾個同學將課桌并在一起,這樣可承受壓力就會增大,震后的活動空間也會大大增加。等地震平穩(wěn)后,在老師帶領下有組織地疏散,切忌無組織的亂跑、亂擠;如果教室是樓房,應迅速遠離外墻及其門窗,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若果所處教室的樓層比較高,在發(fā)生地震時,一定不能使用電梯逃生。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后避難。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lián)系、求助。在逃離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一切行動聽從老師的指揮;同學之間要互相照顧;大年級的同學要照顧年小體弱的同學;要關心、照顧殘疾同學。
震時保持冷靜,震后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fā)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避震首先要選擇宿舍室內避震。
在宿舍里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絡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采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墻的位置有利于最快獲得救助。
此外,不要鉆進柜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鉆進去后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于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