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遠東豹
遠東豹,又稱阿穆爾豹、滿洲豹,原產(chǎn)于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它每小時能跑60公里,彈跳高度可達5.8米。2015年,全球僅存60頭遠東豹,全都生活在俄羅斯豹地國家公園。
2.婆羅洲猩猩
婆羅洲猩猩僅生活于婆羅洲島——亞洲最大的島嶼。相較于“表親”蘇門答臘猩猩,它們的臉更寬、胡須更短。婆羅洲猩猩有三個亞種:西北亞種、東北亞種、中部亞種。中部亞種數(shù)量最多,據(jù)估計有3.5萬只。東北亞種最危險,僅存約1,500只。
過去六十年來,婆羅洲猩猩的數(shù)量驟減50%。據(jù)科學(xué)家預(yù)計,到了2025年,婆羅洲猩猩的數(shù)量會再減少22%,總數(shù)量降至4.7萬只。
3.山地大猩猩
目前,山地大猩猩僅存不到900只。人們曾認為,該物種會在二十世紀末滅絕,但自然環(huán)境資源保護者正在努力保障山地大猩猩的延續(xù)。當(dāng)前,山地大猩猩的最大生存威脅因素有:政治不穩(wěn)定、人類侵占棲息地、森林退化。
1、中華鱘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古老的珍稀魚類,有“水中大熊貓”的美稱,是世界現(xiàn)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但是由于環(huán)境污染、過度捕撈、長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shè)等因素,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的洄游路線和繁殖場所,使之種群數(shù)量急劇減少,并瀕臨滅絕危險。
2、黃眼企鵝
黃眼企鵝是新西蘭本土物種,是世界上非常罕見和最奇特的企鵝物種。它們可以潛水抵達400英尺以下的水域,喜歡遠離海岸20英里尋找食物,它們更傾向于在森林里筑巢,而不在海岸附近。
3、幾維
幾維又被稱為鷸鴕,是生活在新西蘭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它們的數(shù)量十分稀有,處于瀕臨滅絕狀態(tài)。幾維的翅膀已退化不能飛行,它們的性情十分暴躁,是一種喜怒無常的小型鳥類。然而,它們的奇特習(xí)性不僅限于此,幾維是唯一長有胡須的鳥類,同時具有類似狗嗅聞食物和探測危險的能力。
一、山西省褐馬雞,名雖帶雞,但種類劃分為鳥類,是山西省省鳥,也是中國特產(chǎn)稀有物種。褐馬雞體重大約5千克,翅短,不善飛行,類似大鵝。主要1987年調(diào)查野生物種僅有數(shù)百只,2009年文獻報道中國現(xiàn)存褐馬雞數(shù)量在17000只左右,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二、遼寧省東北小鯢,身形酷似泡軟的蜥蜴,有冬眠習(xí)性,主要以小昆蟲為食,生活在陸地潮濕陰暗的石縫、水洼旁邊,主要分布在東北以及朝鮮、韓國一帶,2008年被列為瀕臨物種紅色名單,目前已經(jīng)拖危,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三、吉林省金雕,金雕屬于鷹科,真雕屬的猛禽(楊過坐騎),翼展跟姚明一樣達到2.3米左右,體重7千克左右。金雕通常單獨活動,善于翱翔和滑翔,從天而降向下俯沖捕抓食物的速度可以達到300千米/小時,食譜包括狼。2020年吉林拍到金雕,世界現(xiàn)存數(shù)量2000只左右。
第一種:黃胸鹀
看到這個名字,有些小伙伴會感到比較陌生,但是聽到它的俗稱后,你就不這么認為了,黃胸鹀俗稱禾花雀,是歐亞大陸上常見的一種小型鳥類(原本)。早在20世紀以前,禾花雀在我國幾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但是進入了21世紀以后,它先后經(jīng)歷了:近危、易危、瀕危,最后到現(xiàn)在的極危,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而且從近危到極危,禾花雀僅用了13年(從04年到17年)。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種:中華穿山甲
現(xiàn)存的穿山甲一共有8種,它們曾經(jīng)廣泛的分布于非洲和亞洲大陸上,但是截止到目前,8種穿山甲除了非洲的黑腹長尾和南非穿山甲是易危動物外,剩下的不是瀕危就是極危。作為8種穿山甲中唯一一種在我國分布的中華穿山甲,它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唯一一個極危物種。
一、云豹,數(shù)量稀少。屬瀕危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列入CITES附錄I物種。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熱帶、亞熱帶常綠林或針闊混交林帶,是豹類中最典型的林棲動物。樹棲性較強,善攀爬。常營巢于樹的上部。獨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獸類為食,兼食鼠類和小鳥。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二、亞洲象,野生象現(xiàn)已很少,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馴養(yǎng)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國的野生象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與緬甸、老撾相鄰的邊境地區(qū),數(shù)量十分稀少,屢遭獵殺,破壞十分嚴重。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三、戴帽烏葉猴,臉部為黑色,身體除了四肢的末端和尾巴為黑色外,其余是銀灰色或黃色,頂毛蓬松,無旋毛,冠頂色深,如在頭上戴了一頂“小帽”,與淺色的絡(luò)腮胡須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