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質燃燒不完全時的產(chǎn)物經(jīng)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對全身的組織細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對大腦皮質的影響最為嚴重。
一氧化碳中毒可造成以神經(jīng)系統(tǒng)為主的腦、心、肺、腎等多臟器損害,中毒者常會感覺到頭暈、眼花、惡心、嘔吐、乏力,嚴重者會造成中毒者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機理
一氧化碳經(jīng)呼吸道吸入肺泡,可迅速透過肺泡壁進入血液循環(huán),然后再穿透紅細胞壁,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沒有攜帶氧能力的碳氧血紅蛋白。
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約比氧和血紅蛋白的親和力大240倍,其解離又比氧合血紅蛋白慢3600倍。故一氧化碳一經(jīng)吸入,即與氧爭奪血紅蛋白,使大部分血紅蛋白變成碳氧血紅蛋白,不但使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的能力和作用,同時還能阻礙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更加重組織缺氧。
環(huán)境中的一氧化碳有自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兩種?;鹕奖l(fā)、森林火災、地震等都可能造成局部地區(qū)一氧化碳濃度增高。人為來源則更為廣泛,凡是含碳的燃料不完全燃燒都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如煉焦、煉鋼、煉鐵、煉油、汽車尾氣、礦坑爆炸等。大氣中的一氧化碳主要來源是工礦企業(yè)、交通運輸、家庭爐灶、采暖鍋爐、燃放煙花爆竹、木炭燃燒和吸煙等。城市大氣中86%的一氧化碳由汽車排出,汽車廢氣的排放與車速有關,車速越大,一氧化碳排放量越小。開啟暖氣系統(tǒng)時也排放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還來自燃煤的工業(yè)生產(chǎn)。燃燒時,供氧條件越差,一氧化碳含量越高;煤氣、水煤氣的加工、煉焦過程中也有一氧化碳產(chǎn)生排放。食物采用一氧化碳氣調保鮮也可能成為污染物來源。
一氧化碳是由于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有毒氣體,無色、無臭、無刺激性,比重為0.967,幾乎不溶于水.它是一種窒息性氣體,在進入大氣后,由于大氣的擴散稀釋作用和氧化作用,一般不會造成危害,所以,吸入時不為人們所察覺,是室內外空氣中常見的污染物。
在日常生活中,汽車尾氣、煤氣、吸煙很常見,一氧化碳的來源主要為人為原因,汽車發(fā)動機、煉鋼煉鐵爐、煤氣發(fā)生站、采暖鍋爐、爐灶、固體廢棄物的焚燒都會導致一氧化碳氣體的排出.正是因為如此常見的排出來源,一氧化碳可以說成是排放量最大的大氣污染物.
一氧化碳隨空氣進入人體的肺泡并進入血循環(huán),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肌肉中的肌紅蛋白等結合.一氧化碳和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比氧氣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強很多,所以這就意味著減弱紅細胞攜氧能力,引起血液缺氧,影響呼吸以及心臟、大腦功能,對人體健康有所不利.所謂的煤氣中毒就是這個原理,一氧化碳也因此被稱作血液毒物、神經(jīng)毒物.
那么,在平時與一氧化碳的接觸過程中的防護措施有哪些呢?
首先,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150m,大泄漏時隔離300m,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從上風處進入現(xiàn)場。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氨水或其它稀堿液中和。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chǎn)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第一、使用不含碳的清潔能源。
汽車尾氣是一氧化碳污染最重要的來源,為了解決由汽車尾氣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為汽車替代燃料的辦法,這也是成為近年來科技工作者關注的課題。目前所研究的替代燃料主要有天然氣、含氧化合物、氫能及電能等。
第二、使用催化轉化技術。
現(xiàn)在科學家針對汽車尾氣的排放,采用安裝催化器,使尾氣從氣缸中排出后,排入催化反應器。在催化劑作用下,使一氧化碳和碳氧化合物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凈化了尾氣中的污染成分。
第三、積極發(fā)展型煤技術。
由于我國是煤炭使用大國,當煤炭不完全燃燒時就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因此在煤炭使用上也可以找到減少一氧化碳污染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就是型煤技術,由于蜂窩煤結構合理,開發(fā)了先進的粘結劑,使型煤燃燒充分,發(fā)火力好,進而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同時又采用鋼、錳催化劑和活性氯化鋅催化劑作吸收劑,已在多種形式的封火減污器上使用,使封火時可減少一氧化碳80%左右。
沙塵暴的優(yōu)點、危害以及預防方法、防護措施,來一起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