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小平的生平介紹中,將他稱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而在他生前曾多次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是一個軍人,我真正的專業(yè)是打仗!”一句話,流露出鄧小平對軍人這個職業(yè)的崇尚之情。
鄧小平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這是沒有疑問的??墒?,很多人不了解,鄧小平還是赫赫有名的軍事家。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軍委兩次審議確認了36位軍事家的名單,這個名單里面就有鄧小平。
翻看鄧小平的履歷,我們知道,鄧小平除了在1929年夏天,參與領導廣西百色起義,創(chuàng)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七軍、第八軍外,還先后擔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中原野戰(zhàn)軍政治委員等傳統(tǒng)中所謂“文職”職務,基本沒有軍事主官的經(jīng)歷。
那么,鄧小平到底會不會打仗呢?
這里有兩個人的說法。
一是劉伯承。
劉伯承是鄧小平的四川老鄉(xiāng),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兩人一為軍事主官,一是政治委員,是有名的“黃金搭檔”,他們共同指揮的軍隊人稱“劉鄧大軍”??梢哉f,對于鄧小平的軍事指揮能力,劉伯承最為清楚。
1945年,國民黨為了增加重慶談判的籌碼,也為了奪取更多的地盤,在上黨對我軍發(fā)動了進攻。劉伯承作為軍事主官毫不畏懼,將來犯的閻錫山部隊11個師及1個挺進縱隊共3.5萬余人全部殲滅。
國民黨部隊不死心,繼續(xù)發(fā)起平漢戰(zhàn)役。劉伯承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戰(zhàn)法,發(fā)動高樹勛起義,令敵軍始料不及,一下子陣腳大亂,逃竄如劉伯承事先準備好的埋伏圈。此役我軍一舉殲滅敵人2.3萬人。
這兩場戰(zhàn)役打完,國共雙方又坐到了談判桌前。劉伯承率領一個二十多人的代表團,到國民黨軍駐扎的新鄉(xiāng),參加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三人組成的談判小組會談。
當時,國民黨新鄉(xiāng)最高總指揮王仲廉要把劉伯承扣下當人質。他的意圖非常明顯:沒有了劉伯承的指揮,共產(chǎn)黨軍隊還能打什么仗?
不料,劉伯承義正辭嚴地說:“你們別以為不放我回去,我們就不能打勝仗,這你們可想錯了,要知道鄧小平比我更會指揮打仗!”
王仲廉只好乖乖地把劉伯承放了回去。
劉伯承說鄧小平比他更會打仗,這固然有自謙,以及對敵策略的的成分在里面,不過,這也說明劉伯承對鄧小平的軍事指揮能力是放心的。
一是毛澤東的說法。
毛澤東對鄧小平是軍事指揮能力是放心的。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任命鄧小平為八路軍主力部隊一二九師的政治委員,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命鄧小平為中原解放軍政治委員,長期協(xié)助劉伯承開展工作。在淮海戰(zhàn)役期間,又任命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指揮劉伯承等人,如果鄧小平?jīng)]有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毛澤東會把他放在如此重要的崗位上馬?
毛澤東曾直接評價鄧小平的軍事指揮能力。
1971年9月13日,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變發(fā)生后,身在江西的鄧小平,分別于當年11月8日、次年8月3日給毛澤東寫信,稱“覺得自己身體還好,雖然已經(jīng)68了,還可以做些技術性質的工作(例如調查研究工作),還可以為黨、為人民做七八年的工作”。
毛澤東在后一封信中作了批示,肯定了鄧小平的成績,其中第三點就提到了軍事指揮能力:“他協(xié)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戰(zhàn)功?!?
這樣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責任編輯:吳夢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