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網(wǎng)絡共收到來自醫(yī)療機構報告120萬份,其中,0-14歲兒童患者相關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2.8萬份,占10.6%。
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網(wǎng)絡共收到來自醫(yī)療機構報告120萬份,其中,0-14歲兒童患者相關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2.8萬份,占10.6%。
兒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比前三位的化學藥分別是抗感染藥(76.5%)、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及營養(yǎng)藥(5.9%)、呼吸系統(tǒng)用藥(5.1%)。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藥品劑型分布中,注射劑占84.9%,口服制劑占11.8%,其他制劑占2.6%。
面對如此高發(fā)的藥物不良反應,怎能不引起人們對兒童安全用藥的重視!
兒童作為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由于機體臟器和組織結構的生理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全,免疫力低下,血漿蛋白結合能力差,對水、電解質(zhì)的代謝功能較差。
這就導致了兒童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與成人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與成人也有不同。
因此,兒童用藥絕不是成人藥量“縮小版”,應在醫(yī)師和藥師指導下用藥,家長切不可盲目用藥。
家長具體應該怎么做?為確保兒童用藥安全,藥師給家長們準備了“兒童用藥六大須知”,下面到重點了,大家可要睜大眼睛看哦~
兒童用藥六大須知
一、嚴格遵循世界衛(wèi)生組織倡導的給藥原則
1、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靜脈給藥。
2、靜脈給藥有起效快的優(yōu)點,但風險也高很多。
3、不是急搶救的病人,使用靜脈注射,風險與獲益比不劃算。
4、只有病情嚴重或藥物只能供注射時,可選擇靜脈或肌肉注射。
二、不可將成人用藥自行給孩子服用
不是所有的藥品都適合嬰兒或兒童。同一商品名稱的藥品,對于不同的用藥人群,如嬰、幼兒或成人,它的配比是不一樣的。
兒童的年齡或體重不同,服用劑量也會不同。因此,孩子生病絕不可馬馬虎虎選擇成人用藥,而是要用心選擇兒童專用藥。
舉幾個例子:
如果給新生兒服用阿司匹林,會使新生兒胃里的黏膜缺損,對寶寶造成巨大的傷害;
另外,8歲以下兒童,如果使用四環(huán)素類藥物可以產(chǎn)生牙齒著色及牙釉質(zhì)發(fā)育不良;
鏈霉素、卡那霉素和慶大霉素使用不當會對兒童的聽覺神經(jīng)造成損害進而導致耳聾的發(fā)生。
三、嚴格遵醫(yī)囑服用,不可自行決定
兒童用藥的時間、頻率、次數(shù)、用量等,家長應嚴格遵照醫(yī)囑,不可自行增加和減少劑量、延長或自行停藥。
如果用量過大,容易引發(fā)中毒,相反,若用量不足,則達不到藥效,抗菌藥物還會導致細菌耐藥。
四、取藥后咨詢藥師并牢記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
取藥后一定要咨詢藥師,藥師會對患兒家長作出正確的用藥指導,讓家長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
家長一定要牢記藥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避免藥物與藥物間、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并仔細觀察小兒用藥后的反應。
特殊藥品需特殊使用方法及貯存條件:
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lián)活菌片貯存條件一般是在2℃~8℃冷藏,如果溫度過高或冰凍環(huán)境會使藥效降低,影響療效。
五、確保孩子不誤服成人用藥
每個家庭都有常備小藥箱,以備不時之需,然而,兒童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常常模仿大人用藥。
因此,家庭藥箱最好帶鎖并放置在兒童不易夠著的地方,以防孩子誤服藥物。
六、抗菌藥物不可隨意服用
中國是抗菌藥物濫用大國,很多家長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亂用藥物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
其實,抗菌藥物只針對細菌引起的感染有效,而且不同細菌引起的感染需要選用不同種類的抗菌藥物。
而絕大部分的感冒和咽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菌藥物不但無效,還會有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導致細菌耐藥。
兒童用藥注意事項
1、小兒體內(nèi)各組織器官未完全發(fā)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較差,所以用藥時要考慮小兒的生理特點,家長切不可圖方便、省錢,而將大人的藥給小兒服用,否則會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2、家長要知道正確計算用藥的劑量,即按照體表面積計算用藥劑量,或遵醫(yī)囑,切不可自作主張給孩子增加或減少藥劑量。
3、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向醫(yī)生反映孩子曾有哪些藥物過敏或其它不良反應史,以提醒醫(yī)生用藥。
4、在孩子服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若發(fā)現(xiàn)有與原疾病無關的表現(xiàn)時,在引起警惕,應立即停藥,并盡快請醫(yī)生診治。
5、能只用一種藥盡量不再加另一種藥,尤其是新生兒,以防發(fā)生不良反應或中毒。
6、家長盡量不要擅自給孩子買藥吃,一定要由醫(yī)生診治后,按醫(yī)生開的處方用藥。
下面請看以下佰佰安全網(wǎng)為您帶來的安全科普知識,希望對您的生活有所幫助。
想了解更多兒童用藥安全知識盡在佰佰安全網(wǎng)站!
責任編輯:孟洋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