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日,美國紐約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地鐵列車駛?cè)胝九_時的那瞬間,突然俯身跳了下去,被迎面而來的列車撞擊,當場身亡。
在10月2日,美國紐約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在地鐵列車駛?cè)胝九_時的那瞬間,突然俯身跳了下去,被迎面而來的列車撞擊,當場身亡。目前已確認為自殺。如此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終結(jié)了,著實令人痛心不已,而這也是紐約大學今年第二起已知的中國學生自殺案。我知道你很難,但請別放棄生命...
希望有一天可以不再報道諸如此類的事情。
略微陳舊的地鐵站內(nèi),一個年輕渺小的身影從站臺縱身一躍,正逢列車奔馳而過,生命就這么戛然而止,定格在這個令人悲痛的瞬間。
這是10月2日的紐約曼哈頓地鐵發(fā)生的一幕,跳軌身亡的是今年18歲的紐大新生。
紐約大學中國留學生跳軌身亡,今年已是第二起
根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和nyulocal.com綜合報道,在本月2日,美國紐約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于曼哈頓東村地鐵L線第一大道軌道(First Ave)站,在列車駛?cè)胝九_時的那瞬間,突然俯身跳了下去,被迎面而來的列車撞擊,當場身亡。
nyulocal.com報道
事發(fā)后,南北方向的L線地鐵服務都暫停。
NYCT Subway推特截圖
警方于8月表示,事發(fā)當時該學生正在與其他人通電話,目前案件具體細節(jié)還在調(diào)查中,但已被證實為自殺。
據(jù)《世界日報》報道稱這名中國留學生為紐約大學一年級本科新生,今年才剛滿18歲。
在案件發(fā)生后,紐約大學發(fā)言人貝克曼(John Beckman)立即發(fā)表聲明稱,該學生已于2日中午12時9分不幸去世,同時表示:
“紐約大學有豐富的學生心理輔導資源,Wellness Exchange(咨詢電話:212-443-9999)的專業(yè)人員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希望各位學生注意釋放壓力、排解消極情緒,同時學生多關心周圍環(huán)境、互幫互助?!?
如此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終結(jié)了,著實令人痛心不已,而這也是紐約大學今年第二起已知的中國學生自殺案。
在今年5月份,紐大醫(yī)學院就有一名華裔女生在宿舍內(nèi)上吊自殺,她名叫安德里亞·劉(Andrea Liu,音譯),今年26歲,主修放射學專業(yè),如果不是因為自殺,她今年就可以畢業(yè)了。
她曾在社交媒體主頁上引用了另一位醫(yī)學生的話:“醫(yī)學生就是搬磚搬到不能搬為止,但總要從搬磚做起 ?!?凸顯自己學業(yè)壓力之大。
的確,留學生身處海外,獨在異鄉(xiāng),失去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知道你們在國外真的很累,環(huán)境不適應、學業(yè)壓力大、父母朋友不理解...
出國后,我沒有想象得那么快樂
“為了趕due我已經(jīng)一周沒有合眼了”
出國后,最大的壓力來源就是學業(yè)。
本以為收到offer后,最艱難的考試時光已經(jīng)遠去,但沒想到步入夢校后,作業(yè)、考試、論文依舊是一波接一波,不亞于當年為了快點跟SAT分手,天天沉浸在題海戰(zhàn)術中。
如今,一言不合就要讀幾百頁的reading,寫幾十頁的report,為了拿到A,還要保證每一次的小quiz大exam不能有太大的失分。
熬夜成了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身體中80%的構(gòu)成都是咖啡,學到崩潰時,在圖書館的廁所狠狠地洗一把臉,把淚痕也都擦去,然后走回自己的座位,繼續(xù)埋頭寫paper.
“為了趕Due我已經(jīng)一周沒怎么合過眼了?!?每逢Final周身邊的朋友都是這樣的狀態(tài),怕掛科,更怕對不起自己的努力,因為壓力過大,更有小伙伴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去年12月,康奈爾的一名中國大四留學生就因沒能撐過Final周,自殺身亡。
可是,即便學業(yè)上存有挫折,也不要氣餒,更不要以此來界定自己所有的生活。要知道,一次考試的失利,并不意味著你的人生會就此一蹶不振。
失敗了,重頭再來,再失敗,就再重來。
“每周六上午的通話,變成了我和父母固定爭吵的時間”
把孩子送出國的那一瞬間,父母就寄予了巨大的希望,似乎給孩子創(chuàng)造的條件足夠好,孩子就應該“知足”、“懂事”、“乖巧”。
當你在手機另一邊打下“我覺得最近壓力有些大,我好像要抑郁了”,他們勸你“學習是你的首要任務,社團什么的就放一放,多睡覺多休息”。
當你發(fā)語音訴說“我現(xiàn)在真的很焦慮,我很害怕做不好”,他們回應的是“做不好說明努力不到位,如果你繼續(xù)加把勁,爸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
當你打電話跟他們聊起關于自殺或是精神疾病,換來的只是父母一句“那是傻孩子才做的事情,你不會有抑郁癥的”。
不是父母不愛我們,而是他們的愛中,缺乏我們想要的共鳴和理解。
“就這樣,和父母約定的每周六上午的通話,變成了固定爭吵的時間?!钡囊粋€學長無奈地說道,“一開始我會很激烈地反抗,給他們的感覺是我自以為翅膀硬了。后來,我選擇了默默忍受,能不吵就不吵,要不然就是不孝,可我真的很憋屈?!?
只能說,父母沒有做錯什么,我們也沒有錯。
只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經(jīng)歷,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體驗以及不同的認知,想要父母和子女達成完全一致,似乎很難。
只能很多時候,各退一步,給足空間,換位思考。
“出國三年,我沒交到一個新朋友”
對于留學生而言,最難過的莫過于出國后,國內(nèi)的好友漸漸疏遠,而國外也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畢竟各自的經(jīng)歷太不同,眼里的世界天差地別,即便再次見面也無力敘舊,更不用說隔著時差,你的消息他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回。
朋友圈發(fā)條美景,就會有一群人涌上來評論“真羨慕你在國外可以天天浪”,而留學的個中滋味,其實只有我們能夠真正體會。所以你只能火速按下刪除鍵,當作什么狀態(tài)都沒發(fā)過。
國外大學的圈子也并不單純,融入當?shù)厝说纳缃簧钍且患茈y的事情。
跟外國同學交流時,我們總會因為想不起某個能準備表達含義的單詞而尷尬不已,想要開個玩笑卻又怕他們get不到點,而這群外國同學卻可以自然坦蕩地聊著只有他們才懂的梗,然后互相調(diào)侃著哈哈大笑,我們只能在一旁扯著嘴角假裝微笑。
學業(yè)壓力大,父母不理解,沒有朋友訴說...每一次的孤立無援,每一次的無人理解,如同一顆顆小石子,慢慢地堆積成山,壓得留學生喘不過氣。
致留學黨:如果生活讓你哭,你就放聲哭
報道過很多諸如此類的事情,每一次都真心希望是最后一次。
這次希望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認真對待“自己”,關注“自我”,無論是你的身體還是你的情緒。生活、學業(yè)、人際壓力亦或是糟糕的外部環(huán)境,哪怕是因為某事陷入長期自責,是什么讓你變得焦慮不安,是什么原因?qū)е履阋钟簦页鰜砀矗崂砬宄?,如果可以,盡最大努力將其從你的生活中剔除。
這個說起來似乎很容易,但做起來確實很難。
那么請告訴自己,此刻你正在承受的一切,世界上一定有其他人也在承受,他們可能是和你一樣的留學生,也可能是年薪百萬的企業(yè)高管,或許是勤勤懇懇的普通職工,如果他們可以扛過去,那么你也一定可以。
是的,一定有突破口和解決辦法,你也一定可以戰(zhàn)勝焦慮和抑郁。
多和家人朋友朋友溝通,及時尋找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你所在的國外大學都有心理咨詢室,幾乎都是免費的,勇敢地敲開門進去,就算是純發(fā)泄也好。
如果你沒有辦法了,請相信,他們會有。
精神上的焦慮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身體機能,所以也要格外關注、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是你好起來的基礎,保證睡眠時間,作息規(guī)律,堅持跑步或一項消耗性的運動作為你發(fā)泄的窗口。
要告訴大家的是,即便是完不成學業(yè),融入不了外國人的社交圈,也沒什么大不了,又不是世界末日,該止損就止損,何必要逼自己那么緊。
請相信,你所經(jīng)歷的體驗,見過的人,看過的世界,總有地方會讓它們開花結(jié)果,別急于一時。
你瞧很多人都在把“一生”化為時間軸,你何必濃縮于這短短的“四年”。
曾看過一句話,很是感慨,“人生那么長,我們就是要學得無恥一點,糊弄一點,該過坎過坎,該認慫認慫,不要自責要逗比”。
也許點進來這篇文章的你,此刻正在處于痛苦之中,知道你什么都不想做,甚至連這篇長長的文章都讀不下去,但是,你必須要做些什么。
要知道,如果像我這樣一個對你而言陌生的人,都在希望你快點好起來,更不用提那些熟悉你、愿意陪在你身邊、愛你呵護你的那群人。
最后引用一段“那個在耶魯自殺的年青人”的父親所言結(jié)束這篇文章:
“你一定要明白,其實存在不止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途徑,而你的最終真正價值并不是由職業(yè)成就或物質(zhì)收益來衡量,而是通過你在人生旅途中所遇見的生活。
做那個現(xiàn)實情況下能達到的最好自己,而不要活在什么柏拉圖式的理想主義。最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樣的人,而不是你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
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在那個“撐不下去”的黑暗時刻,允許自己偶爾的軟弱。
你沒有任何錯,你只是需要休息。
如果生活讓你哭,你就放聲哭,別假裝堅強,也別輕易放棄生命。
附上:如果有任何心理問題,身在美國的小伙伴也可以撥打下面這個24小時熱線電話求助。
1-800-273-8255
佰佰安全網(wǎng):做著社會的底層,操著人家出國留學家庭的心,真是吃飽了沒飯做。
責任編輯:武偉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