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金融騙局將目標轉向老年群體,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積累了一定數(shù)額的財富,“有錢又有閑”的狀態(tài)讓他們更熱衷于投資和理財。但是,這卻成了某些不法分子眼中的“商機”。
近年來,許多金融騙局將目標轉向老年群體,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積累了一定數(shù)額的財富,“有錢又有閑”的狀態(tài)讓他們更熱衷于投資和理財。但是,這卻成了某些不法分子眼中的“商機”。
近期,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單位紹興某某保健品有限公司因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罰金三萬元,被告人王某某因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原來,紹興某某保健品公司負責人王某某本是一個賣保健品的商人,由于賣保健品賺錢“太慢”,他就“發(fā)明”了一種金融模式,將商品轉化為金融產(chǎn)品,同時保健品也標上了8000元一盒的天價。購買一盒,即“投資”8000元,就能成為“一星級會員”,會員通過贈送他人這些產(chǎn)品,每月可以獲得分紅返利。通過這樣的運營方式,王某某通過宣傳、講課、以老帶新的方式吸引124人進行投資,集資金額達人民幣246.4萬元。
2017年9月13日,新昌縣公安局以王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向新昌縣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
新昌縣檢察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法分子通常利用老年人重視健康、生活孤獨、容易被高額回報吸引的心理,通過給予“小恩小惠”、噓寒問暖等方式獲得老年人的信任,再借助洗腦、話術等手法,誘使老年人購買高價保健品進行理財投資。但是當騙局被起底后,這樣虛無的后期投入終將血本無歸。
佰佰安全網(wǎng)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市民要增加風險意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面對個人或者企業(yè)以高額投資回報借款,兜售產(chǎn)品時,一定要謹慎參與,不要相信有高額回報的各種名目的投資,多與子女等家人溝通,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避免上當受騙。
責任編輯:慕丹萍
關鍵詞
·疾病高發(fā)!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急診科,日均接診量大約有800名患者
·熊孩子!安徽淮南一小區(qū)電梯轎廂失火!監(jiān)控:男孩點燃板材
·招真多啊!留學生代發(fā)國外朋友圈30元一條 僅僅是虛榮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