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學反應的能力。那么酶活性影響因素有哪些呢?接下來佰佰安全網(wǎng)來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酶活性指的是有機體的生命活動表現(xiàn)了它內部化學反應歷程的有序性,這種有序性是受多方面因素調節(jié)的,一旦破壞了這種有序性,就會導致代謝紊亂,產(chǎn)生疾病,甚至死亡。那么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呢?接下來佰佰安全網(wǎng)來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1.底物濃度
除選擇適合的底物外,在實際應用中更多考慮的是底物濃度。由于[S]與反應速度V成雙曲線關系,在酶活性測定時,要求[S]達到一定水平以保證酶活性與酶量成正比。[S]范圍一般選擇在10~20Km為宜,此時反應速度基本達到最大反應速度,測定的誤差在可接受范圍。
2.酶濃度
在反應條件一定時,酶濃度與反應速度成正比。按照中間產(chǎn)物學說,只有[S]>>[E]時,酶才能被底物分子飽和,反應速度才能達到最大值。因此當標本酶活力過高時,應將標本適當稀釋后再加以測定。
3.溫度
不同的酶最適溫度可以不同,多數(shù)酶的最適溫度在37~40℃,高于或低于最適溫度,酶活性都降低。目前,酶活性的測定溫度尚未統(tǒng)一,但常規(guī)實驗室多使用37℃。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程度通常用溫度系數(shù)(Q10)表示。溫度系數(shù)指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度增加的倍數(shù)。Q10通常為l~2。由溫度系數(shù)得知,溫度的變化對酶活性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要求酶活性測定要在恒溫條件下進行,溫度波動要控制在±1℃。
4.離子強度和pH值
在最適pH時,酶的活性最強,高于或低于最適pH,酶的活性都降低,多數(shù)酶的最適pH在5~8之間。在測定酶活性時,要求緩沖液具有足夠的緩沖容量,以便使pH值保持穩(wěn)定。血漿或血清標本含有多種緩沖溶質,具有較強的緩沖能力。為了防止血漿或血清標本緩沖溶質對反應液酸堿度的影響,使pH不致偏離設定值,標本用量不宜過大,血漿或血清標本體積/反應液體積≤1/10為宜。
5 、輔助因子
某些金屬離子和維生素類輔酶是結合酶的輔助因子,例如Zn2+是羧基肽酶的輔基,Mo6+是黃嘌呤氧化酶的輔基,NADH是不需氧脫氫酶的輔酶。這些酶離開它們的輔基或輔酶就不能表現(xiàn)活性,因此在酶活性測定時,就要保證輔基或輔酶的供給。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酶活性影響因素的知識,希望可以對感興趣的您有幫助,你還想知道更多有關酶活性相關知識嗎?請繼續(xù)關注佰佰安全網(wǎng)接下來的更新吧。
責任編輯:陳淼琪
2021.12.14 21:19:27
2020.08.29 15:20:51
2020.03.20 02:08:02
2020.03.20 01:57:52
2020.03.20 01:06:14
2020.03.19 01:01:06
02/15著色劑與色素的區(qū)別
03/07洗面奶防腐劑的作用及其危害
02/06乳化劑和增稠劑的區(qū)別
02/14食用乳化劑有害嗎
01/30酸度調節(jié)劑有什么作用
02/19護色劑對人體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