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滑坡體的體積劃分
①小型滑坡:滑坡體積小于10×104立方米;
②中型滑坡;滑坡體積為10×104-100×104立方米;
③大型滑坡:滑坡體積為100×104-1000×104立方米;
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體體積大于1000×104立方米。
2、按滑坡的滑動速度劃分
①蠕動型滑坡,人們作憑肉眼難以看見其運動,只能通過儀器觀測才能發(fā)現的滑坡;
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動數厘米至數十厘米,人們憑肉眼可直接觀察到滑坡的活動;
③中速滑坡:每小時滑動數十厘米至數米的滑坡;
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動數米至數十米的滑坡。
3、按滑坡體的度物質組成和滑坡與地質構造關系劃分
① 覆蓋層滑坡,本類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黃土滑坡、碎石滑坡、風化殼滑坡。
1.滑坡體一指滑坡的整個滑動部分,簡稱滑體;
2.滑坡壁一指滑坡體后緣與不動的山體脫離開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狀的分界面;
3.滑動面一指滑坡體沿下伏不動的巖、土體下滑的分界面,簡稱滑面;
4.滑動帶一指平行滑動面受揉皺及剪切的破碎地帶,簡稱滑帶;
5.滑坡床一指滑坡體滑動時所依附的下伏不動的巖、土體,簡稱滑床;
6.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緣形如舌狀的凸出部分,簡稱滑舌;
7.滑坡臺階一指滑坡體滑動時,由于各種巖、土體滑動速度差異,在滑坡體表面形成臺階狀的錯落臺階;
8.滑坡周界一指滑坡體和周圍不動的巖、土體在平面上的分界線;
9.滑坡洼地—指滑動時滑坡體與滑坡壁間拉開,形成的溝槽或中間低四周高的封閉洼地;
10.滑坡鼓丘一指滑坡體前緣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的發(fā)生主要與地質因素和氣候等因素有關,通常下列地帶是滑坡的易發(fā)和多發(fā)地區(qū):
(1)江、河、湖(水庫)、海、溝的岸坡地帶,地形高差大的峽谷地區(qū),山區(qū)、鐵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邊坡地段等。這些地帶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條件;
(2)地質構造帶之中,如斷裂帶、地震帶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區(qū),坡度大于25度的坡體,在地震中極易發(fā)生滑坡;斷裂帶中的巖體破碎、裂隙發(fā)育,則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巖、土分布區(qū)。如松散覆蓋層、黃土、泥巖、頁巖、煤系地層、凝灰?guī)r、片巖、板巖、千枚巖等巖、土的存在,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4)暴雨多發(fā)區(qū)或異常的強降雨地區(qū)。在這些地區(qū),異常的降雨為滑坡發(fā)生提供了有利的誘發(fā)因素。
1、公路滑坡與地形地貌及地質構造的關系
滑坡系現代地貌發(fā)展過程的一種表現形式,故滑坡的分布與地貌發(fā)展過程及地表形態(tài)有直接的關系。
2、公路滑坡與地層巖性及地震活動的關系
滑坡的物質構成(地層巖性)對滑坡的穩(wěn)定性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3、公路滑坡與氣象及水文地質條件的關系
據統(tǒng)計,大多數滑坡都是在降雨作用期間發(fā)生的,顯然,降雨是影響滑坡穩(wěn)定的最重要氣象因素之一。
4、公路滑坡與植被及人類活動的關系
大量事實說明,自然災害的產生并不完全出于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在相當程度上是人類的活動造成或誘發(fā)的。
(一)排土場內部的滑坡
基底巖層穩(wěn)固,由于巖土物料的性質、排土工藝及其他外界條件(外載荷和雨水等)所導致的排土場滑坡,其滑動面出露在邊坡的不同高度。
當排棄的是大塊堅硬巖石,其壓縮變形較小,排土場比較穩(wěn)定。若巖石破碎,含較多的砂土,并具有一定濕度時,新堆置的排土場邊坡角較陡(38°~42°左右),隨著排土場高度增加繼續(xù)壓實和沉降,排土場內部出現孔隙壓力的不平衡和應力集中區(qū)??紫秹毫档土藵撛诨瑒用嫔系哪Σ磷枇?,因而可能導致滑坡。在邊坡下部的應力集中區(qū)產生位移變形或邊坡鼓出,然后牽動上部邊坡開裂和滑動,最后形成拋物線形的邊坡面,即上部陡、下部緩,以直線量度的邊坡角通常為25°~32°。
排土場內部的滑動坡多數與物料的力學性質有關,如含有較多的土壤或風化軟弱巖石;當排土場受大氣降雨或地表水的浸潤作用,將使排土場的穩(wěn)定狀態(tài)迅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