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枯?。簭拿缙谥潦斋@期均能發(fā)生,以花期發(fā)病最多。病株地上部初表現(xiàn)失水狀,通常是在主莖頂梢第2葉片首先萎蔫或側(cè)枝頂葉暗葉片自上而下急劇凋萎,葉色變淡,但仍保持綠色,故名"青枯"。植株地下部主根尖端變色軟腐,縱切根莖部,初期維管束變淺褐色,后變黑褐色。在潮濕情況下,剖視莖部,常見有渾濁的乳白色細菌液,用手擠壓可流出菌濃。自發(fā)病至枯死一般7一15天,嚴重時2~3天可全株枯死。
2、網(wǎng)斑?。河址Q云紋斑病或網(wǎng)紋污斑病,該病從花生開花到收獲均可發(fā)生,發(fā)病盛期在生長后期。主要為害葉片,其次為害葉柄和托葉。田間自然發(fā)病一般先從植株底部葉片開始,初葉片正面產(chǎn)生針頭大小的小褐點,逐漸變?yōu)楹稚敲畎撸M而擴展成網(wǎng)紋狀,邊緣灰綠。隨著病斑的逐漸擴大,最后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褐色至栗褐色大斑,病斑邊緣淺褐色,界限不明顯,導致葉片過早脫落。葉片背面初期無癥狀,后期呈現(xiàn)邊緣不清晰的淺褐色病斑。
1、實行輪作
輕病田隔年輪作,重病田輪作3~5年。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輪作,避免與大豆、紅薯套種、間種。
2、收好、管好種子
做種用的花生要及時收獲,及時曬干,存放在通風、干燥處,防潮、防霉。
3、播前種子處理
播種前精選無病種子,曬種,同時進行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3~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2.5%適樂時種衣劑按1:500(藥:種)進行包衣。
4、深翻改土
花生收獲后及時深翻土地,以消滅部分越冬病菌,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zhì)量。
5、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注意施用凈肥,增施腐熟的有機肥,追施草木灰;整治排灌系統(tǒng),提高防澇抗旱能力,雨后及時清溝排漬降濕;在花生生長季節(jié),及時中耕除草,促苗早發(fā),生長健壯,增強花生抗病能力。及時拔除田間病株,帶出田外銷毀。
1、小葉病
常發(fā)生于桃、蘋果、柑桔等植物上,發(fā)病原因可因土壤中鋅元素缺乏或不可溶狀態(tài),不能為植物吸收利用所引起。在極度鋅饑餓狀態(tài)下,桃樹葉片退綠,葉脈間黃綠相間,頂端小葉成簇,葉柄短細并早脫。蘋果小葉病,節(jié)間縮短,葉片狹小不展,葉緣向上,質(zhì)脆硬。沙礫土或堿地常因養(yǎng)分流失或鋅元素轉(zhuǎn)化為不溶性狀態(tài),不能為植物吸收利用,故發(fā)生較普遍。酸性土及有機質(zhì)豐富的土壤發(fā)病少。防治方法:一是葉面噴灑3%~5%硫酸鋅,雖可恢復,但藥效一般只限于當年;二是增施有機肥料。[2]
2、黃化病
常見于桃、柑桔、桅子花、懸鈴木等植物。葉片變薄,葉色蒼白,但網(wǎng)狀葉脈呈極細的綠色,癥狀多表現(xiàn)于植株頂端,嚴重時脫葉或壞死。病原:缺鋅。冬、春季比夏季發(fā)病嚴重。土壤堿性過大,也與缺鋅有關(guān)。防治方法:一是根際周圍,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亞鐵液;二是樹干注射硫酸亞鐵15g、尿素50g、硫酸鎂5g、水1000ml的混合液;三是葉面噴灑硫酸亞鐵溶液,可使葉面逐步恢復綠色。[2]
1、查苗補苗:若缺苗斷壟較為嚴重,馬上進行補種。補種的品種我們應該選用中早熟品種,生育期在一百二十天到一百二十五天的品種,不要選用中晚熟品種。補種以前兩小時要采取冷水泡種,泡種以后要座水點播?!币话阍诘仡^或行間種植一些預備苗,在花生2—3片真葉時帶土移栽。
2、滅茬除草:麥收后要及早進行深中耕滅茬、鋤草保墑,以調(diào)節(jié)土壤中水、氣、熱等物理狀況,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fā)育和根瘤形成。中耕時將壟內(nèi)的土鋤向壟間,控制早期花的下針?;瘜W除草可畝用10.8%精喹禾靈乳油30-40ml兌水15-30公斤,均勻噴霧。噴藥時一定要準確,均勻。
3、病害防治:花生苗期最常見的根部病害包括青枯病、莖基腐病、白絹病、病毒等,相對蟲害,病害更應該引起重視。花生高產(chǎn),愛上福達花生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