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洪根本目的是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下面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下。
6月29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在國新辦舉行的當前防汛抗洪工作有關(guān)情況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防汛抗洪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社會響應程度和社會支持程度是防汛抗洪的重要方面,需要全民全社會高度重視防汛的安全,積極響應預報。
劉寧介紹說,從防汛的角度來看,降雨和洪水有異位的過程,在空間上不一定是一塊降雨的地方對應一塊洪水的發(fā)生,有一個徑流產(chǎn)生的過程。氣象預報和水文預報有密切銜接,根據(jù)統(tǒng)計,水文預報如果能夠提前半天到一天,所產(chǎn)生的防洪效益可以減少災害損失1/5到1/3。這關(guān)乎社會的響應程度,如果防汛意識、安全意識很強,積極響應預報,效益和收效就會好得多。
一是組織準備。層層成立防汛抗旱指揮部,堅持“一把手”負總責,黨政同責一起抓,各成員按照責任分工抓落實;密織責任網(wǎng)絡,明確各水庫、堤防、干渠的防汛責任人,并簽訂責任狀,迅速進崗到位;組建防汛抗旱應急分隊和民兵預備隊,確保關(guān)鍵時刻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
二是工程準備。搞好水庫堤防除險加固、堰塘整修、泵站檢修、渠道維修和清淤拆違,排查各種工程隱患,下達限期整改通知,確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三是預案準備。寧可信其有,防患于未然。分別制定河流、水庫、干渠、農(nóng)村、集鎮(zhèn)防汛預案,各部門通力協(xié)作,確保遇到災情時人員有序轉(zhuǎn)移,減輕財產(chǎn)損失。
四是物資準備。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對各村、各水庫及水管單位下達防汛搶險物資儲備計劃,必須在主汛期到來之前補齊備足,確保汛險時能隨時調(diào)用。
除了還準備了大量食品、飲用水、藥品等救援物資外,還需要準備好搶險物資。
1、防汛物資主要涉及到防汛搶險物資是防汛搶險物資的簡稱主要包含兩大類:防汛搶險工具與設備和防汛設備物資。
2、防汛搶險工具和防汛設備物資,具體包括:
(1)專用搶險機具:拋石機、植樁機。
(2)運輸設備:拖拉機、翻斗車、汽車、駁船。
(3)機械設備:推土機、鏟運機、挖掘機、裝載機、壓實機械。
(4)照明設備:應急手持電燈、柴油發(fā)電機組、汽油發(fā)電機。
(5)通信系統(tǒng):海事衛(wèi)星系統(tǒng)、救生設備、非充氣式救生衣、充氣式救生衣、溺水自動救生器、水上安全帶、玻璃鋼救生艇。
(6)砂石料:砂、石子、塊石、料石。
(7)土工合成材料:土工織物、土工膜及土工復合材料、土工特種材料4大類。
一、下大暴雨時怎么辦
暴雨若持續(xù)不停,就該提前做好防洪準備。地勢低洼的住宅區(qū)、商業(yè)區(qū)可采取圍堵的措施。如用沙袋,草包、檔板等堵在門口等進水處,可有效地防止雨水進入建筑內(nèi)。不要將垃圾、雜物等丟進下水道,以防堵塞后排水不暢。一旦房屋進水,立即切斷電源及氣源。暴雨期間盡量不要外出,如必須外出,應繞開積水嚴重的地方。最好走路中央,因窨井等一般都設在路邊。
二、暴雨中身處戶外怎么辦
汛期中下大暴雨時,不要在河道或較低洼地行走。高山及坡谷不是避災處。無論是處在危房里、危墻下還是危橋上,都必須及時轉(zhuǎn)移。不可在河堤及水庫壩上久留,以免洪水沖垮堤壩。暴雨容易引起巖洞坍塌,因此不要在巖洞里避雨。下大暴雨時,不要在河道及溝谷、洼地中行走或停留,因為這里往往是洪水最先到達的地方。千萬不要攀登電線桿,避免發(fā)生觸電事故。
1、遇到險情怎么辦
在冷靜沉著、果斷應對,防止和延緩險情、災情擴大的情況下,及時撥通城市防汛辦公室的值班電話,說明事發(fā)的詳細地點,險情程度,被困人數(shù),聯(lián)系電話,施救要求等,以便及時派人派車攜帶器材實施緊急援救。也可及時撥打其他社會求助電話,由他們轉(zhuǎn)告我們以便聯(lián)合開展救援行動。
2、如何應對暴雨山洪
暴雨洪水發(fā)生前:
(1)在城區(qū)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帶、山體滑坡威脅區(qū)域建房,避免將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頂沖的地方。不要人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斷面。每年夏初要對房前屋后進行檢查,留心附近山體變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縫滑坡跡象。
(2)城鎮(zhèn)居民、商場、學校、廠礦企業(yè)等要熟悉周圍環(huán)境,自備必要的防水、排水設施,如帆布、編織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聽當?shù)貧庀蠓姥床块T的預報。商場、學校、廣場等人群密集區(qū)要及時做好人員疏導轉(zhuǎn)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