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甲胺磷的作用對象主要是咀嚼式、刺吸式口器蟲害,其殺蟲效果非常明顯,同時持效期也非常的長,在農(nóng)業(yè)主要是用于果樹以及小麥、水稻上的蟲害防治。在對蟲害防治的時候主要是通過對昆蟲乙酰膽堿酯酶的抑制來殺死害蟲。
在使用乙酰甲胺磷的時候要切記的是,在蔬菜使用時其有效安全間隔期為一星期左右,如果溫度低話為9天左右,同時每個季節(jié)在使用乙酰甲胺磷的時候最多不要超過兩次。如果用于小麥玉米等作物上,有效的安全間隔期是兩周,同時每個季節(jié)最多只能噴施一次。乙酰甲胺磷果樹上使用的時候切記不要使用在桑樹或者茶樹上,與其他農(nóng)藥混合使用的時候也不要與堿性的農(nóng)藥混合使用,否則會分解掉乙酰甲胺磷的藥效。
甲胺磷主要成分:含量:50%乳油;25%乳油;2%粉劑。
熔點(diǎn):44.5℃
密度:1.32
閃點(diǎn):212 °C
沸點(diǎn):高溫分解
外觀與性狀:純品為白色針狀晶體,工業(yè)品為無色粘稠狀液體,冷卻或放置后能析出針狀結(jié)晶。
熔點(diǎn)(℃):43(純);18~25(工業(yè)品)
飽和蒸氣壓(kPa):0.00004(30℃)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
分子結(jié)構(gòu)數(shù)據(jù):
1、摩爾折射率:31.46
2、摩爾體積(m3/mol):109.7
3、等張比容(90.2K):283.1
4、表面張力(dyne/cm):44.4
5、極化率(10-24cm3):12.47。
甲胺磷是我國目前產(chǎn)量最大的一種高效、高毒有機(jī)磷殺蟲殺螨劑,對害蟲具有觸殺、胃毒、內(nèi)吸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對螨類還有殺卵作用,持效期較長,對蚜、螨可維持10天左右,對飛虱、葉蟬約15天,對高齡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殺蟲譜廣,主要是以乳油對水噴霧,用于防治水稻、棉花、甘蔗、大豆和觀賞植物的多種害蟲,以拌種、撒毒餌或撒毒土等方法用于防治地下害蟲。甲胺磷對人畜高毒,不宜用于觀賞、蔬菜、茶樹、煙草及藥用植物,在可施用的作物上使用要嚴(yán)格遵守安全間隔期,在稻麥?zhǔn)崭钋?個月內(nèi)停止用藥。禁止采用機(jī)動彌霧機(jī)噴灑,也不能用低容量噴霧。
甲胺磷通常用作農(nóng)藥,由于毒性強(qiáng),在日本等部分國家已禁用,中國大陸從2008年起亦公告停止生產(chǎn)及使用。
乙酰甲胺磷的持效期較長,達(dá)10~15d,比較適合世代重疊的害蟲防治,它能有效的殺死蚜蟲、棉鈴蟲、食心蟲、梨木虱、卷葉蛾等蟲害,使用方法:
1.蔬菜害蟲的防治 菜青蟲在幼蟲2-3齡期進(jìn)行防治,小菜蛾在1-2齡幼蟲盛發(fā)期防治,每畝用30%乳油80--120 毫升,兌水40--50 千克噴霧。 蚜蟲每畝用30%乳油50--70 毫升,兌水50--75千克均勻噴霧
2.水稻害蟲的防治 稻縱卷葉螟,每畝用30%乳油125--225毫升,兌水60--75千克噴霧。 稻飛虱每畝用30%乳油80-150毫升,兌水60--75千克噴霧。
3.棉花害蟲的防治 棉蚜每畝用30%乳油100--150毫升,兌水50--75千克噴霧。 棉鈴蟲主要防治棉田二、三代幼蟲,紅鈴蟲防治適期為各代紅鈴蟲發(fā)蛾和產(chǎn)卵盛期,其用量都為每畝30%乳油150--200毫升,兌水75--100千克常量噴霧。
甲胺磷遇強(qiáng)酸或堿分解,對銅、鋼有腐蝕性。
急性經(jīng)口毒性LD50為(mg/kg):大、小白鼠為30,豚鼠為30~50,兔為10~30,母雞為25,鵪鶉為25.7。雄大白鼠急性經(jīng)皮毒性LD50為50~110mg/kg。每天以0.75mg/kg甲胺磷喂狗兩年,未引起顯著的反?,F(xiàn)象;每天用含10mg/kg甲胺磷的飼料喂大白鼠兩年,對大白鼠無影響。
對魚毒性TLm(96h)為:金魚100mg/L,鱒魚51mg/L,虹鱒魚46mg/L。ADI為0.002mg/kg。
禁配物:強(qiáng)氧化劑、強(qiáng)堿。
毒理學(xué)數(shù)據(jù):
1、急性毒性
LD50:20~29.9mg/kg(大鼠經(jīng)口);50mg/kg(大鼠經(jīng)皮)
LC50:525mg/m3(大鼠吸入,1h);19mg/m3(小鼠吸入)
甲胺磷的作用
甲胺磷是一種內(nèi)吸性很強(qiáng)、兼有觸殺和胃毒作用的有機(jī)磷殺蟲劑。對蚜蟲、螨類、稻葉蟬、稻飛虱的防治效果優(yōu)于對硫磷、馬拉松。還可用于防治棉鈴蟲、粘蟲、三化螟、稻縱卷葉蟲及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用于防治蚜蟲、浮塵子、稻飛虱、稻薊馬、粘蟲、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等害蟲。
甲胺磷的使用方法
50%乳油使用1000~倍液(每畝50~100ml對水50~57kg)噴霧,可有效防治棉蚜、棉鈴蟲、棉紅蜘蛛、棉薊馬、稻飛虱、稻螟、花生蚜蟲、大豆螟蟲、果樹蚜蟲和紅蜘蛛及小麥蚜蟲和紅蜘蛛及小麥蚜蟲。
稻飛虱、螟蟲大量發(fā)生時,每畝用100~125ml對水300kg潑澆。防治玉米螟,每畝用50ml對水100~125kg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