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家庭應急救災包可分為地震應急包、火災應急包、臺風應急包等類型。汶川大地震之后,應急包曾經(jīng)一度引起公眾的重視。但目前我國家庭應急救災包并不普及。據(jù)調查報告顯示,有近83%的受訪者表示對家庭應急救災包不了解。應急救災包能發(fā)揮你意想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地震發(fā)生后,按照震區(qū)偏遠程度的不同,食品和水一般都會在3天內由救災部門運達,但怎么撐過這3天,有沒有準備應急救災包幾乎是天壤之別。應急包內應配備高質量的無菌敷料,紗布,繃帶,碘酒及棉棒等,可以在意外發(fā)生時有效防止傷口感染。創(chuàng)新型的碘酒及棉棒,即安全衛(wèi)生,又使用極為方便。應急包并不昂貴,但對一般居民來說,一個小小的包在關鍵時刻能夠救命。
平時就要注意學習防震減災知識,日常進行地震演練。平時就要了解居家和工作場所附近的應急避難場所,比如空曠地帶。及時清理樓道,將室內高處重物移走,以防阻塞疏散通道和被墜落的重物砸傷。
家庭地震應急包里應備好手電筒、收音機、礦泉水、方便面和餅干、外傷藥、結實的繩索、貴重物品和一定數(shù)量的現(xiàn)金等。還應配備高質量的無菌敷料,紗布,繃帶,碘酒及棉棒等。應急包上要寫好聯(lián)系方式,包內物品定期更換。
地震的突發(fā)性很強,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因此,家庭在平時要準備一個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用帆布旅行袋最好(20-35升背包一個)。一般應放置在靠近門口的地方,而且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知道。防震包所裝物品數(shù)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攜帶。家庭防震包包括: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藥品、電筒、干電池等,把這些東西集中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輕巧的小提箱里。
地震的突發(fā)性很強,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勝防。因此,家庭在平時要準備一個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家庭防震包也可以自制的。
防震包用帆布旅行袋最好(20-35升背包一個)。一般應放置在靠近門口的地方,而且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知道。防震包所裝物品數(shù)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攜帶。
家庭防震包自制
一、求救裝備類:
1、口哨(呼救用,求救必需品);
2、紅光鐳射筆一支(若在夜晚可以打開當作指示遇險地點,光線有一定的透射力。);
3、瑞士軍刀一把(被掩埋后沒氧氣很難受,實在不行自己挖一挖周邊的土,空間整大點,或者挖個透氣孔。不過要仔細觀察分析四周的土方壓力啊,不要隨便亂挖。);
4、FM收音機(可以收聽外面的情況,保證自己不會與世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