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法分子又玩起了假招聘、真騙錢的新花樣,民警提醒求職者,求職時別被高薪蒙蔽,這樣的陷阱要避開。
培訓即能上崗,拿不起培訓費就忽悠辦網(wǎng)貸;想求職就要交 199 元報名費,收完費就跑路;收集求職者信息,連身份證、銀行卡信息也要。近日,不法分子又玩起了假招聘、真騙錢的新花樣,民警提醒求職者,求職時別被高薪蒙蔽,這樣的陷阱要避開。
被騙走高額培訓費,還背了一身貸款
小張即將大學畢業(yè),他看到一家公司招聘銷售人員的信息,底薪 4000 元,加上提成和出差補貼,月薪有望近萬元,小張動心了。招聘的男子稱,只要經(jīng)過兩個月的崗前培訓就能上崗,但要收取培訓費 7999 元。這筆培訓費讓小張打了退堂鼓。男子又稱,之所以要應聘者繳納高額培訓費,就是怕公司辛苦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輕易跳槽,如果求職者簽訂正式用工合同后,并做滿一定的工作年限,這筆培訓費將如數(shù)返還。
盡管如此,小張也拿不出這筆錢。男子建議小張使用網(wǎng)上的貸款軟件貸款繳納培訓費,以后每個月分期還款即可,第三個月即可用開到手的工資償還貸款。在男子的指導下,小張用學生證申請網(wǎng)上貸款。然而,小張等了一個月也沒有得到培訓通知,再聯(lián)系公司卻發(fā)現(xiàn)對方早已聯(lián)系不上,培訓費打了水漂,還欠下了高利息的貸款。
民警點評:很多不法分子冒充招聘單位向急于找工作的大學生下手,他們以高薪和保證就業(yè)為誘餌,騙學生繳納高額的培訓費,沒有錢就勸去辦網(wǎng)貸。到最后學生不僅沒有工作機會,還背負了貸款的高額利息。
收完考試費就 “ 失蹤 ”,輾轉(zhuǎn)多地騙 “ 小錢 ”
“ 公司文職,月薪 8000 元,五險一金 ”,大學生馮雪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則招聘啟事。招聘者稱想要應聘,必須通過公司的統(tǒng)一考試,考試費為 199 元,筆試面試合格者方可錄用。為了爭取到這份高薪職位,馮雪投了簡歷,并繳納了 199 元考試報名費。然而,正當她摩拳擦掌備戰(zhàn)考試時卻發(fā)現(xiàn),招聘者已人去樓空。被騙的不光馮雪一人,很多人認為被騙的 199 元不算多,便不報案追究了。
民警點評:騙子以高薪為誘餌,想應聘就要繳納考試費。很多求職者奔著高薪選擇一試高下,他們繳納的考試費用并不多,從 199 元至 299 元不等,當發(fā)現(xiàn)被騙時,也因被騙成本不高選擇放棄追究。騙子正是抓住了人們的心理和數(shù)額不夠詐騙案件立案標準,在全國各地以此種方式進行詐騙,積少成多。求職者應聘時,要對公司的相關背景進行考察,不要輕易繳納所謂的考試費、服裝費、押金、誠意金等,以防上當受騙。
填簡歷時套個人信息,或被電信詐騙利用
在網(wǎng)上留招聘信息,以電郵的形式將個人資料送到招聘者手上,為了方便快捷,很多企業(yè)和學生都選擇用這種方式對接。很多公司都將需要采集的應聘者信息制作成表格,讓求職者填寫。一些不法分子喬裝成招聘單位,除了讓應聘者填寫姓名、學歷、實習信息這些必要的資料外,還讓求職者提供家庭住址、成員資料、身份證和學生證電子版,甚至銀行卡信息等。
佰佰安全網(wǎng)提醒:這些信息,在求職者看來很多屬于 “ 正常情況 ”,但個人的隱私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采集并利用,日后可能會衍生電信詐騙犯罪。對個人隱私的資料,學生一定要注意保管,不要輕易泄露。
責任編輯:慕丹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