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詐勒索中“威脅、要挾”的內容,法律沒有限定,絕不應止于“以未來的不法侵害相要挾”,也應包括“以未來合法行使舉報權利”相威脅。
敲詐勒索中“威脅、要挾”的內容,法律沒有限定,絕不應止于“以未來的不法侵害相要挾”,也應包括“以未來合法行使舉報權利”相威脅。
蘇某 圖片來自微博
WePhone創(chuàng)始人兼開發(fā)者蘇某在遺帖中稱,其前妻翟某以舉報他的“公司有漏稅行為”和“網(wǎng)絡電話功能是灰色運營”相威脅,迫使他在協(xié)議離婚時給予了前妻上千萬的巨額財產。新京報刊發(fā)評論稱,“除非翟某捏造事實進行誣告,否則舉報蘇某偷稅、非法經(jīng)營乃其法律權利,對此合法舉報,就很難說她是‘以未來的不法侵害相要挾’”,意即不成立敲詐勒索。(此前新京報評論:程序員自殺,斷言前妻“敲詐”為時尚早)
我認為,哪怕以合法舉報的手段相要挾,但非法占有他人數(shù)額較大的財產,同樣成立敲詐勒索罪。
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所謂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的行為。該罪有三個要件,一是主觀要件,要求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二是客觀要件,要求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索財物;三是罪量要件,要求達到法定的“數(shù)額較大”或“多次敲詐”的追訴標準。
本案中,如果翟某確實應分得多達千萬的夫妻共同財產,則其主觀上的“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要件就不具備,敲詐勒索自然免談。對此,已刊發(fā)的評論也承認,“若網(wǎng)帖屬實,翟某在夫妻關系存續(xù)不到兩個月的情況下,提出如此巨額的財產分割要求,根本得不到法律支持。”故對翟某“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爭議不大。
涉事雙方的微信截圖 來自網(wǎng)絡
爭議主要集中于第二個要件是否具備。作者認為敲詐勒索罪中的“威脅、要挾”的內容,必須是“捏造事實進行誣告”。而捏造事實向有關機關告發(fā),是誣告陷害罪而不是敲詐勒索罪的要件,作者顯然是將兩罪要件混淆了。其實,敲詐勒索中第二個要件中的“威脅、要挾”的內容,法律沒有限定,絕不應止于“以未來的不法侵害相要挾”,也應包括“以未來合法行使舉報權利”相威脅。只要行為人要挾的手段能讓被害人心理產生巨大恐懼,致使被害人處分財產,行為人因而非法獲得財產,就足夠了。
至于第三個要件即罪量要件,自然沒問題。拿北京為例,敲詐勒索罪的立案起點僅3000元,數(shù)額巨大的起點則為6萬元,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起點也僅為40萬元。若本事件中蘇某的遺帖屬實,涉案金額應達上千萬,遠超“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起點。
法律為敲詐勒索罪設定了三檔法定刑,數(shù)額較大的法定刑為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數(shù)額巨大的法定刑為3至10年;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法定刑為10年以上15年以下,都可以并處罰金。本事件若翟某真如遺帖所稱強索財物超千萬,顯然應在第三檔法定刑范圍內責罰了。
一個家庭的和睦和諧,是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缺少一個成員的努力,家庭的和睦和諧是一句空話。生活中遇到感情問題要冷靜分析,不要沖動,采取極端方式解決,以免發(fā)生人身安全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場面。下面請看以下佰佰安全網(wǎng)為您帶來的安全科普知識,希望對您的生活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孟洋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