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90后姑娘馮某在家反復翻看自己愛慕已久的轎車照片,苦于資金不夠無法購買,便想到網(wǎng)上尋求新的機會,于是在網(wǎng)上填寫了車貸貸款信息,不料貸款不成反被騙13500元。
清明假期,90后姑娘馮某在家反復翻看自己愛慕已久的轎車照片,苦于資金不夠無法購買,便想到網(wǎng)上尋求新的機會,于是在網(wǎng)上填寫了車貸貸款信息,不料貸款不成反被騙13500元。
23歲的馮某剛參加工作不久,每天上下班要轉2輛公交1班地鐵,來回三四個小時,買車成了馮某的頭等大事。剛工作的她沒什么存款,又不想伸手向父母要,于是她在在網(wǎng)上填寫了車貸貸款信息,準備辦理貸款。
某天晚上,馮某接到北京市某投資公司的電話,稱他們公司可以辦理貸款,讓馮某把詳細信息發(fā)給他。買車心切的她當即就把自己的信息發(fā)給了對方,對方告訴她10分鐘左右如果通過銀行初審,需要支付500塊錢的包裝費。一會兒,對方聯(lián)系馮某說初審通過了,這幾天會下款。然后馮某就通過支付寶轉賬500元給了他們的“財務賬戶”。一天后,對方打電話過來說款下來了,讓馮某打3000塊錢的手續(xù)費,馮某一一照辦,通過支付寶轉賬3000元到他們的“財務賬號”。
“之后一個自稱姓楊的經(jīng)理打電話給我說,款的確是下來了,但怕我沒有償還能力,需要走個流水”。馮某向民警說道。馮某往對方提供的賬戶先后轉賬5000元,共轉10000元。之后,馮某撥打他們公司電話,公司說沒有這兩個人,馮某才知被騙,遂報警。目前,棲霞公安分局攝山派出所已立案偵查。
佰佰安全網(wǎng)提醒:若需要貸款,應該到銀行去辦理。銀行的貸款一般都要由貸款人親自到行辦理,對通過電話、短信、網(wǎng)絡等發(fā)布的貸款信息,不要輕易相信,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受騙。
責任編輯:吳夢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