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一小伙子打算和女友結(jié)婚,女方提出10萬元彩禮,父母表示拿不出來,小伙子便喝農(nóng)藥輕生。
有媒體報道,一小伙子打算和女友結(jié)婚,女方提出10萬元彩禮,父母表示拿不出來,小伙子便喝農(nóng)藥輕生。對于這樣的事情,輿論上很快陷入“彩禮惡俗論”的爭執(zhí),認為是10萬元彩禮將小伙子逼上絕路。可事實上,10萬元彩禮和自殺卻并不構成必然關系。
作為“彩禮”這種風俗,在絕大多數(shù)地域都存在,只要不是太過分,多數(shù)家庭還是可以接受。不過,也有一些地域,過分將“婚戀”功利化,就導致一些新人在結(jié)合的過程中,遭受很大的阻力。因此,出現(xiàn)“彩禮惡俗”的論調(diào),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隨著婚俗秩序的不斷進化,“彩禮”的風俗在大都市里越來越簡化。對于雙方父母而言,只要兒女們過的幸福,很多人都越來越不計較這些。坦白講,將彩禮奉為結(jié)婚重頭戲的認知觀念,很大程度上和家庭物質(zhì)豐裕度有一定的關系。
從普遍的觀感來看,婚俗的開化程度,城市顯然要比鄉(xiāng)村大一些。坦白講,主流的認知來看,結(jié)婚的時候,物質(zhì)是否充裕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彼此精神契合,雙方努力上進,生活總還是可以過的很好的。就比如拿不出10萬元彩禮,就自殺的小伙子,暫且不論他目前的工作收入如何,長遠來看,10萬元對于一個家庭來講,或許并不算什么大錢。這對于男方和女方來講,都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當然,我們不得不否認,有一些家庭的父母對于婚戀的物化觀念,已經(jīng)根深蒂固。作為嫁女兒,在他(她)們看來就是要吃飽穿暖為先,夫婿人品為后。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包辦婚姻的事情也并不在少數(shù)。這種情境下,作為兒女們就更應該要獨立自主,要不然很容易被推入火坑,一輩子后悔。
就比如報道中提到的這對新人,戀愛是自由的,結(jié)婚卻存在一定的“父母包辦”,某種意義上屬于“半自由半包辦”的婚戀狀態(tài)。類似這樣的“婚戀模式”,就目前而言,還屬于很普遍的狀態(tài)。只不過,有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好一些,也就不覺得為難,可是經(jīng)濟條件差一些的家庭,就容易催發(fā)分歧。
不過,作為一個即將進入新生家庭的人來講,也要清楚一個事實。彩禮趨向功利化著實是一種惡俗,但是為逃避困境就自殺卻顯得有些愚蠢。一個人期待進入婚戀的組織模式?jīng)]有錯,但是婚戀組織關系失敗后,也應該坦然面對。
說到底,人終究是獨立的個體,無論是戀愛還是不戀愛,無論是結(jié)婚還是不結(jié)婚。所以,當期許的組織關系破裂時,也并非是完全絕望的時刻。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人最壞的結(jié)局莫過于還是一個人。當然,我們不是說感情不重要,婚戀無所謂。
而是希望人們在面對婚戀關系的建立時,能以一種更為理智的行為面對,而非關系破裂就認為是人生的意義全無。因此,從根本上講,生命的意義應該大于一切,無論怎樣的感情撕裂,都不該成為一個人自殺的理由。所以,對于以死逃避困境的人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不明智的。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有一些人確實抗逆能力差。所以,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作出極端性的選擇,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知道,拿不出彩禮就自殺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我們雖然不清楚,他的女朋友在未來會不會嫁給他,但是他的脆弱易碎,還是會將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打折扣。
所以,我們常講,面對感情分歧最好的狀態(tài)是不卑不亢,而非過度懦弱或沮喪。如果一段婚姻的結(jié)合,死在物質(zhì)的層面也不要悲傷,男方莫怪女方物質(zhì),女方也莫怪男方貧賤,無論怎樣,對于雙方都是一種選擇,被動也好,主動也好。
作為成年人,比起抱怨來講,對結(jié)局負責可能更重要。甚至,就絕大多數(shù)因彩禮分歧,而導致關系破裂的新人,多半緣于認知上的狹隘。說到底,彩禮重要,可作為人來講,更為重要。但是,多數(shù)時候,擰巴在漩渦里,很少有人能扭轉(zhuǎn)局面,直面慘淡。
不過,也有一些人,是屬于深陷自尊陰暗面導致的結(jié)果。一般來講,低自尊的人更容易促發(fā)自身的過失行為。高自尊則有利于培養(yǎng)主動,樂觀的感覺。比如,一些心高氣傲的孩子,在受到自尊威脅時,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對抗狀態(tài)。而那些對自身判斷清晰,不在乎外在評價的人,可能就會顯得瀟灑自如。
所以,我們常講,在和別人融洽相處的同時,要盡可能的做自己,即便自己已經(jīng)戀愛或結(jié)婚,都要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的個性,而非因?qū)Ψ降囊缶蛦手咀晕?。甚至,對于關系的建立,也要搞清楚是雙向的。而非因關系破裂就將責任全部背負在自己身上。
說到底,這是一種自我服務偏見的典型模式。幾十年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斷言:“大對數(shù)人都看不起自己,或覺得自己沒用”。也就是多數(shù)人存在“自卑情結(jié)”,所以反撲的結(jié)果是,大多數(shù)人都對自我評價比真實的自我要高出很多。這種情況下,要是“自我服務偏見”和“外界服務評價”相差太大的時候,就容易走向極端。
佰佰安全網(wǎng)提醒:對于以死亡逃避困境的人來講,十之八九比較自卑,或物質(zhì)層面,或精神層面。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拿不出彩禮就自殺的小伙子”,或許就相對更容易一些。只是,無論怎樣,我們還是希望人們活出自己,樂觀主義的面對所處的世界,而非將自己的生命寄托在某人或某物身上。
責任編輯:趙秀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