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生們心理問題比較多,尤其是初中和高中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處在青春期,不 愿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心理比較扭曲,那么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呢?
青春期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它也是人們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生理機能逐步增強,內分泌機制完善,心理的變化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相應的發(fā)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期?!扒啻浩诰C合癥”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種生理失衡和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失衡病癥,那么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呢?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適當的自卑感可以激發(fā)自己去彌補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過度自卑會導致抑郁,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部分孩子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屢犯錯誤,所以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他們受到的批評多于表揚、指責多于鼓勵、懲罰多于引導。于是自認為無藥可救、低人一等,變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棄、消極頹廢。形成一種“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謂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并與一般常態(tài)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不少孩子由于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疑慮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確對待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批評教育。他們懷疑一切、目空一切,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無端否定,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消極抵抗。
3.厭學心理
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tài)度等心理狀態(tài)及其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據調查,厭學學生在中學生中高達50.14 % ,其中初二最高,達66.18%。他們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喪失上進的信心,學習欲望低下,重者甚至對學習喪失興趣,把學習視為苦差事,上課懶得開課本,作業(yè)不能獨立完成,盼望著早點畢業(yè)以求解脫,更嚴重者根本不學習,終日渾渾噩噩,看到課本就頭痛,坐進教室就犯愁,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對老師缺乏感情,部分學生最終輟學流失。
4.早戀問題
所謂早戀,指青少年中間過早地發(fā)生或發(fā)展著的戀愛現象。判斷是否早戀的依據大致有兩點:一是生活自立的程度;二是戀愛的年齡與法定最低婚齡相差的程度。
早戀是青春發(fā)育期容易出現的一種現象,伴隨著身體的發(fā)育成長、生殖系統的成熟,中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對異性的好奇與向往,男女生之間易產生朦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說、影視媒體的推波助瀾,對孩子的性心理發(fā)育來說是種催熟劑,再加上家長、教師過于嚴厲的批評和監(jiān)督,使學生產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這更容易使學生走入早戀的誤區(qū)。
5.迷戀網絡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絡越來越多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網絡在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說孩子迷戀網絡的問題,有的學生自制能力很差他們走
進網絡就走不出來了,就會迷戀上網絡,比如說,有個咨詢我的家長,他家有個孩子,讀高中一年級的時候迷戀上了網絡,呆在網吧里幾天幾夜都不出來,學校找不到他就通知了家里,后來在一個很隱蔽的網吧里找到了他,他就跟瘋了似的,直上網吧跑,最后只好輟學在家。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一:性沖動的困擾
據調查,不少青少年對“性”持有不正確的認識,有的視它為下流 、骯臟、見不得人,難以啟齒、無所適從,以致對自己的性沖動感到羞愧、自責、苦惱和困惑并產生厭惡與恐懼心理等等。其實性沖動是男女青年生理心理的正常反應,是在性激素的作用和外界有關刺激下產生的,并不是不純潔、不道德或可恥的行為。產生上述不正確的看法的青年如不及時醒悟會造成心理障礙。對性的沖動要靠性道德來約束自己,采取可行的方法調適。如,當產生性沖動時用內心壓抑的方法予以排解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適度的壓抑是社會化的需要也是一個人性心理健康的反映。然而嚴重的壓抑感則有害身心健康。另外還可用一種積極的建設性的、能為社會接受的欲望或方式來取代性欲,如用繪畫、音樂、體育活動、從事勞動,或男女友誼交往等,使性能量得以轉移、性情感得以平衡。這種方法即是升華。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二:手淫
手淫問題在青春期是一個極為普遍的性行為問題,但許多研究材料表明,青少年對手淫問題有許多不正確的看法,這些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有過手淫經驗的青少年常常對此感到內疚,手淫后感到情緒低落、擔心、困惑、害怕、痛苦??梢院敛豢鋸埖卣f,手淫就像一個魔鬼折磨著青少年。他們認為手淫有害于身體、損害大腦、有害性功能,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三:遺精的困擾
在沒有性交或手淫的情況下射精,稱為遺精。遺精多發(fā)生于夜間睡眠中,這稱為夢遺。在清醒狀態(tài)下的遺精,稱為滑精。遺精是男性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因為男性到了青春發(fā)育期,睪丸不斷分泌大量的雄激素,同時產生大量精子,精子與精漿共同組成精液。精液不斷產生并不斷積聚在輸精管內。當精液達到一定飽和狀態(tài)時,便會通過遺精的方式排除體外。中學生的初次遺精時間最早為11歲,多數在13歲以后出現。遺精雖然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它的間隔日期沒有規(guī)律。一個月遺精在7—8次內均屬正常。這7—8次遺精的分布不均勻,也許連續(xù)幾天每晚遺精,也許每周1—2次。遺精次數過于頻繁,尤其是夢遺,可能會擾亂睡眠,引起心理緊張、頭痛頭暈,無精打采,胃納不佳,渾身無力等癥狀。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四:月經的困擾
月經是青春期女子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月經期間,女生常會引起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而這些不良的情緒反應,反過來又可能會引起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并對女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正確地進行關于月經的心理衛(wèi)生教育,對于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期性心理問題之五:男女交往
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如何與異性交往,也有一系列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需要解決。愛是一種常常被一些比較稚嫩的中學生所誤解的情緒。迷戀可能會使一個男孩子或一個小姑娘陷入混亂狀態(tài)。有時,中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永久地陷入了情網,其實他們正在經受的感情是一種迷戀,一種強烈的欲望,甚至是一種人皆有之的性欲萌動。迷戀是一種突然而強烈的陶醉,是一種既正常又有用的情緒,但它不同于持久、謹慎、成熟的愛。
一、情感問題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時光,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征漸漸發(fā)育。此時的青少年,情緒有些為敏感,易沖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向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感,如與同齡人的感情糾葛等等。
二、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困擾青少年的最主要問題之一,其中是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與同學的關系問題;與父母關系的問題。
三、學習問題
青少年時期正處在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習是主要的任務,圍繞著學習產生的問題占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
(1)很容易陷入虛榮
隨著生理上的發(fā)育和社會交往的不斷增多,女孩的自尊心本來應該越來越強,但是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大腦的發(fā)展,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下降了。女孩子又極愛面子,喜歡用一些裝飾品打扮自己,以求得周圍人喜愛的目光。這樣,自尊就容易被迫求虛榮所蒙蔽。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通常都對成人世界充滿了好奇,也有些爭強好勝和渴望自我表現。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都用片面的虛榮去滿足自己,比如化妝、買時尚衣服,開始可能只是對未知世界的一種好奇而已,但是為了顯酷,顯輕松、瀟灑、大方,這種好奇就慢慢地轉為了一種虛榮心。若任憑這種不良心理發(fā)展,就有可能讓女孩變得更加不自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憑借外物幫忙,而自己不去多做努力。
(2)極度追求個性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反叛心理也越來越重,總企圖追求一種個性的解放,企圖在蕓蕓眾生中彰顯自己的獨特。這本無可厚非,關鍵是,她們往往會不惜一切代價標新立異,只要與眾不同,就不管是否合理。一般來說,我們看到陽光,會想到希望,但是為了創(chuàng)新聯想到死亡,這就讓人頗為費解了。這種情況出現多了,很可能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還有一些孩子的追求個性,其實就是一種目光渴求癥。真正的個性是一種內心上的,不局限于外表,一味追求自己與眾不同,也是一種心理問題。
(3)反應激烈,有失偏頗
雖然每個人對同樣的事物反應速度與程度各有差異,但一般不會太大。如果女兒在對待某件事上的反應與其他的孩子大相庭徑,甚至表現得偏于極端,那么說明她的心理不健康。比如孩子因考試失敗而萌生輕生念頭,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
(4)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滿心理
俗話說“青春的氣息是一種激情,是一種不老的傳說”,但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容易產生疲憊,對生活也會有不滿的心理,比如,生活內容貧乏單調,或是被日益沉重的學習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無暇享受文化生活的樂趣等,這時候,孩子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5)不能適應環(huán)境
女孩子都喜歡有安全感,因此不喜歡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但是一般來說,一旦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也能夠自覺去調整。如果女孩不能迅速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這也是心理有問題的一種表征。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適應環(huán)境,往往采取逃避現實的方法。但逃避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能是自我欺騙。久而久之,還會發(fā)展成病態(tài)。父母要及早辨別并加以改正。
(6)消極愁悶的心理
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因為情緒極不穩(wěn)定,憂愁沮喪經常會出現。最初,她可能是受到了某些小的刺激,也可能是受到了打擊,如果憂愁一直解不開,那么很可能就發(fā)展成自卑,她會經常貶低自己的能力和品質,甚至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因此,父母不要漠視孩子的愁悶心理。
(7)否定自己愛的萌動
青春期女孩的性意識覺醒得比男孩早,她們往往對身邊同齡的男孩子沒有什么感覺,但是會對比自己大一些的男孩子產生愛慕心理,想要和他們談場戀愛,甚至出現性欲望。有的女孩子因此產生內疚自責、犯罪感等心理。如果這種心理得不到緩解,那么孩子就難以正確認識自己,從而降低自尊和自信。父母要告訴女兒,實際上,這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正?,F象,只要多學習些有關科學知識,就能沖破這種障礙,從而正確對待友情和愛情,順利度過這段青春發(fā)育期。
(8)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已經跟小孩子有所區(qū)別,但是由于其人生閱歷較淺,因此,是非觀念容易模糊。如果父母們依舊采取封閉式的教育,觸動孩子的逆反心理,會導致他們更加是非不分,甚至誤入歧途。
1、犯錯誤。由于心理不健康,會導致一個人犯很多錯誤,有的甚至是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如: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緒,有較嚴重的心理問題,而與同學打架,到社會上去打架,甚至動手打人,輕則犯錯誤,重則觸犯刑法。
2、人生失敗。很多人一輩子就碌碌無為,不僅學習不好,甚至影響正常的生長,其癥結就是因為他們心理不健康。由于患心理疾病,他們不得長期受心理問題困擾,無心學習和生活,被心理問題折磨得不成人樣。如一些恐怖癥患者、強迫癥患難、疑病癥患者、性變態(tài)患者等等。
3、人際關系糟糕。心理不健康者人際關系一般都非常糟糕。不但老師討厭,學生也討厭,學業(yè)上也一事無成,整體在社會上瞎逛,有的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4、犯罪。心理不健康導致最嚴重的后果就是犯罪。如常見報端的連環(huán)殺手,這樣的人心靈扭曲,仇恨社會,具有反社會人格和嚴重的病態(tài)心理。他們殺一個還不解氣,一直殺下去,直至被公安機關抓獲為止。
5、自殺。自殺常被人們說成文明病。自殺者絕大多數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我們很多人都會面臨心理問題,但大多數人會很快調整好,積極調整心理,正確面對種種問題,陽光會如約而至的。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青少年就能對人生、對世界、對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能正確地觀察和分析客觀事物,做到冷靜妥善地處理事物。提高對挫折和心理沖突的耐受力,從而防止心理障礙的發(fā)生。
(2)對自己的期望不宜過高。青少年要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特點的基礎上,確定學習、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奮斗目標。而這種目標應該是通過艱苦努力能達到的,不要僅憑良好的愿望和熱情盲目地確定一些脫離實際的目標,更不要盲目參加不切合實際的競爭,對自己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否則目標落空,遭受挫折,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3)學會自我調控情緒。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難免會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現負性情緒,考試挫折后的苦惱,同學吵嘴后的生氣……,對于這些,除找親友、同學、老師通過談心進行傾吐渲泄外,要及時提醒和告誡自己控制情緒。并要力所能及地參加一些積極的文體活動,防止消極心境的產生,使心理得到放松。這對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4)主動進行人際交往。有人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而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每人卻會有兩種思想。青少年在正常交往中,能溝通思想,交流情感,從中得到啟迪、疏導和幫助,增強信任感和激勵感。從而大大地增強學習、工作、生活信心,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困惑。這是保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青春期孩子比較叛逆,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她們,樹立孩子正確的三觀,避免孩子一些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排解而有極端心理,孩子的成長家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家長不可掉以輕心。想了解更多的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請到佰佰安全網。
責任編輯: 劉長利
科學知識改變你我生活普及安全暢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網原創(chuàng)出品公眾號: bbanqw